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最捱罵的金融監管部門是證監會,而最辛苦的金融機構莫過於中國的央行了。對於一個主管國家金融和風險防控的機構而言,央行有太多的艱難,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能像油鍋裡的一滴涼水,直接就沸騰也不是不可能,因此必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中國幅員遼闊,地域廣袤,經濟體量龐大,總量世界第二,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可是很多人都忽視掉了中國經濟成就這麼靚麗背後的推手是誰?誠然,我對於當下的凱恩斯主義是持批判態度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裡,中國人的確依靠凱恩斯主義帶來了豐碩的經濟建設成果。
在中國龐大的體量面前,沒有什麼比貨幣金融更能帶動這艘巨輪啟動了,中國的央行在數十年的經濟建設之中居功至偉,憑藉著舉國體制的優勢和金融擴散性的影響力,運用槓桿撬動起了整個中國經濟奇蹟。
很多人都喜歡說中國央行放水的不是,可是錢並不是人們口中說得那樣,想印就能印的。人們當下看到的貶值現象下是數十年來積攢的不合理環境造就的一種表象而已,中國的央行被國人誤解太深了,我覺得有必要正本清源一下,讓大家瞭解央媽真得不容易當。
一、宏觀審慎制度下的佈局和挑戰
大國經濟從來比得都是宏觀佈局和眼光,用句當下最時髦的話,那就是宏觀審慎制度。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從各種媒體上聽到這個詞彙,但是很多不是學經濟的人並不知道這個宏觀審慎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就是宏觀考量和風險把控的另外一種說法而已,畢竟國家經濟相對於實體而言,更加複雜多變,更加需要智慧和擔當,有時候甚至在考量政策的時候還需要講究短效和長遠的影響相結合,牽一髮而動全身可真不是說著玩的。
在我們中國所謂的宏觀審慎評估制度(MPA),其實也就是大家口中的“一行三會”,現如今又有了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加入,中國宏觀調控機制的運行已經趨於完善了。
那麼這些機構到底是幹什麼的呢?實際上用咱老百姓的話說,就是保證經濟平穩運行,減小風險衝擊,合理規劃經濟結構和效能的。
中國經濟發展這麼多年以來順風順水,當真都是風調雨順嗎?其實不是的,光光是1997年那場波及東南亞經濟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國央行敢頂住壓力宣佈不貶值,很多人無法想象有多麼的艱難,那一次是中國人贏了,中國經濟贏了。如今我們又經歷了一次全世界範圍內的次貸危機,同時又有國內經濟轉型的壓力直面而來,雙重考驗之下,這一次更加艱難。
這就好比人們居家過日子,任何一個當家人都要考量種種對家庭資產造成不良影響的因素,並且需要用超然的智慧去化解這種風險,同時還要關注家庭內部的利益分配和糾結,殊為不易的一件事情啊!
中國人喜歡用央媽來稱呼央行正是來源於此,我認為這真是太貼切了!
二、國家經濟主心骨下的央媽心情
中國央行就是中國經濟的主心骨、當家人,需要時時關注中國經濟的發展動向,警惕內外部的風險衝擊,並給予經濟最大的發展動力和方向,這完全就是一個當媽的心情。
數十年以來,我們的央行因為國內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投放了大量的基礎貨幣,因此累計了大量的債務和金融槓桿,這都是頗多後人爭議的地方,但是換個角度去想,當時的國人要吃飯,城市要建設,工業要完善,不用凱恩斯主義的辦法,要依靠什麼才能帶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呢?因此中國的央行不容易當,不要老是用鍵盤俠的心態去指摘政策的不對。
想想你的老媽媽如何黃土朝天汗流浹背的勞作,用微薄的收入填飽你的肚子,還要供養你去上學工作買房子娶媳婦的一系列過程,這不正是央媽在對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做的事情嗎?我們有什麼資格去批判央媽的不對呢?
當下中國的經濟壓力下行壓力不是一般的大,這是因為外部風險疊加內部轉型需求的共同考驗,因此當下的央媽也是心情複雜,面對困境到底怎麼辦呢?錢放多了,需求端反而收縮了;槓桿用多了,外部風險一來就是當頭棒喝;經濟需要轉型,產業又缺乏動力,這些問題一直都在掣肘著央媽的持家本領。
三、手心手背都是肉:國企救完救民企
上個世紀那一次轟轟烈烈的國企改革,我想現在很多人都還記憶猶新,大批的工人下崗,大規模的國企改制,資本市場的股權改革也是由此而來。
很多人討厭中國金融向國企傾斜的本能,其實說句實話我也不喜歡,可是這是由於歷史和時代因素造成的深刻影響,這種鐫刻在骨子的親疏關係,多半也情有可原。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身上帶有的資本逐利和原始積累,讓國家經濟建設煥發出了一種獨特的活力,如同雨後春筍般萌芽壯大,對比之下的國企在經歷了建國初期的巨大帶動作用之後,就顯得體制僵化和經營落後了,這就是導致後來轟轟烈烈國企改革的動因,大鍋飯是不能再吃下去了。
很多人其實沒有想過,中國的央行金融傾斜在國企改制的過程中起到了多麼巨大的作用,光光是下崗工人安置的問題就需要耗費央行大量的政策扶持和幫助。
一晃多年,我們的國企改革依然在延續,而對於這些大而不能倒的國家產業命脈,依然需要央媽耗費大量的財力和政策去扶持。
另外一邊對於民企而言,央媽的態度一直都是自由經營,金融注入就可以了。因為民企自身的競爭和自帶的逐利本能,使它們多半都保持著極高的經濟活力,廣泛活躍在經濟產業的各個層面,成為了中國經濟中的另一個聰明的“孩子”。
因為對比之下比較聰明,所以媽媽一般不用怎麼操心的,只管餵飽飯,讓他們去掙錢就是了,可是現在就連這個聰明的孩子也出現問題了,這就讓媽媽頭疼不已了。
救完了稍顯笨重的老大,聰明靈活的老么也出了問題,這可怎麼辦呢?沒辦法只能救,因此我們就看到了最近這一系列近乎瘋狂的民企拯救計劃。
對於央媽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一個關乎國家經濟命脈和根本,一個關乎經濟活力和競爭力,哪個孩子出了問題,人們都會自然而然的怪媽媽,可是媽媽的不容易,人們卻不是那麼容易理解的,這些艱難中凸顯的智慧多半都被風險化解之後的喜悅掩蓋了。
所以說少罵一句,可能媽媽的心裡會好過一點。
四、另一個親戚家的熊孩子:不服管教的熱錢
另外除了自家的孩子,我們的央媽還得時刻警惕一個來自親戚家的熊孩子——熱錢。
中國經濟早已經不是關起門來造車的時代了,自從我們中國加入WTO開始,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已然融為一體,依靠著外貿加工出口的產業鏈,我們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而全球資本的自由流動帶來的可不僅僅是好處,自然而然的也有風險和挑戰。
光是管束熱錢這個熊孩子就讓央媽頭疼不已,讓他來吧,他會到處亂跑,見孔插針,炒作成風;不讓他來吧,一方面是不切實際,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需要熱錢來激活產業鏈條的相互關聯作用。
這個熊孩子一向都是親戚家的,來了就搗亂,可它和自己的兩個孩子還是好朋友,這可怎麼整呢?
因此央媽必須要時時警惕的看著這個傢伙,限制它的活動範圍,天黑之前還必須把自家的兩個孩子拉回來,一個外匯管理還不夠,還得監控資本市場的動向,抑制熱錢的流入和流出。
要是這個熊孩子把“不進步”的思想帶給自己家的兩個孩子還不好,就比如用錢炒錢,金融氾濫,這些壞毛病非得上教鞭不可。
中國的產業確實受益於熱錢的參與才能夠融入世界經濟鏈條,但它帶來的風險也足以威脅中國的金融生態,因此央媽可費了老大心思了,這又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五、不期而遇的風險黑天鵝
世界經濟風雲變幻,想要國家金融維持穩定可不是一件小事情,每時每刻都需要深入瞭解中國經濟的脈絡,一點點小的爭議都有可能引發巨大的改變。
在當下這個時代背景之下,全球金融動盪,世界格局深刻變局之下,如何走好自己的路是一個需要戰略眼光、改革智慧、擔當勇氣的宏觀思考難題,這幾十年來我們中國的經濟經歷了極其快速的發展,人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城市建設越來越漂亮了,產業經濟的貢獻也越來越深遠,可是我們仍然需要相信經濟規律的作用,成就前景永遠與風險挑戰是並存的。
中國人缺乏風險意識,但是作為一國經濟的主心骨不重視可不行,必須要未雨綢繆,防範未然。西方經濟看上去陷入迷失與矛盾之中,而我們必須要面對風險保持定力,認真謀劃中國經濟要走的路。
要知道黑天鵝這種東西,永遠不會告訴你它什麼時候會出現,尤其是當下我們在宏觀面上必須面對如此艱難的多重困局。
就好像次貸危機一樣,也許就是一個公司的倒下就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深刻影響了世界金融整整十年的時間,至今依然揮之不去。
因為全球產業一體化的因素,多半的結構性調整也會帶來很多很多的未知,面對未知能否有足夠的政策和手段維護國內經濟平穩運行,是擺在央媽面前的一張巨大的問卷。
這種政策儲備就好比媽媽的儲蓄罐和醫藥箱,一旦家裡有個大病小災的,得有錢又得有藥,否則一旦這種不期而遇的未知風險來臨,也是一個極其棘手的麻煩。
六、通縮和通脹的日子都頭疼
國內經濟現在的情況比較複雜和矛盾,誰都說不好幾十年的優勢一下子轉變成為弊端的衝擊力到底有多大?貨幣帶動的金融繁榮,從本質上是推升通脹的根本因素,可是時下看來供給端有問題,需求端也開始有問題了。
一旦同時面臨供給端的通脹和需求端的通縮,這個局面就相當麻煩了。大部分的貨幣堆積在金融體制內和房地產市場上,這本來是為了減少貨幣金融的槓桿擴大效應,基於需求端的旺盛,這是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的。可是經歷了次貸危機的影響後,全世界的需求都在萎縮,大家都在害怕經濟難以復甦又遇上下一次的危機,這樣一來貨幣儘管被大量投放,但卻無法激活產業和消費的需求端活力,形成一種僵局。
我們中國的問題除了這個影響之外,我們還有自身的問題需要考量,人口紅利衰退,社會老年化,產業需要深刻變革轉型面向高端,這一切的一切疊加在通脹和通縮共存的經濟環境中,就像一個珍瓏棋局,起手無悔,落子成難。
多半的頭疼壓力都被丟在了央媽這裡,畢竟一切的起源在這裡。那麼這錢到底是放還是不放?能放多少?放多了的後果,經濟和民生能不能承擔的起?
七、其實“酸辣粉”、“麻辣粉”是一劑良藥
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歸根到底還是錢的問題。這個錢是不是就是人們說得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呢?現在看來不是這樣的,有這麼長時間的M2高速增長曆史是因為幾十年發展的過程中,中國人確實缺錢,中國人需要民生保障,需要城市基建建設,需要產業擴張和融合,需要面向世界經濟共生,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對等貨幣來支撐流動性。
我們國家的經濟真得太大了,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顧到,這些貨幣的投入在08年之前是完全匹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並沒有顯現出溢出效應。
但是我們中國人運用金融忽視了一個極大的問題,那就是總量累加的質變因素。而且在貨幣流動的過程中,由於渠道體制沒有完善和沉底,因此多半的貨幣都形成了長期的債務關係和冗餘的資產鏈條。問題不在貨幣,而在於它長期性形成的沉積弊端,如今時代因素轉變之下,就顯得積重難返。
其實我們的央媽想的法子是十分對路子的,那就是人們從去年以來一直聽到的“酸辣粉”和“麻辣粉”,即SLF、MLF,就是所謂中期借貸便利和常備借貸便利,這種法子實際上就是收長錢,放短錢,壓縮長期金融的流轉,讓錢活起來去它該去的地方,同時可以靈活調配資金,熨平波動率,這就是所謂的削峰填谷!
盤活存量是解決中國金融冗餘的好辦法,央媽已經考慮到了總量的龐大,需要收縮治理氾濫,同時也要注意壓縮金融風險集中爆發的問題。對於貨幣供給端的劇烈收縮帶來的程度問題,也通過定點金融降準給予扶植,緩解過度緊縮造成的金融壓力。
這樣看來我們的央媽也一改過去的一刀切管教,如今學會了精準發力,紓解經濟困局了,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學會審時度勢,對症下藥。要是真得像那些鍵盤俠說得那樣想印就印,那還需要什麼靈活應對啊。
八、中國的央媽是一部當媽的奮鬥史
前段時間的世紀之懟,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央行的徐忠局長髮了一篇長文要求財政發力,一同紓解經濟困境。
我這裡不批判誰對誰錯,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我們的央媽當爹當媽這麼多年,直到今天它開始意識到了,光靠金融的作用無法解決中國經濟中出現的所有問題和弊端。
數十年以來我們中國人過於迷信金融槓桿的成功經驗,因為一直都順風順水,所以使用起來一直都是很順手的。因此我說中國的主心骨是央媽,真不是過分的褒獎,中國的經濟裡飽含著中國人的勤奮和血汗,而在央媽這裡體現得是中國人的智慧和底氣。
一個家庭看媽媽勤奮經營,也許很值得佩服,可是看媽媽的應付智慧,那就不單單是佩服可以表達的了。從種地播種,施肥灑藥,灌溉裁剪,清理毒蟲,最終開花結果,這都需要非常睿智的戰略佈局和定位,而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中國央媽的奮鬥史。
如今的矛盾轉型更需要央媽的智慧,同時也需要其他部門的共同發力,共度時艱。
九、中國人不易,當中國的央媽更加不易
中國人不易,中國經濟不易,中國的央媽更加不易!
中國人不要再罵什麼貨幣氾濫了,這個不是央媽一個部門說了算的問題,這是長期歷史進程中必須要用的手段和工具,只是我們之前一直都選擇忽視掉了這個工具帶來的弊端和風險,如今在客觀因素影響之下,這種風險被真正釋放出來了。
大國經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牽扯到的東西涉及範圍深廣,而且影響巨大,金融收縮也不是說收就收,說放就能放的,這得需要時間和空間去發力和改善。
持家不易,央媽從來也沒有當過甩手掌櫃,以前沒有,未來也不可能會有,因此作為身處大國經濟的我們這種百姓,理解國家不易也需要踐行個人奮鬥,你自己想一想,央媽都還在努力進步,我們有什麼理由拖後腿呢?
因此與其爭論不休,不如攜手共建,直面弊端,個人努力也是國家努力的一部分不是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閱讀更多 小歐經濟見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