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太行古滋味 “龙筋”黄瓜干


平定黄瓜干原产地后沟与河头两村,这里独特的地域气候和醇美水质,滋养着肥美的菜蔬瓜果。河头村64岁的郄孔林和60岁的赵转林做黄瓜干有三十多年了,如今他们家二儿媳妇杨贵芳继承了他们的手艺,每到做黄瓜干的季节就忙前忙后。为了保证黄瓜干色香味正,他们一直坚持传统烤制方法。|主编:刘昱|责编:张春颖 苏航|本期摄影:白英

郄师傅表面上不修篇幅,干起活来却是气定神闲,粗中有细。紧倚院子大门的烤房,是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小砖房,还未到门口,一股热浪就滚滚而来,小房子里除了一溜过道外,就是连成一片的五个大火口的烤炉台,烤炉和村民做饭的炉子很相似,用砖砌成,火口呈圆形。火台上面,就是蛛网似的烤架,烤架用木椽和木杆搭成,分了好几层,每层上都密密匝匝的挂满了正在烤制的黄瓜干,在高温烘烤下,郄师傅汗水连连,而黄瓜的香气更加浓郁。

几个小女孩儿带着小围腰在“刮‘干儿’”,其实就是刮皮,刮子初看和家庭常用的刮皮器一样,但细看缝很窄的,原来,这样刮掉的皮比较薄。


“破‘干儿’”是烤制黄瓜干前的准备工作,这是由婆婆和二媳妇带领孩子们在忙活,刚采摘的黄瓜是暗绿色的,经过清洗后按瓜条的长短分类,半米左右的长度最合适做黄瓜干。

郄师傅说一天要干“一火”,“一火”其实就是烤黄瓜干的一个流程,需要一昼夜。

黄瓜干的成型离不开全家人的辛苦劳作。

垒火就是个技术活,现在外观看到的只是个火口,其实,里面有很多讲究,炉膛须呈喇叭形,下宽上窄,炉条至炉口深不能超过半米,灰坑挖在地面下,烤“干儿”所用的煤炭必须是本地区的无烟煤,同时要掺和红土打成煤糕后方可使用。每次瓜干上架前,要把炉火添足,等瓜干上到架上,就不能添火了,否则沾上煤灰会影响品质。

二媳妇贵芳有自己的梦想,她正在计划借助互联网让古老的产品拓展更大的空间,让传统民间制作工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凉拌黄瓜干,盘中瓜干皮肉鲜嫩欲滴,颜色翠绿可爱,表面光洁无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