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越是有福報,越懂得這三件事,將來事業有成,福氣自然來

大家好!十分有幸能和諸位一起學習國學經典!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人,越是有福報,越懂得這三件事,將來事業有成,福氣自然來!

一個人,越是有福報,越懂得這三件事,將來事業有成,福氣自然來

古德雲:“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這句話非常耐人尋味,幸福與快樂源自於內心的知足與簡約,正如身處在陋室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可見,內心的富足並不見得須有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反觀那些追逐財色名利的人,往往是殫精竭慮,其實生活的並不快樂。

佛家說:“人生有四苦,貪嗔痴、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其中貪嗔痴是三毒,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習氣,尤其是很多人的苦難生活,往往都是從貪慾開始的,而若想要克服,就要懂得多行佈施,凡事要做到貪心不可太重,因為心中的貪慾多幾分,現實中的幸福就要少幾分,人生只有知足方能常樂。

在古時先賢留下的經典中,就有告訴我們:人只有懂得知足,才能有福澤深厚、成就非凡的可能。其中就有這三句箴言,我們若能做到,可以讓福報連綿不斷,將來事業有成,福氣自然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一個人,越是有福報,越懂得這三件事,將來事業有成,福氣自然來

01、一場閒富貴,狠狠爭來,雖得還是失;百歲好光陰,忙忙過了,縱壽亦夭。——語出《菜根譚》

譯文:一場對於人生而言並不重要的富貴,費盡心思爭奪來,雖然得到了富貴卻失去了人最珍貴的品質;人生百年的好時光,在匆匆忙忙中度過,即使是長壽其實也是短命。

《道德經》中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人們擁有富貴是好事,但要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若是費盡心力只為得到榮華富貴,或是通過非正當的途徑得來,就變成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得到的財富越多,其實失去的幸福美好更多,實際上是得不償失。佛家說:“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我們只須努力做好分內的事,隨緣看待財富的得失,人生自能有後福無窮。

所謂“人生苦短”,我們的生命都是短暫且唯一的,百年光景看似很漫長,但放在整個歷史長河,也不過須臾片刻。所以,我們要學會放慢腳步,生活應當從容淡定,凡事要分得輕重,不可操之過急。在如今雞湯、勵志學橫行的時代,很多人都把自己逼得喘息不得,若是不懂得給自己留些時間,生活盡是苦澀,未必見得就能成功。

一個人,越是有福報,越懂得這三件事,將來事業有成,福氣自然來

02、豪傑向簡淡中求,神仙從忠孝上起。——語出《小窗幽記》

譯文:才智出眾的人,要從簡樸平淡中去求,要想活得自在,先從忠孝二字上做起。

古今中外,凡是能有一番作為,很受人尊崇的先賢聖人,不難發現的是,他們的生活狀態都是很簡樸平淡。曾國藩說:“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若是研讀過《曾國藩家書》的朋友,或許就能發現,在曾國藩身居高官的時候,仍然經常有“缺錢”的困境,並且還欠了一屁股債,因為曾國藩推崇為官清廉,並且教育子孫要“勤儉節約、多行佈施”,曾國藩家族能從清朝延續至今、興盛不衰,與勤儉樸素的家風是分不開的。

古人云:“諸事不順皆因不孝,財富不順皆因犯邪淫。”忠信孝悌一直是中華推崇的傳統美德,我們若想活得自在、人生順達,必須要謹記遵守。《孝經》中說:“不孝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孝養父母是世間最大的功德,若是一個人不孝父母,卻格外的尊重愛護別人,實為最可憐人,人生更難有什麼福報可享。

一個人,越是有福報,越懂得這三件事,將來事業有成,福氣自然來

03、眼裡無點灰塵,方可讀書千卷;胸中沒些渣滓,才能處世一番。——語出《小窗幽記》

譯文:眼中沒有一點成見,才可以廣涉眾籍。胸中沒有齷齪之情,處世才能圓融。

唐朝高僧寒山雲:“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淨。”意思是說,如果要讀我的詩,首先要有一顆乾乾淨淨的心。因為如果一個人的思想有汙,就算是讀聖賢的至理,也是難以讀懂的,心中總抱有成見,自然是與這些至理難以契合。我們讀書學古,要有虛懷若谷的心態,這樣才能循循善誘,受益匪淺。

同樣,我們在為人處世中,也須做到心懷坦蕩,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見。而若想更好的安身立命,做事的態度不僅要誠懇,還要能圓滑一些,這樣才不會讓人覺得死板,世事也能變得更順遂。

一個人,越是有福報,越懂得這三件事,將來事業有成,福氣自然來

以上就是古時先賢告誡我們的三句箴言,值得受用一生,我們若能做到這三件事,方能稱為有福之人,將來的事業也能有所成就,福澤深厚。願與君共勉!

不知道您對古時先賢所闡述的三句箴言有何見教?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感悟!若您想繼續學習更多國學經典的話,可以“關注”我!願諸君六時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