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青山綠水中流淌的陳年往事

花溪,青山綠水中流淌的陳年往事

花溪,青山綠水中流淌的陳年往事

不久前去了一次貴陽,恰逢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開幕前夕,單位的的一項節能產品和相關技術要參加本次論壇下設的節能博覽會,與單位同事一起去做一些前期準備工作。工作之餘,我獨自去了南郊的花溪公園,漫步在那青山綠水中,回憶一些陳年往事,有自己的,也有別人的,更有一些屬於歷史名人的。

貴陽,其實那裡是我的家鄉,我生活了十八年後才離開的地方。漫步在花溪河畔,回頭遙望往事,往事已如風,吹皺了那灣河水般的記憶,一時間波光粼粼,人影閃爍。我就讀的學校離花溪不遠,常常與同學在那溪畔林間小路散步,夏天更會在那清澈的河水中游泳,那是多麼美好的回憶。

花溪,青山綠水中流淌的陳年往事

當年參加高考前,我有許多時間獨自是在花溪公園裡的草坪和涼亭裡看書,每天從花溪河上的百步橋走過,這橋實際是由一百個石磴彎彎曲曲置於河壩上,行人過河必一步一磴魚貫而行。想起當年的高考猶如獨木橋,就是這花溪河畔的備考讓自己走過了這獨步橋,這都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感謝那百步橋上的磨練,讓自己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花溪公園旁有風景如畫的住宅小區,那裡住著我的兩個同學,是一對同學們稱讚有加的恩愛夫妻。高三時,男同學成績很好,應是北大清華的料。與他同桌的女同學成績一般,上一本都有些難。這男女二同學,不知是何時相好的,大家只知道他們每天在花溪公園裡複習,當然是男同學在輔導著女同學。高考時,男同學放棄了北大清華的志願,與女同學一起填報了花溪公園附近的貴州大學,兩人選的一個專業分在一個班,畢業後都分在花溪公園旁的一個重點中學當老師,現在住在那花溪公園旁風景如畫的小區裡,他們至今還保持著雙雙在花溪公園散步的習慣。

花溪,青山綠水中流淌的陳年往事

當我問起他們這段美好愛情時,二人隨口回答說,你不知道巴金在花溪河畔的那段美好愛情嗎,那是我們學習的楷模。這倒讓我想起,著名作家巴金和蕭珊1945年舉行婚禮的東舍,還佇立在花溪河畔。巴金與蕭珊,抗戰中流亡的生活雖然清貧而顛沛,愛情卻是那樣的美滿幸福,他們經過了八年的苦戀,抗戰流亡中在大後方的貴陽花溪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從此兩人攙扶著走過幾十年。巴老在一篇文章中寫下這段文字:“我們結婚的那天晚上,在鎮上的小飯館要了一份清燉雞和兩樣小菜,我們兩個在暗淡的燈光下從容地夾菜、碰杯。吃完晚飯,散步回到東舍,我們在一盞清油燈的微光下談著過去的事情和未來的日子……”

談到花溪的過去,在那青山綠水中流淌著多少讓後人難忘的成年往事。明崇禎十一年,花溪園林建設之前300年,有一個叫徐弘祖的人就到過花溪,此人是中國古代大名鼎鼎的地理學家、大旅行家,我們一般稱他徐霞客。可是他在《徐霞客遊記》中對花溪僅寫下:“……大溪自西南峽中來,至此東轉,抵東峰下,乃折而北去。有九鞏巨石樑,南北架溪上。”或許是當時的花溪還過於冷僻,這裡的山水沒能引起這位“遊俠”的留意,他在橋頭一雞毛小店小酌一餐,便又匆匆趕路去了……

花溪,青山綠水中流淌的陳年往事

清代有當地縉紳依山建亭,栽花種樹,積水為潭,後正式改為公園。抗戰時期,當時的貴州省政府又在此基礎上建“中正公園”,解放後才改名為花溪公園。抗戰時期,當時的中正公園名聲遠播,不少社會文化名人慕名而來。著名作家陳伯吹先生曾在他那題為《花溪一日間》的文章中說道:“過貴陽不上花溪,如入寶山而空手歸來。”如今之花溪公園,除了自然風景的瑰麗風光,還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既有著名作家巴金和蕭珊抗戰時流亡時舉行婚禮的東舍,還有解放後周恩來總理曾下榻過的西舍,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墓也位於此地。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之際,在花溪公園重建了被周恩來譽為“黃埔之英,民族之魂”的抗日名將戴安瀾的衣冠冢,記錄了一段歷史,戴將軍生前曾在花溪小住,殉國後一度葬於此,後來歸葬蕪湖故里。

花溪,青山綠水中流淌的陳年往事

說到抗戰中的花溪,難免要說到花溪龜山上的防空亭。龜山位於貴陽市花溪公園西南側,是一個小山,山峰上蒼松翠柏,濃廕庇日。抗戰時期,四川是中國的大後方,貴州是這個大後方最後的屏障,因此,當時貴州的軍事地位就變得重要起來了。抗戰期間,專門培養陸軍部隊低空防禦空襲的專業防空兵的防空學校,由湖南衡陽遷駐貴陽達7年之久。當時貴陽剛經歷了侵華日軍發動的“二·四”大轟炸,滿目瘡痍,防空學校立即加強防空設施,以防日機再次轟炸。其後,防空學校總隊部設在花溪,協同地方整理環境,佈置園林,對美化花溪做出了貢獻。至今在花溪公園龜山上,仍然保存有當年防空學校修建的一座被後人稱為“防空亭”的亭子。該亭為六角亭,攢尖青瓦頂,高三米餘。防空亭的六個石柱上刻有當年的抗日口號,至今歷歷在目:“萬事莫如防空急,無防空即無國防。”“登高一呼,舉國空防都有賴;極目四望,萬方景物總無窮。”“軍事第一,勝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國家至上,民族至上;抗戰必勝,建國必成。”“蔣委員長是中華民族的救星,何總長是總裁最賢明的輔弼。”所說的何總長就是何應欽,他是貴州人,當時官居軍政高位。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這樣內容的文字怎麼會保留到現在?居然還躲過了文革的“洗刷”!這座防空亭,在解放後歷經各次運動,特別是文革的劫難,竟然絲毫未損,那些字跡完整的保留著,這應該是個奇蹟,更加彌足珍貴。那段抗戰的歷史,中國人不會忘記,就讓它珍藏在這青山綠水中吧。

花溪,青山綠水中流淌的陳年往事

如今的花溪公園,已是貴州著名的旅遊勝地,它融真山真水、田園景色、民族風情為一體。花溪乃取其繁花似錦、溪水長流之意。花溪河畔有小山數座參差其間,或突兀孤立,或蜿蜒綿亙。那裡山環水繞,水清山綠,堰塘層迭,形成方圓十多公里的名勝風景區域。陳毅元帥在花溪住的時間較長,留下詩作共7首,總題《花溪雜詠》,其中最常為人誦的有“真山真水到處是,花溪佈局更天然”的詩句,大師劉海粟在《花溪語絲》中對此有精彩的評價。

青山常在,溪水長流。人生歲月如濤濤江河,個人的一生恰如水中之一滴,惟願自己那滴水曾經在青山綠水中。花溪河畔故地重一遊,讓我感概萬千,我不僅陶醉於那些青山綠水,回憶起自己的少年時代,更感懷那些歷史人文。於是,雜亂的記下這些青山綠水中流淌的陳年往事。


花溪,青山綠水中流淌的陳年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