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王曉晨:把戲演好了,我就回去生活


專訪王曉晨:把戲演好了,我就回去生活


專訪王曉晨:把戲演好了,我就回去生活

十五歲那年,王曉晨被表演選定:陪同學去考上海戲劇學院時意外考中,放棄了9歲開始的戲曲行當,成了04級表演班班上最小的同學。

彼時,媽媽問她:放棄戲曲不可惜嗎?十五歲的少女說:學戲有些累。

十五年後,在口碑和收視雙爆的《我就是演員》中,王曉晨扮演起了畢飛宇小說《青衣》中的女弟子春來,招式之間,功力仍現。

採訪那天是在北京一所高樓一隅,四周排布著這個城市裡最密集的灰色建築,面對化妝鏡中收拾停當的自己,王曉晨頓了頓,略有所思。

“表演使我擁有自由和無畏。”

專訪王曉晨:把戲演好了,我就回去生活

演員內外

2010年左右,王曉晨演得最多的還是年代劇,古裝劇。而今,電視鏡頭裡的她多是都市劇中古靈精怪,大大咧咧的女一號,成長在都市,敢愛敢恨,不論是《我的!體育老師》中的王小米,還是《我愛男閨蜜》中的方依依,這樣的角色熱鬧歡快,有觀眾緣。

其實這些角色和私底下的王曉晨反差很大。在文靜,活潑等候選個性中,她最終挑選了“文藝”來描述自我。

外人多少好奇演員該如何調整戲劇角色和現實自我之間的溝壑。“身為演員,是要找自我和角色之間的契合點的”。“但人內心其實住著小動物。不斷觀察,借鑑,想象,這些碎片化的東西積累起來,到表演那一刻,你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我就是演員》第五期中,王曉晨和李念原本分別飾演《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和羅子君,而在現場點評環節,評委吳秀波讓兩位演員角色互換一下:即興發揮中,王曉晨把被“錯愛”的羅子君內心的愧疚與無助一點點釋放出來。她說,這是在《演員》中最帶勁兒的一次演出。

專訪王曉晨:把戲演好了,我就回去生活

在另一場對壘中,王曉晨和韓雪要求扮演橫店點外賣的女演員,身著戲裝的王曉晨講起了山東話,一隻手拿起電話和外賣小哥侃,一隻手開始解衣服,表現演員下了片場後的鬆懈,前隻手把全場都給逗樂了,後隻手把評委吳秀波打動了,吳講“你給了我一個概念叫‘角兒’”。

“演員這個職業給了體驗他人生命的可能性”。儘管演員是在演別人的故事,但王曉晨更喜歡這樣的自己,在鏡頭下的那些片刻,能夠撇下現實的叨擾,將自我存在歸還到“自由和無畏”當中,因而更純粹。“享受角色內在的生動和表演的自在就好。”

在“我”的那一面,王曉晨足夠文藝,十二歲讀《圍城》,後來發現生活的真相乃處處圍城;初中時用文言文寫日記,笑稱現在生理和心態都發生了變化,早就寫不出那樣的文字。

專訪王曉晨:把戲演好了,我就回去生活

這十年

2018年,是王曉晨上戲畢業十週年的時間節點,也是自己由二十歲到三十歲的跨越。

這十年,周圍的同學有的爆紅,有的選擇離開這個圈子,王曉晨依舊駐守在演員這裡。只不過,十年前,是“對未來生活無限嚮往”,十年後,“開始學著接納過往這些殘缺”。

這樣的改變發生在畢業後第五年。

那年恰逢25歲,高強度拍戲導致王曉晨在片場倒下,去醫院,發現脊柱是彎的。這是生命最柔軟的時刻,空蕩的病房裡,王曉晨開始咂摸起了未來,這一刻反而堅定了自己:要把自己最想演的角色演完,並選擇永遠留在這個行業裡。

如果說病痛使得自己能夠看清自己,那麼十年來的積累和成長則是淬鍊了心性。她把自己修煉成了一個“圈外人”,公眾人物曝光在鏡頭下,“其實也需要一份安全感,這是人的本性,當外在的安全改變時,就是一個掙扎,修復,接受,激勵的過程”。這樣的總結或許源於自己對某段疼痛過往的感受。

而今入行十多年,王曉晨卻早已遊刃有餘地平衡公與私這二者之間的空間,

“事業就是事業,我把戲演好了,我就回去生活”,“我也不太會和這個圈子當中的人交際,還是願意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她在現場用了一個好玩的比喻,演員其實就像廚師一樣,自己把菜做好就可以了,至於誰吃,這個就交由別人裁定。

專訪王曉晨:把戲演好了,我就回去生活

在提到還有那些改變時,王曉晨說十年前的自己有些不食人間煙火,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是“你除了演戲啥都不會”,如今,她也開始操持起生活,漸漸學會處理人世的瑣碎,學著裝修,偶爾買菜、逛街,和生活打交道,有了些許“煙火氣”。

十年間,有變,也有不變,“想去斯坦福遊學,念心理學”,這是十年未竟的心願,也成了一個執念,“這是一直以來的夢想,人生不演戲,或許應該就會這樣。”就像如果人生在“十五歲那年重新開始,自己或許會選擇內修這條路,因為內心的聲音一貫如此”。

專訪王曉晨:把戲演好了,我就回去生活

降落在愛裡

身處演藝圈,王曉晨也見證了來去聚散,起落沉浮,“努力把自己做好,其他的就不用管了”,這樣的心態通透也坦然。


“但演員也是人,也需要尊重:這個圈子不僅僅只有緋聞和負能量,我們也有好的演員去辛苦勞作,觀眾需要有發現美的眼睛”。王曉晨也為自己所在的行業發聲,希望觀眾多些理解,多些寬容。

站在燈光之中,演員王曉晨期冀觀眾的尊重與寬容;褪去這一身份,王曉晨也期待降落在愛裡。

在《我的!體育老師》中,年輕的女主角王小米愛上了中年體育老師馬克,王小米有些戀父情結,渴望被照顧、被關愛。在人生二字打頭的時段裡,王曉晨也戀愛,也遭受失戀,但在面臨家庭與幸福這個女性一生的課題時,她亦如劇中的王小米,期待愛與幸福。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人們都是願意去追逐千篇一律的幸福的”,只不過,早些年的王曉晨對相夫教子充滿嚮往,而今更理性一些,“要有能力和智慧來經營事業和家庭;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教育孩子,輔導小孩其實是個特別重要的事情。”

成長這幾年,王曉晨把家庭一事也看得更為正式和莊重。“親人的陪伴都是第一位的,我九歲就離開家了,但還是會盡可能地陪伴父母,現在每天都還會和父母打電話,爸爸去看望奶奶的過程中,我也會視頻。將來也會在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中找一個平衡,花時間,花心思去經營家庭,這很重要。其實家庭的幸福感來源於女性,來源於這個家庭中的母親。

“只不過對這個時間點我不會設限,說不定六十歲還能迎來自己的一個夕陽紅。”

專訪王曉晨:把戲演好了,我就回去生活

演員王曉晨三十了,在這個新勢力不斷更迭的圈子裡,不再年輕。但在離開告別青春,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內心的力量也在滋長,在問及會不會焦慮時,她說“不會焦慮,享受過程,盡心盡力就好”。

文:丁冬

海報:周昕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