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和別的古鎮一樣,突然間,它也會不知從哪裡傳來了貓叫聲。

還有狗,盡職似的去將貓亂咬一通、管教一番,古街上開小店面的各種木匠、鐵匠、剃頭師傅,像對待孩子一樣一聲吆喝就可以讓狗和貓同時安靜下來。老人不至於老得太糊塗,年輕人規規矩矩地盡孝,鎮上女孩長得都蠻好看、帶著賣銀子的老字號打的銀鐲子、遇到事總是忍不住拿一點香火錢去上街頭的萬壽宮參拜。好像美好的早晨,從小作坊裡的芙蓉糕和桔餅開始,又從下街頭的一碗燙粉結束。

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並不是十分地慵懶和疲倦,而是有一種復甦,更自由跳躍式地回到過去。

一座鎖子橋,一條驛道,一個鄉村郵局,一些簡單的商業,很多很多的農業和麻餈果、韭菜餅這樣的小吃,還有很多值得描述的平凡無奇的一家人。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陳坊,我媽媽的家鄉,曾是個繁華集鎮,現在仍是群山間物資豐盛的小盆地。三個會館,現僅存萬壽宮一會館了;遠近高低層疊的群山和森林毛竹還在;曾經活躍一時的商鋪林立的老街乍看還和過去一樣。

九十歲高齡的外公說起往事,常常從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開始,他飢寒交迫不得不去地主華家放牛,說起自己以前做長工時和老闆子侄們的命運對比全是苦澀和辛酸,寫在紙上卻以“話史”為名,平白描述著很多事實,如他老了以後矮胖穩重的樣子,沒有怨氣也沒有負擔。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兩華里長的陳坊老街,解放前集鎮的商業就在是這兒發展起來的,山貨、雜貨、紙張、布匹、土特產和工業品的集散,活躍了古鎮的經濟。

古老的東西分化瓦解,新的店鋪又在重新組合,上下街頭以一片處於中間位置的菜市場劃分開。一戶人為待客而煮的午飯的香味在老街瀰漫,你離那家人越近,又越覺得那味道正從老遠老遠的地方飄來。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一個四五十歲的手工師傅握著鋸子,循一根柳杉木的年輪一圈圈剖開,一旁擺放著已經制作好的“蒸籠”、“保溫瓶殼”、“籠屜”。桃紅又有些微粉的紅薯被洗乾淨,放在藤籃裡,很豔麗動人。手工製紙敦厚而無筋膜,陳坊的製紙工人在明代就能以精細的竹料,製出工藝水平很高的“官柬紙”,之中的連史紙質地潔白如玉……

無比豐富之中,具有很多永恆的生命。從而鎮上人生命的單純或深奧,具不具備太大的胸懷和太多的心機,理智感情上的錯綜複雜,以這老街也看得出。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在這裡,我可以看見自己,就像看見二十年前的我媽媽,幾十年前的我媽媽的媽媽。

去採車前草、枇杷葉、金銀花、淡竹葉來煮水,在老屋的院子裡按季節養殖玉蘭、天女花和含笑、臘梅和山茶花。一面富有詩意地為白鷳鳥寫詩然後取“白鷳”作筆名,一面對著鐵籠裡的老鼠又不得不拿到河裡去溺死。去正在做果的老人家裡把一碗茶油當成濃茶咕咚地喝到底,又去聽很稀奇很稀奇的用陳坊話講的大把大把的故事,為了分擔家務而自己學烘烤乾筍、榨茶油。

一碗一碗地喝糯米老酒,然後有了一種聽到一切都會捧腹大笑的人生態度。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那些極豐富的內心世界往往和空氣和食物相關。陳坊土質肥沃,陳坊人一日三餐吃米質柔軟的晚稻,到了冬天用糯米釀冬酒釀,大禾米打粿製成年糕和高檔點心。

曾經陳坊深山林地的水田貫種“紅谷”,加工出的大米色通紅,鄉里人稱頌其口味流暢地說出順口溜:紅米飯、南瓜湯、餐餐吃的精打光。山裡的香菇用來蒸土雞或肉丸,配蘿蔔、芹菜、馬鈴薯和冬筍這些當季蔬菜,用紅薯粉製作粉絲、粉皮。再剝開長得飽滿的豆莢和荸薺,把養分充足的圓圓的、同樣大小的豆子和切碎的荸薺丁點綴在糯米飯上或是給燈盞果做餡,桌上另擺滿兩大盤雞蛋糕和月餅。

一大家人難得一碰頭,還要請人去山中打野味,再去集市買河蝦和河魚,吃著吃著自然聊到兒時的種種。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然後就聽到外公回憶:集鎮間的百十戶農家,皆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農耕生活。他們真所謂“牛耕田碗吃飯,處處皆一樣”地生活下去。農耕經濟的陳坊鄉,盛產毛竹、木材、大米和油脂油料,飼養著生豬為主的家畜家禽……宋代理學狀元劉輝是陳坊鄉沽溪人,現在他的墓還葬在那兒。

凡事極具個性、喜歡熱鬧、一向費心招待客人的外婆,生怕我們打瞌睡,立刻打斷外公,挨個問我們這些小一輩在外面有什麼好事發生、遇到什麼樣的厲害的人。我這樣的並不喜歡把好事拿來分享的孩子,也沒有什麼新朋友可展示,又不愛炫耀,她總是更快地略過我,叫我多吃菜、多吃菜。如今回想起來,還是外公想講完的狀元劉輝的故事更令人留下念想和更有特殊的意義。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劉輝是陳坊沽溪人,原名劉幾,他卓然有志,八年學成,受文壇西昆餘風影響,為文靡麗。歐陽修對浮靡文風深惡痛覺,提倡平實樸素文風。歐陽修批閱文章時,對劉幾的文章從頭至尾橫抹殆盡,並批上“紕繆”二字。

劉輝名落孫山,毫不氣餒,在崖石上大書“魁星狀元”四字,以激勵自己。後他關切國事,體察人民疾苦,一改以往捨近求遠、高談闊論不務實際的毛病,學業大進。寫出《登龍山賦》等一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生活的詩文。嘉四年(1059)春,改名劉輝應試,歐陽修受命任御試考官,這一次對劉輝的文章大加讚賞並向宋仁宗推薦,劉輝後一舉奪魁成狀元。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無論是遠在南宋北宋、還是近代晚清、民國,那些瞬間好像還在,所有的脈絡也是相通的。隱隱約約地,好像那些零工和駐軍、軍官及其太太們的生活、為活躍邊貿經濟作出過較大的貢獻的手藝人、勞工和商販。人和植物、紙業經銷商“大字號”、土特產和中藥店,“天后宮”、“萬壽宮”、洪都公所等三個會館,還有數量龐大的故事,水邊的神明。

成了帶不走的記憶似的儲藏在那裡。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一條既不混沌也不深的陳坊河,過太原鄉、陳坊鄉、湖坊鎮、橋北和汪二至鄰縣弋陽匯入信江,至鄱陽湖出長江。它流經著沿河兩岸的毛竹、水稻、若大集鎮,還有吝於被提到的曾經是關隘要地的古鎮人的內心世界。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古陳坊,有江西與福建兩省交界部分的關隘之一雲際關,是當年封建統治者征服異邦和鎮壓農民起義、阻撓紅軍革命浪潮的國民黨駐兵屯糧之處。

武夷山脈的西北山麓,贛東北鉛山縣的西南方向,毗鄰福建省光澤縣,曾經上下河的長、短運輸,曾經大山林海中的長工和壯丁,曾經來此搶掠商家財物的土匪,經營著書寫、國畫用的高級連史紙和各類民俗用紙的紙業大“字號”。這些皆增長了它的厚重,悠然。

鉛山陳坊,繁華古鎮上,此起彼落的老街故事

沒有一點嬌嗔之態,沒有驚豔之美,外公外婆最偏愛的小孩不是我。

但我還是如實記錄下了這一次我所見到和所回想到的鎮上風光。是為了給曾經在這兒度過很多時光的母親更多的文字可以懷念,是想到我的童年在這裡吃過數不完的甜食點心,芋頭糖、芝麻酥、桔餅、油丸、貓耳朵、燈芯糕……還有很多想吃而沒有吃夠的零食。

腦海中再也沒有吃過那麼多零食的記憶的地方,再也沒有走在老街上被更多的、總也吃不完的零食誘惑而引發的內心的矛盾,再也沒有那麼甜而毫無寂寞的時光了。

來源樂途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