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起飛都可能永別!浩浩長空 他們不能被遺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4日電 題:每次起飛都可能永別!浩浩長空 他們不能被遺忘

記者 張曦

“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

來哀悼你的死;

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

簡單的,你給了。

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

這沉默的光榮是你。”

這是林徽因寫給三弟林恆的詩。林恆是中國第一代飛行員,1941年,年僅23歲的他在對日成都空戰中血灑長空。這段往事,被收錄到了紀錄片《沖天》中。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一天,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3分的紀錄片,宣佈將於2019年在大陸院線公映。

每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浩浩长空 他们不能被遗忘

紀錄片《沖天》海報

紀錄片《沖天》以1937-1945年中日全面戰爭為大背景,由張釗維導演,金士傑、張艾嘉、賈靜雯等幾乎零片酬參與配音。

該片以翔實的歷史資料,結合動畫效果,記錄了抗戰期間為國捐軀的空軍英烈,以及他們背後那些令人痛心的情感故事。

林恆,林徽因同父異母的三弟,生於1916年。1935年,林恆報考清華大學機械系。同年,“一二九”運動爆發,林恆傷勢嚴重,待傷養好後,他毅然放棄清華學業,成為中央航空學校第十期學員。

每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浩浩长空 他们不能被遗忘

林徽因、梁思成夫婦(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航空學校南遷。1939年夏天,林恆隨學校遷到了昆明。1940年,他以第二名的優秀成績結業,並前往成都執行飛行任務。

當時,為了逼迫中國投降,日軍持續對重慶、成都等地進行空襲。《浴血長空:中國空軍抗日戰史》一書記載,至1940年底,中國空軍僅剩下各式飛機65架,而日本空軍在中國戰場上繼續保持著近千架的絕對優勢。

那時流傳一種說法:空軍飛行員從航校畢業到戰死,平均只有六個月。1941年3月14日,日軍再次對成都發動空襲。林恆壯烈犧牲。

得知噩耗後,梁思成一度不敢告知妻子林徽因,他以出差名義趕往成都料理後事,把林恆掩埋在一處無名的墓地裡。

每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浩浩长空 他们不能被遗忘

電影《無問西東》裡,王力宏飾演的沈光耀來自清華大學,又出生於富貴之家,但他放棄萬貫家財,不惜違背父母的意願,最終戰死長空。

這個人物的原型,正是沈崇誨。

沈崇誨出生於1911年7月20日,其祖父沈味蘭做過張之洞的幕僚,父親曾是國民政府司法院的大法官沈家彝,主持過蔣介石的就職儀式。

每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浩浩长空 他们不能被遗忘

沈崇誨從小喜歡體育。從天津南開中學畢業後,1928年考入清華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外型帥氣的他曾作為校足球隊和棒球隊隊員,參加北平、東北地區和全國運動會。

1931年日本入侵東北,國難當頭,沈崇誨產生了從軍的念頭。1932年,他報考中央航空學校,成為第三期轟炸科學員。畢業後,沈崇誨留校擔任教官,他常對學生說:“救國莫急於防空。吾輩今後當翱翔碧空,與日寇爭一短長,方能雪恥復仇也。”

每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浩浩长空 他们不能被遗忘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擔任國民黨空軍第二大隊第九隊中尉分隊長的沈崇誨參加戰鬥,在長江口外狙擊日軍。

8月19日,沈崇誨壯烈殉國。有一種說法是,當時他與助手陳錫純駕機撞擊日本軍艦“出雲號”,與敵人同歸於盡, 但也有說法稱沈崇誨犧牲與機械故障有關。

但不管哪一種說法,都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為國捐軀的勇氣。

沈崇誨的同學中,不少都出身於非富即貴的家庭,比如高志航,他是第一個擊落日本飛機的中國飛行員。

高志航生於1908年,小學時就讀國際名校,16歲那年考入東北陸軍軍官教育班學習,並赴法國學習軍事飛行。

每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浩浩长空 他们不能被遗忘

圖為翻拍的高志航生前照片。劉冉陽 攝

1929年1月,高志航學成回國,被分配到東北航空處飛鷹支隊任少尉飛行員。一次演習中,他的右腿被彈出的操縱桿打斷。經過兩次手術康復後,高志航依然堅持要求重上藍天。

1935年,高志航奉命去意大利考察空中驅逐技術併購買飛機。墨索里尼在看過他的飛行表演後不停稱讚:“像你這樣出色的飛行員,在意大利,不,在整個歐洲,也只能找到一兩個。希望你留在意大利,我將給你最高的酬金和最好的職位。”

高志航給出的回答是:“我的職位在中國,我只願做一名中國軍人!”

1937年11月,高志航奉命率隊赴蘭州接收蘇聯援華的戰機。飛至河南周家口機場時,因天氣惡劣,在機場待命。21日,機場突遭11架日機偷襲,高志航在進入機艙準備起飛戰鬥時,被炸彈彈片擊中犧牲,時年30歲。

犧牲時,他的雙手還緊握著飛機的操縱桿。

這些衝上雲霄的年輕抗日英雄們,絕大多數都出自浙江筧橋的中央航空學校航校。在拋頭顱、灑熱血的同時,他們也是好丈夫、好爸爸。

《沖天》裡,高志航女兒回憶,自己與爸爸有個小秘密——每次飛行經過自己家,高志航都會低低飛過。

“經過我們家他會低飛,‘轟’上去這樣子,我就知道是爸爸來了,我會指著天上的飛機說‘我爸爸,在上面’。”

每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浩浩长空 他们不能被遗忘

劉粹剛,中央航校二期驅逐科學生,他的空中命中率高達九成,被日軍稱為“空中趙子龍”。

當時追求許希麟時,劉粹剛也玩高志航那套低空飛行,兩個優秀的年輕人很快衝破家庭的阻礙毅然結合在一起。

每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浩浩长空 他们不能被遗忘

圖為劉粹剛 圖片來源:紀錄片《沖天》截圖

新婚之際,劉粹剛也像所有飛行員一樣早早寫下遺書——

“假如我要是為國犧牲,殺身成仁的話,那是盡了我的天職。您要時時刻刻用您最聰慧的腦子與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為我而犧牲一切。您應當創造新生命,改造環境。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路上,永遠記著,遇著我這麼一個人。我的麟,我是永遠愛你的。”

然而,兩週後,劉粹剛在任務中當場死亡,年僅24歲。

“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這是當年,中央航空學校門口立著的校訓。

每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浩浩长空 他们不能被遗忘

這群天之驕子,用生命赴約,用青春換來和平。

他們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永別,每一次落地都必須感謝上蒼。

他們值得被記錄,不應被遺忘。(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