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燒發電產能加速釋放

□本報記者 歐陽春香

12月13日,在2018年固廢戰略論壇上,中國環境保護集團董事長鄭朝暉表示,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缺口和地方財政環境治理缺口不斷擴大,垃圾焚燒發電產業扶持政策出現退坡跡象。

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家樑表示,近年來固廢產量持續增長。2017年大中型城市生活垃圾超過2億噸,建築垃圾超過18億噸,工業危廢超過400萬噸。國泰君安環保分析師認為,2018年-2020年將成為垃圾焚燒龍頭公司產能加速釋放的“黃金三年”。

補貼退坡

鄭朝暉表示,過去10年,通過電價補貼、稅收優惠大力扶持垃圾焚燒產業發展。隨著產業成熟度不斷提升,且中央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缺口和地方財政環境治理的缺口不斷擴大,扶持政策出現了退坡跡象。國家發改委此前在上網電價徵求意見稿中提到,2017年1月1日以後併網的垃圾焚燒發電等新能源發電項目標杆上網電價,由各省價格主管部門確定繼續執行國家制定的標杆電價,或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研究制定標杆上網電價。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垃圾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729萬千瓦,已超過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的714萬千瓦。垃圾焚燒發電項目338個,年發電量375.14億千瓦時,年上網電量300.72億千瓦時,年處理垃圾量10080萬噸。

鄭朝暉認為,垃圾焚燒環保監管持續趨嚴,環保排放標準不斷提高。垃圾焚燒項目的鄰避效應突出,很多城市垃圾焚燒項目一址難求。

綠色動力環保集團總裁喬德衛認為,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最主要的特點是資金密集型,需要大量資金。瀚藍環境總裁金鐸認為,嚴冬之下環保行業面臨轉型。原來靠資本和市場,未來更多靠產品和服務以及技術創新。

產能釋放

王家樑表示,近年來固廢產量持續增長,2017年大中型城市生活垃圾超過2億噸,建築垃圾超過18億噸,工業危廢超過400萬噸。作為環保產業的重要一環。在汙水處理和大氣處理領域,固廢處理行業處於初步階段,總體呈現產量大、種類複雜、環境壓力高的特徵。

國泰君安環保分析師認為,垃圾焚燒行業進入產能加速釋放階段。自2017年以來,新項目投放速度顯著加快,每年新增垃圾焚燒項目投產量由2011年-2016年3萬噸/日左右,提升到2017年當年新增產能投放7.5萬噸/日;2018年上半年新增投運約3萬噸,預計2018全年新增產能接近2017年新增產能水平,焚燒能力高速擴張趨勢持續。

2018年-2020年是垃圾焚燒龍頭公司產能加速釋放的“黃金三年”。僅2018年上半年,全國產能前20的垃圾焚燒公司新增產能就達2155噸/日,產能加速投放趨勢明顯。2017年,光大國際、中國環境保護集團、北控環境產能增速分別達到58%、46%、31%;2018年光大國際、三峰環境、浦發環保新增產能較多;根據相關上市公司項目投放進度節奏,旺能環境、康恆環境、綠色動力等公司將在2019年-2020年迎來投產大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