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績好,會掩藏哪些危機?

學習成績好,會掩藏哪些危機?

攝影:李晶

孩子學習成績好,父母常常被人羨慕,因為可以少操很多心,少廢很多話。有些父母也覺得:"只要成績好,就沒什麼可擔心的。"

但是,是否孩子學習成績好,父母就可以真的高枕無憂呢?

有數據顯示,清華大學本科每年有7%的學生主動退學或被學校勸退。如果加上休學的情況,每年不能按時畢業的比例更高。

這其中因為缺乏學習動力、自我管理能力差、精神壓力超出承受能力、以及不能妥善處理人際關係等原因造成的休學和退學的情況,佔了很大比例。

面對這樣的現象,作為"學霸"的父母,在其他人為孩子的學習發愁時,是不是也需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在孩子的好成績光環下,自己是否忽略了一些隱藏的危機呢?

危機一:聰明反被聰明誤,早晚掉進這個坑

我們身邊常有這樣的孩子:小學時成績很好,從來不讓父母操心。可是到了中學就開始走下坡路,而且花了很多精力都恢復不到原來的水平。

童童是個聰明的孩子,上課從不認真聽講,也不愛寫作業,但成績總能名列前茅。

父母覺得他學習態度不認真,學習習慣也不好,可是看到他成績一直都不錯,也就沒太管。

可是自從上了初中,童童的成績開始下滑。到了初二,有些學科逐漸跟不上了,甚至有時會出現不及格的情況。

這時父母開始著急,一邊要求他改進學習習慣,一邊給他報輔導班,可是持續了一年,效果卻並不明顯。在越來越大的壓力下,童童開始厭學、逃課,父母則無計可施。

人的天分各不相同,體現在學習上,就是對知識的領悟能力、融會貫通能力,做題的速度和準確率,以及考試的臨場發揮,都存在差異。

這種差異的確會使一些孩子輕鬆獲得好成績,但是這種先天優勢能夠保持多久,與他後天的學習動力、學習習慣、自我管理和情緒控制等因素關係巨大。

知識都是從簡單到複雜,從基礎到有難度。

也許有些孩子可以憑藉"小聰明"從容應對那些簡單與基礎,可一旦開始遇到對他來講的複雜與難度,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上課不專心的,對知識的理解一定不透徹;不認真寫作業的,對知識的掌握一定不牢固;生活鬆懈散漫的,看到難題一定就想躲;過於好強任性的,一定經不起失敗和挫折。

這也就是一些小學時可以輕鬆取得好成績的孩子,上了初中成績逐漸下滑的共同原因。

所以,如果父母被孩子的好成績矇蔽了雙眼,對不良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視而不見,他天分的光芒就會逐漸暗淡,最終泯然眾人。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尤其在孩子的小學階段,父母應該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孩子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培養上,而不是過於關注他的分數和排名。

只有如此,孩子的學習優勢才能保持得更長久。

危機二:學習竭盡全力,興趣潛力都耗盡

有的人智力出眾,當然有更多的人智力普通。為了學業領先,這些孩子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代價就是割捨自己的愛好、放棄接觸世界與人際交往的機會。

但是這樣的代價真的值得麼?

胡適寫給兒子胡祖望的信:

"你的成績有八個"4",這是最壞的成績。你不覺得可恥嗎?你這樣的功課還不要補課嗎?

今天請你拿這信和報告單去給倪先生看,叫他準你退出旅行團,退回已繳各費,即日搬回家來,七月二日再去進暑期學校補課。

這不是我改變宗旨,只是你自己不爭氣,怪不得我們。"

梁啟超寫給兒子梁思成的信:

"思成所學太專門了,我願意你趁畢業後一兩年,分出點光陰多學些常識,尤其是文學或人文科學中之某部分,稍微多用點工夫。

我怕你因所學太專門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於單調。太單調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

再者,一個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讀書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談交換,或開卷引進的機會。"

不可否認,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如果心思都在享樂上,學業就不可能精進。

但是,從孩子的知識面、見識、興趣與學習之間的關係角度考慮,是否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對孩子來說就是利益最大化呢?

胡適因為兒子考試成績沒達到要求而剝奪他出遊的做法,現在仍然非常普遍。但是在梁啟超的心裡,拓寬知識面對孩子的長遠發展有更大的幫助。

所以作為父母,如果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考試成績上,就很容易忽略對孩子其他同樣重要能力的培養。

同時,持續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需要"一張一弛",而中國傳統文化也講究"中庸"之道,就是不走極端。

當家長比較強勢時,孩子迫於壓力只能無何止地學習。但是一旦超過一定限度,或者具備一定條件,孩子就會產生反彈。

比如有些青春期孩子開始不做作業、逃學,一些大學生無節制地玩遊戲、睡覺、逃課,而更多情況的則是隻出工不出力,學習時心不在焉。

另外,如果在學習上投入了過多的精力,必然會造成孩子在其他方面的短板。而那些在小學或初中時看雜書多、戶外活動多的孩子,雖然只能取得中上成績,但高中一旦努力,反而會有超出預期的表現,這也就是厚積薄發了。

所以,如果孩子把所有的時間用來學習才能保持好成績,即便是他自願的,父母也要經常把他帶離封閉的環境,給身體、精神和思想鬆綁, 讓孩子的發展更有潛力,而不是僅限於眼前的成績。

危機三、只要成績好,啥都不是事兒

一般來說,孩子學習成績好,父母管孩子就會鬆一些。即使有些看著不滿意、聽著不順耳、想著不痛快的事,有時也會睜一眼閉一眼。

那麼,是不是成績好的孩子,就不用管了?

東東從小學習成績就好,從來不讓父母操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進入初中後,他對電子遊戲越來越著迷。

父母開始很擔心,怕影響學習。不過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東東雖然每天花不少時間玩遊戲,但他的成績仍然能夠保持班裡的前五名,也就沒太管。

然而升入高中後,東東從不寫作業、熬夜玩遊戲,到裝病、逃學,他的網癮越來越不可控。這時父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是面對已然沉溺的孩子卻毫無辦法。

很多人都認為:那些要求和規矩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所以成績好的孩子不必樣樣嚴格遵守。還有些人認為:"瑕不掩瑜",與學習成績比起來,其他缺點和毛病都無足輕重。

在父母這樣的心態下,好成績成了孩子的"護身符"。

想要約束孩子玩手機,他只要保證"不會影響成績",父母就會偃旗息鼓;想讓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間,他只要說"我還要學習",父母就會立刻作罷;想要孩子改掉晚睡晚起的毛病,他只要說"作業太多寫不完",父母就會無話可說;想讓孩子多跟同學交往,他只要說:"他們總讓我講題",父母不僅不會正向引導,還會暗自竊喜。

面對成績不好的孩子,父母總會盯著他的一舉一動,這讓他的缺點無處遁形。父母還會把這些缺點總掛在嘴邊,讓他總是無法忽視。

但是對於成績好的孩子,這些提醒與監督要弱化很多,甚至像茶餘飯後的談資一樣不值一提。

可以說,寬鬆的氛圍的確給這些孩子以更為自由的成長環境,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失去了成長和進步的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形成了這樣的思維定式,即便孩子的行為超出底限,父母也不會表現出堅決的態度,反而會調低自己的要求,這也就是縱容了。

這種縱容,還體現在父母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無限制地滿足。他們認為只要孩子成績好,自己付出再多也情願。

然而,對成績好的孩子百般縱容的後果,有些是這些父母預想不到:比如突然對學習失去興趣、成績斷崖式轉差、甚至退學。

所以,對於成績好的孩子,父母更要經常提醒自己作為監護人和教育者的職責。 因為父母"鴕鳥"心態,是影響孩子成長的大敵!

危機四、省心的疏忽,心理的隱患

心理問題應該是成績差孩子的專利,怎麼可能會發生在成績好的孩子身上呢?

而正是這樣的認知,使得一些存在心理問題的孩子錯過了最佳的化解期和修復期。當一切暴露出來時,為時以晚。

有位中學老師是學校的業務骨幹,對自己女兒的要求也非常嚴格。雖然女兒學習很出色,可她還是經常會敏銳地指出女兒考試中不應該錯的地方。

然而,在外人看來善解人意,甚至能夠幫助母親化解不良情緒的女兒,最後竟然因長期受強迫症的困擾不能自拔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最讓人唏噓不已的是,母親竟然對女兒的心理狀況毫不知情。

都說成績好的孩子,父母省心。可是省心就是好麼?

孩子成績好,有些父母不僅會對他的學業放心,並且相信他的處理人際關係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情緒調節能力,也比同齡人更高一籌。

這種信任原本對孩子非常可貴,但是如果發展到"高估"就容易出現問題了。

我們有時會覺得孩子幼稚,是因為他的人生經驗還不足以支持他對周圍事物的理解和判斷。在這個問題上,學習成績完全不能作為心理成熟度的參考指標。

也就是說,不管孩子的成績如何,父母都應該細心觀察和體會孩子的心態變化,目的是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給他以支持與溫暖。

我遇到過兩個真實的事例。同樣是學霸,同樣住校,同樣在一次考試中失利,結局卻完全相反。

一位媽媽聽孩子哭訴了半個小時,然後告訴她找到知識漏洞就是考試的價值,還把孩子接回家住了幾天。於是孩子很快重新振作起來,下次考試又恢復了正常水平。

而另一位媽媽知道了孩子因成績而沮喪,覺得這只是小事,他自己可以應付得來,就只是讓他下次努力。於是孩子開始了近乎瘋狂的學習,但在怕輸的心理壓力下,成績卻一路下滑。

其實孩子並不如我們想象得那樣堅強,他也需要父母的擁抱;其實孩子並不如我們想象得那樣勇敢,他也需要父母的支持;其實孩子並不如我們想象得那樣成熟,他也需要父母的指導。

所以,即便是學習可以讓人放心的孩子,父母也不能忽略他的心理狀態和心理需求。那種把孩子完全當作成年人對待的"省心"心態是要不得的。

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本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習慣、開闊眼界、全面發展和健全人格。但要達到這樣目的的前提是:父母不能因為孩子的成績而忽略了自己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