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路上“追夢人”

一噸煙煤,市場價500多元。通過熱解,能產出700公斤無煙煤,100公斤輕質焦油,100立方米發熱量6000大卡以上的氣體,價值1200多元。焦油和氣體再加工,就可製取汽柴油、CNG、LNG等清潔燃料。

“僅我省探明低階煤儲量就有300億噸,全國有5000億噸。在我們這樣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你說這套‘低成本、高效率’的轉化技術,經濟和社會價值有多大?”

給記者“算賬”的是,山西國控環球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施俊鵬。“國控環球”掌握的世界領先水平的“低階煤分質利用技術”成功實現大型工程化推廣應用,由其主導設計、總包的多個煤提質項目相繼落地,讓這位煤化工領域資深專家、年輕的企業家興奮不已。

這份喜悅,是經歷了十年磨一劍的艱辛後,即將聽到夢想花開聲音的真情流露。

相較山西國控環球工程有限公司,其前身名頭曾經要“響亮”得多:成立於1965年的山西省化工設計院,是國家和我省綜合性化工重點設計院,為我省乃至全國設計了一批化工、焦化標杆工程,在業界留下赫赫威名。

然而,受市場變化、體制機制僵化等因素影響,該院一度陷入低迷。2012年,隨著省直廳局企業脫鉤劃轉,山西省化工設計院劃轉至山西國控集團管理。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國控集團根據化工設計院的研究方向和技術專長,擬定了企業改革轉型路線圖。

其中,關鍵的一招就是大膽起用年輕幹部。從北京化工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山西省化工設計院工作,20年的光陰裡,施俊鵬見證了從化工設計院到“國控環球”的改革蛻變歷程,也從一名專業技術人員一步步成長為企業的“當家人”。

煤化工,是個特殊的行當。在動輒投資數億甚至數十億元的大項目裡,核心技術人員的水平對項目“錢途”影響極大。作為國內煤化工設計領域資深專家,多年前就有上市公司為施俊鵬開出鉅額年薪挖人。但他不為所動,在最困難的時候選擇了堅守。

擔任“一把手”後,在山西國控集團的鼎力支持下,施俊鵬著手對設計院的發展方向定位、規劃:“50多歲”的山西省化工設計院,由設計單位向“設計+工程”轉型,完成公司制改制,做大體量,對接資本市場。

思路明確後,市場化“改造”緊鑼密鼓展開。

聘請專業機構,量體裁衣式全方位標準式專業規劃;根據業務需求,整合形成8個一線部門+5個二線服務部門的優化組合;修訂完善了《董事會議事規則》《企業管理手冊》等一批規章制度;調整用人思路、薪酬結構;從省內、國內知名企業引進技術、引進人才,突破人才瓶頸……

年終“盤點”:圓滿完成公司制改制,不僅理順了體制機制,而且經營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簽訂208個設計項目,超額完成集團公司下達的業績考核指標,營業收入比上年度增加90%,利潤更是漲了4倍,一舉扭轉連年虧損的局面!

今年,“國控環球”公司結合市場競爭優勢與核心技術特點,繼續調整發展方向,不斷加大市場開發力度:以“低階煤熱解技術”為龍頭,實現了總承包業務零的突破,陸續簽訂工程總承包合同7.5億元,在談合同額20多億元。

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緊抓我省國企國資改革窗口期,在山西國控集團大力支持下,依託“低階煤熱解技術”這個大平臺,“國控環球”公司全面啟動混改,為企業下一步衝刺蓄力。目前,引入央企和優勢民企以增資擴股為主的混改即將完成最後的程序。

“施董上任時說企業要對接資本市場,大家都覺得像個夢。現在,工資有保障了,久違的獎金也回來了,遙不可及的‘夢’也要成真了!”看記者和施俊鵬聊得熱乎,進來簽字的員工喜氣洋洋地說。

奮鬥在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的路上,十年磨一劍的施俊鵬,彷彿聽到了夢想花開的聲音。

本報記者 常慧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