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室友》收官,“觀察型綜藝”或成下一個潮流

十期就收官的《嗨!室友》讓觀眾覺得完全不夠看,在節目裡的嘉賓流淚依依惜別的時候,屏幕前的觀眾也難免隨之情緒波動。

《嗨!室友》收官,“觀察型綜藝”或成下一個潮流


小編在《嗨!室友》播出過半時才入這個坑,和大多數自來水的觀眾一樣,看了網上諸多關於王彥霖的段子和金句順勢而來。就在收官的最後一期,王彥霖的“淨化器騎摩托”梗又登上了熱搜的榜首。

《嗨!室友》收官,“觀察型綜藝”或成下一個潮流


其實這檔節目中的內容非常簡單,像大多數真人秀節目一樣,記錄的都是嘉賓們的日常。

在群居生活的環境裡,他們的一言一行、吃喝拉撒睡都被放大在鏡頭裡,《嗨!室友?整體呈現出來的效果就像是綜藝版本的愛情公寓,一群男男女女聚在一棟大房子裡,日常的住行摩擦出的火花貢獻出了源源不斷的笑料(並沒有感情線)。

《嗨!室友》收官,“觀察型綜藝”或成下一個潮流


因為這樣的情形很難在生活中出現,所以也引發了很多觀眾對這種生活的嚮往。

他們的咖位都不大,有剛出道的新人,有在演藝圈裡混跡了多年不算很火的演員,也有網絡知名的主播,還有一枚藝齡大過所有人的“老戲骨”這樣的嘉賓組合並不抓人眼球,但是在看到別人的宣傳時,你會不自覺地受他們的日常所影響吃下這口安利。

《嗨!室友》收官,“觀察型綜藝”或成下一個潮流


沒有巨型流量加盟,所以這檔節目的人氣還不算爆棚,但是如果你打開了這檔節目,就會忍不住地一口氣看下去(真羨慕之前沒有看過的網友,可以一次性看十期過足癮)。

《嗨!室友》收官,“觀察型綜藝”或成下一個潮流


雖說節目的內容很搞笑,但是很難以獨立的片段來描繪這檔節目中出現的經典場景,如果以獨立的片段來看最後一期裡王彥霖嚎啕大哭的一幕,或許還會有人感慨說這個演員演技真不錯,情緒非常到位,但連貫下來看可能你也會被王彥霖和他的室友們感動哭。

《嗨!室友》收官,“觀察型綜藝”或成下一個潮流


這檔節目的性質屬於非典型的觀察類節目,比起傳統的觀察型節目,它沒有獨立的觀察室,所有觀察員想說的話,都滾動在了彈幕裡。

《嗨!室友》收官,“觀察型綜藝”或成下一個潮流


與《嗨!室友》同期的觀察型節目還有很多。《真心大冒險》和《心動的信號》先後以素人嘉賓+明星觀察員的方式展開了關於男女戀愛的討論,他們在節目中提到的愛情觀和擇偶觀被羅列出來成為很多人的教科書,同類型的還有《請與這樣的我戀愛吧》,這類節目大多是解決年輕人在戀愛時的困惑。

《嗨!室友》收官,“觀察型綜藝”或成下一個潮流


而更大製作的觀察類節目則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明星身上,而不是星素結合的模式。《我家那小子》將明星們的家長請到了鏡頭前,比起如何戀愛,這些媽媽們也在處處描繪著“婆媳關係”裡的難題,宅男明星們怎麼邁出家門和女孩子交往變成了這檔節目的核心。

《嗨!室友》收官,“觀察型綜藝”或成下一個潮流


《妻子的浪漫旅行》雖有一個觀察室,但它的旅行真人秀的內容反倒削弱了觀察類節目的特質,成為一檔純粹的秀恩愛節目。

《嗨!室友》收官,“觀察型綜藝”或成下一個潮流


除了這些典型的有”觀察室“作為標誌的節目,還有更多和《嗨!室友》一樣非典型的觀察類節目,諸如《嚮往的生活》《親愛的客棧》《青春同學會》《花兒與少年》等等。這些節目的觀察員就是所有的觀眾,無論是聚焦於明星們的私生活,還是他們脫離了劇本角色後的狀態,亦或者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方式,這都可以成為“待觀察”的關鍵詞。

《嗨!室友》收官,“觀察型綜藝”或成下一個潮流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觀察型”節目的側重點在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社交關係,典型和非典型的觀察類節目大多以友情(《嗨!室友》《花兒與少年》…)、戀情(《心動的信號》…)與親情(《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作為切入點,其旨在給觀眾日常生活的社交關係提供模板。無論節目內容所展現出來的好與壞,都能引發觀眾對自己的思索。舉個例子:宋小寶在做客《嗨!室友》時,其中“小朋友們”表現出來的待客之道在很多人身上都有所欠缺,王彥霖的高情商也給“室友們”和觀眾們上了一課。

《嗨!室友》收官,“觀察型綜藝”或成下一個潮流


觀察類節目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明確的任務,也沒有指向性明顯的劇本,製作組對節目的錄製沒有太大的干涉,嘉賓們走到哪拍到哪的自然狀態,最能反映出他的缺陷和優點,這也是會放大在屏幕上給觀眾看的內容。

《嗨!室友》收官,“觀察型綜藝”或成下一個潮流


這一類型的節目在最近兩年裡突然走紅,其走紅的主要原因無非以下兩個:“窺私慾”與“社會性”。

觀眾對於明星的“窺私慾”讓他們非常想了解明星們在私下裡是什麼樣子的,像《嗨!室友》這樣一段時間的二十四小時跟拍解剖他們的日常生活,或是跟著《花兒與少年》去旅行,這都是最能暴露出明星真實性格的機會。在《嚮往的生活》裡,勤勞的佟麗婭,懶成泥的李誕和彪悍的戚薇……這一類的性格特徵都在節目中被放大出來。如果不是《我家那小子》大家應該也不知道武藝還有在床上架個懶人書桌吃外賣的一面。

這種種的表現都不是競技類綜藝節目能展現出來的。

《嗨!室友》收官,“觀察型綜藝”或成下一個潮流


而這些節目的“社會性”都體現在了人和人之間的交往上。在《嗨!室友》正式開播前,有一個片段是敘述了每個嘉賓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太多人將自己的社交關係搭建在了網絡上,所以難得有大家當面相處交流的機會,這不僅僅是明星們會存在的問題,也是大多數普通人的通病。胡先煦在離開這檔節目前最後的總結是,本來是把這個節目的錄製當做工作,但沒有想到會交到這麼多的朋友。在這一系列的節目中,所有的嘉賓初見時的侷促與尷尬相信在每個人身上都有發生過,而如何破解這個尷尬,將關係向前推動,就是觀眾能從這些節目中觀察出來的。

《嗨!室友》收官,“觀察型綜藝”或成下一個潮流


“觀察型”的綜藝火的並不突然,在這樣的社會背景驅使下,有這樣的節目內容,觀眾會為這些節目所吸引。在這類節目裡,只要還有存在的社會問題沒有被髮掘出來,那麼這類節目的潮流就永遠不會褪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