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凱:好老師要有“五度”


王教凱:好老師要有“五度”


【王教凱專欄】

好老師要有“五度”

原創作者|王教凱(人大附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校長,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一等獎獲得者)

在我的印象中,有兩個團隊產生了讓我敬佩的老師,一個是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的老師,西南聯大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蹟,在炮火連天的歲月,隨時有生命危險的動亂年代,很多大師淡泊明志,踏實做事,嘔心瀝血,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傑出人才,這樣的大師有什麼樣的優秀品質呢?

另一個就是人大附中聯合總校的老師,也是一個奇蹟。人大附中近年來培養了70多位領導,輸送到全國各地的學校幫扶,這種貢獻是巨大的,我覺得劉彭芝校長也是一個大師,有大愛、大責任、大才能。她培養的70多位領導,都是優秀的老師。

基於咱們的團隊,我想談談優秀的老師應該是什麼樣的。概括一點講,就是要有“五度”。

第一是:氣度。

氣魄和度量,一個人包容世界的能力,也是一個人對事對人的態度。氣度決定一個人的格局,一個好的老師要有好的氣度。

在氣度上有一些關鍵詞來形容:

包容。

寬容、大度,愛每一個人,用心來包,用情來容。包容是一門學問,學會包容的人就學會了生活;包容也是一門藝術,是人性之美的沉澱;包容是一種境界,必須擁有博愛之心、博大的胸襟,寬容之心很可貴。我在山東時,曾經接了高二的一個班,當了班主任,這個班的學生很調皮,全校有名。其中有一個孩子,脾氣特別大,不聽老師的安排。我讓全班同學、全體老師都包容他,他推倒的桌子我扶起來,拆掉的椅子腿我來安上,他惹老師生氣我就替他道歉,所有事情都能用心用情地去包容他,半年時間,他變了,他開始關心別人,主動和老師們和好。包容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換一種方式,也許他就會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包容的內涵,只有做老師的才能體會。

換位。

氣度來自於包容,也來自於對孩子的理解,要學會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站在對方的位置思考問題。做老師很難,年齡不斷增長,但學生在更換,師生之間年齡的差距越來越大,能不能俯下身子,能不能尊重學生,能不能想想我們曾經也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我做班主任的時候,經常這樣想。換位思考,是我們處理問題的一種氣度。

忍耐。

要把痛苦的感情或內心的感受控制住,要學會忍耐,有耐心,不要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忍耐是利於所有痛苦的膏藥,會給人不斷地帶來益處。我是這樣的人,我當班主任的時候,在教室幾天不說話,只是看,適當的時候我會表達。最近看了一場電影,印度電影《嗝嗝老師》,非常好,一個不完美的老師和一批不完美的學生在一起發生的一些變化,希望老師們看了電影后,看一看這一位老師的忍耐力,如果我們也能達到這種忍耐程度,是不是很多困難都能解決。

隱藏。

第一層意思是把教育的目的隱藏起來。我們開個班會要設計個情境,我們講課也是這樣的,做孩子的思想教育也是這樣的。把目的隱藏起來並不是直來直去的,你學習怎麼樣?你昨夜怎麼樣?要讓孩子有興趣之後,自然地多變。第二層含義就是不要把話全部說透,有些話是不需要說透的,要藏一部分,這也是一門談話的藝術。

第二是:深度。

我們要做有深度的老師,有淵博的學識和紮實的專業功底,如果專業不過關,很難成為好老師,也很難得到學生的尊重。我們小學的老師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間,因為有些老師憑著經驗、憑著多年的固有的思想在看待學生,而不是引導學生,是哄孩子而非培養孩子,墨守成規的思路多,眼界不夠開闊,思路比較單一,如果老師沒有跨學科的功底,那學生就沒有多元化的課堂,小孩子的培養太重要了,希望每一位老師都能為學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從去年開始,人大附中本校幫助我們選拔優秀的985、211學校的畢業生,既然來了,我們坐在了一起,就要共同面向未來。還要有道德感,學校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希望老師真正地有淵博有學識。優秀是逼出來的,我參加工作的第三年,從第一個學校調到第二個學校的時候,對第二個學校的校長滿懷感恩之情,因為到重點中學,我就把身邊高中的數學題全做了一遍,我的投入是周圍其他人的幾倍,是那幾年的付出成全了自己,所以希望老師們真正做到專業過硬,讓學生家長稱讚。我們強調“三強兩優一領先”,第一條就是教師隊伍要強起來,這樣,孩子的未來才會更美好,學校的未來才會更好。希望每位老師都能做有深度的老師。

第三是:風度。

風度,是尊重學生的風度,敢於擔當的風度,是敢於也是甘於俯身降低自己的風度。最近在學習《論語》——君子風度,現在可以加上現代君子,我們應該做一個新時代君子。

不管是面對老師、學生還是家長,我不是強勢的,我是個甘於示弱的人。我大學畢業第一年,當的是高中班主任,有一天,有五六個孩子出去看電影,沒有上課。第二天開班會,我讓幾個孩子站在前臺,面對全班同學,問:你們昨天干什麼去了?很強勢,學生沒有一個人說;後來,讓他們去教室外面再一個個進來,仍然沒有人說,於是我開始反省: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知道我的處理方式是不當的,因為我首先認為自己有理,因為我知道孩子們做什麼去了,而使得孩子們下不了臺面。這件事情,影響了我整個的教育生涯,在以後與學生的相處中,再處理類似的問題時我都會這樣勸自己:跟孩子們在一起不要分出誰對誰錯,不要說得那麼清楚,讓孩子自己去思辨。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做一個敢於也甘於示弱的老師。

第四是:溫度。

做有溫度的老師,主要來源於我們對孩子的愛,有仁愛之心,能夠使我們跟孩子在一起是有溫度的,我們的教育是有溫度的,我們要辦有溫度的教育,溫暖是我們提出的幸福教育的最美關鍵詞。怎樣才能幸福,孩子們提出了“溫暖”一詞。怎樣做有溫度的老師就看我們的愛心,但只有愛心還不夠,還要重視方式方法,要會激勵孩子、點燃孩子,希望每一位老師都試著去表揚孩子。

最後一個度是:高度。

有高超的技藝,高尚的品德,高貴的精神,做一個讓人仰望的人,讓人仰望的老師、受人尊重的老師。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比如說於樹泉老師到我校之後,我都會虛心、認真地向他請教、學習。於樹泉老師對我校幫助很大,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

具有這五個“度”的老師,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希望每一位老師都爭做好老師,做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王教凱:好老師要有“五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