習武之人要做到“一整二活”,使你的功夫步入正軌

天地萬物,各自有性。虎狼食肉,牛羊吃草。習性是什麼,研習一門功法,養成的性。在外是形,內在是勁。白丁好教,改拳難。路子相近,還好說。拳風迥異,就另當別論。習性難改,內勁難換。熟悉了一個動態,突然讓你不改練法,身體需要一個過程。所謂串東西,往拳里加東西,並不是改頭換面。如果練得對,何必放棄。有好根基,是可造之材。不怕沒東西,怕走錯路。路子,就是練法。做什麼,都有一種理念,在支撐。理念上身,意識成型,一動就是它。真實的人,出來的東西也真。學拳,掌握四個字,日漸落實,沒有一蹴而就的事。以前,師父一看,火候不到,不給往下說,這是為徒弟好,拔苗助長不成才。練拳對路,會出感應。怎麼想,也不明白,程度不夠,激發不了質變。練到了,東西突然蹦出來,心中又破開一層。一想,是這麼回事,瓶頸就此突破。能調虛實,是領悟了重心,步法應運而生。活兒好,大多指細節。功夫大,取不得巧,實實在在練出來的。每一門,都有巧活兒,也有功法。先求練功的法,再做到熟能生巧。

習武之人要做到“一整二活”,使你的功夫步入正軌

一練整,二練活。虎背圓,熊腰整。中國武學,對於力的佈局,有獨到之處。底下沉,後面剛。講究底盤,前柔後剛。剛就是整。一上來,就練活,最終沒功,不能彈人。功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整。整了,就在功力。不整,你的活,其實是散。有了整,再練活,會練出一個東西叫,瞬間聚合。這就是,又整又活的道理。怎麼練整?圓背,也叫隆背。打開肩胛骨,背闊肌開張。背部後靠,不能探頭,否則就是駝背,就差一點,結構變了。抱丹,也叫提吊丹田,收縮動力核心。收縮小腹,直到丹田這個區域,能夠自由收放。丹田縮緊,核心有整勁。束肋,也叫合肋,肋骨閉緊,橫隔膜下沉,腔體密實。打拳,有時發力,吐氣開聲,這是壓縮腔體,排出空氣,不是嚇唬人用,是排氣閉肋,脊柱一挺,周身的勁,就會一整。頸椎,胸椎,腰椎,三椎合一。如何操作?打拳或站樁,不要上來就屈膝下蹲,這樣練失頭。頭領到高處,收下顎,定住不動,再屈膝,虛襠,掖胯。若頭和膝蓋,一塊下來,脊柱沒拔長。頭領住,再屈膝,定住上頭,墜下頭,脊柱會往下,自然順直。屈膝角不用太深,一寸即可,膝蓋根本不受力,功夫在裡頭,與蹲多低,沒關係。

習武之人要做到“一整二活”,使你的功夫步入正軌

整勁有了,練活勁。活,自由靈活,空間充裕。裡頭活了,外頭才活。活不僅是位移,也是開張關節,轉軸擰距。旋腹,也叫腹腔自轉。三分吊丹,形成核心,旋動臟腑,順逆時針皆可,找你最順遂的方向。胯和身子,不要跟著扭,要獨立旋轉腹腔。之後,練胯弧,轉換二胯,一弧一胯,重心隨胯走,不拿腿調。襠走後弧,弧不大,大了時間慢,重心變,就夠用,動得要微妙,注意腳下消息。裡外脫開,筋骨與肉皮要脫開。如何操作?打拳放鬆,關節開合,筋腱抻擰,骨頭旋轉,加上肢體放長。內勁走筋骨,越練越有勁。頭條號太極浮屠。努勁憋氣,拙力越練越虛弱。脊柱波浪,背就活。一波一波,慢慢湧動。兜裹肱骨,肩就活。肱骨內旋,叫裹。外撐叫兜。一裹一兜,肩胛骨開合。擰轉尺橈,小臂就活。一切做到,周身就活。活,指的也是,轉軸頻率,尤其胯和肩,要靈活快速旋轉。說身法活,空間大,不僅是身上,腿腳有勁,身法會相應靈活。

習武之人要做到“一整二活”,使你的功夫步入正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