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清:全球經濟和金融結構不平衡未改變為危機埋下種子

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今年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十週年,如何看待當前全球經濟金融的發展演變趨勢?12月15日,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兼職教授姜建清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新年論壇上表示:“危機爆發10年來,全球經濟和金融結構不平衡依然沒有改變,發展的模式依然沒有調整,消費、儲蓄、投資和貿易失衡現象依然廣泛存在,也為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和蔓延埋下了‘生生不息’的種子。”

在談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時,姜建清表示,10年前發生的金融危機根源,失誤的政策、失效的監管、失衡的社會和貪婪的人性才是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金融危機則通過極度破壞性的方式來懲罰和糾正這種失衡。而不穩健並且失去監管的金融,則放大並推波助瀾了危機。然而危機爆發10年來,全球經濟和金融結構不平衡依然沒有改變,並且面臨許多新問題與新挑戰。

姜建清指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包括:

一是政治經濟走勢的高不確定性。美國推行“單邊主義”政策,導致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國際分工平衡打破,全球相互尊重、平等互信的對話機制遭到破壞,摧毀了幾十年來維繫全球發展的供應鏈及增長信心,造成全球經濟增長陰影重重。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勢及其連鎖反應,可能在更大範圍、更深層面、更長時期內存在。

二是地緣政治的高衝突風險。世界部分地區局勢動盪,政治軍事衝突加劇,部分國家經濟的衰退或失控更加劇了地緣政治風險。

三是高金融市場波動性。年初至今,以新興市場為主的全球外匯市場、以美股為代表的高估值資產、以比特幣為代表的高投機性資產均出現較大波動。新興市場的動盪時間更是創2008年來最長紀錄,股票市場和匯率受到嚴重衝擊。10月以來,美股接連大挫,道瓊斯指數、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均大幅下挫。比特幣價格從去年21000美元的高點下跌了80%以上。

2019年,新興市場表現將如何?姜建清表示,展望2019年,新興市場的波動可能會有所減少。近年來,新興市場資本流出、貨幣大幅貶值均與美聯儲加息、美元升值的背景有關係。預計2019年美國經濟增速、美聯儲加息節奏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因素,美元指數進一步上行的空間相對有限。新興市場貨幣的下行空間整體收窄,但部分基本面薄弱、過度依賴外債的新興市場依然面臨較大風險隱患。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