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再回首,少年已遠走

《狗十三》:再回首,少年已遠走

“什麼時候才能懂事呢?”——或許,這是我們小時候聽過最多的一句話吧,沒人回答,也不必回答。似乎人人心知肚明,墨守成規就夠了,反正遲早都要複製粘貼給未來的孩子。

直到有一天,那些曾經的我們,和正揹著書包的她們,都被曹保平導演裝進電影《狗十三》裡,十三歲那年,有個疑似問題女孩叫作李玩。

父母離異,爸爸重組家庭,李玩便和她的童年一起打包丟給了爺爺奶奶,這似乎也沒什麼不妥,至少表面上看,少年老成且獨立自由的李玩,仍然是呼風喚雨的公主人設。

家庭上的缺憾,自是無法彌補,倒也讓李玩得到更多形式上的關愛,比如爸爸百般討好,爺爺奶奶小心呵護,以及後媽和堂姐的刻意成全。

《狗十三》:再回首,少年已遠走

當然,全國統一標配的家庭式溫暖,必定少不了傳統教育理念遙相呼應。

李玩沒有權利單方面填報自己喜歡的物理小組,因為爸爸篤定英語未來會比較有用,她並不懂什麼是叛逆,只是不喜歡爸爸蠻橫獨裁,於是,小脾氣不由自主變壞,小性格也跌跌撞撞固執起來。

就像教室裡那隻橫衝直撞的蝙蝠,都說是隱喻了青春期的孩子找不到成長的出口,而自以為已經長大的父母呢?每一次訓斥責罵的背後,又何嘗不是慌慌張張在少年影子裡尋找另一種釋放和認同?

李玩心愛的狗狗“愛因斯坦”被爺爺弄丟了,李玩不吃不喝,發瘋一樣到處尋找,全家人竟另買一隻來應付李玩,默契認為小孩子很好糊弄;爸爸一邊對喝酒的李玩嚴懲,一邊又為了自己的面子讓李玩向長輩敬酒;明明說好了去看天文展,又為了所謂的重要飯局,將李玩的歡喜化為泡影;精明的後媽前一秒還是慈眉善目,後一秒會為袒護弟弟,對李玩最喜歡的狗狗撒潑動粗。

《狗十三》:再回首,少年已遠走

“我不是非得要一隻狗,可狗丟了總得去找吧”,“你們當我傻嗎?我養的狗自己會不認識嗎?”十三歲,真是一個狗樣鬧騰的年齡,簡單的黑白,稚嫩的對錯,無論經歷怎樣的糾結和掙扎,仍不會在“這都是為你好”這萬能警句裡得到寬恕。

大概,世上所有懂事的孩子終將被馴服吧,我們是,李玩是,李玩爸爸自然也是。在電影矛盾升級以後,我們看到一個女孩被迫妥協後委屈的哭,也看到一位父親暴躁後心疼的哭,他們抱在一起,就像兩隻迷路的小狗,不知所措,瑟瑟發抖。

空氣中,彷彿只有那句“打你是因為愛你”,還在理直氣壯迎風飄揚,每一幀慢動作,都洋溢著大人世界的無奈和無辜。

《狗十三》:再回首,少年已遠走

沒和誰打過招呼,李玩就這麼懂事了。她接受了新來的那隻狗就是她的“愛因斯坦”,逼自己苦學英語,在堂姐面前表演善意謊言,甚至為了顧全爸爸和爸爸生意夥伴的面子,逼自己面帶微笑吃完一口狗肉...

隨之,撲面而來的自然是一整片別人讚許的目光,爸爸甚至破天荒在電話裡向前妻報喜,雖然只輕輕一句“女兒懂事了”,之於李玩卻是終生難忘的褒獎。是啊,女兒終於長成他們想要的樣子,不不,是生活想要的虛偽樣子。卻也是女兒討厭的樣子。

再回首,雲遮斷歸途。再回首,荊棘密佈...

音樂響起,車外的燈光迷幻,爸爸並沒回答和媽媽怎麼開始的,一隻手捂著李玩的雙眼,早已忍不住淚流滿面,他彷彿看見二十年後的李玩,像自己一樣,安慰自己每一次違心的選擇,像自己一樣教育孩子聽話懂事磨去稜角,將來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狗十三》:再回首,少年已遠走

電影的結尾,李玩和堂姐在街上邂逅她心愛的“愛因斯坦”,無論堂姐怎樣提示,她都假裝不認識,並淡然對堂姐說,“真怕它撲過來,還好沒有。”

突然想起《朗讀者》裡的金句,看清生活的真相以後,依然熱愛生活,才是最大的勇氣。之於那抹青澀的青春年華,無論遺憾或無奈,終究是要離別,不是嗎?

李玩轉過身稀里嘩啦的眼淚,算是向少年和狗正式作別吧。從此,和狗一樣,在彼此不相見的日子,一路捨棄一路懺悔,一個人,偷偷流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