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剃頭匠擺攤理髮33年,會剃刀刮眼絕活,一天掙40元


在貴陽市雲巖區鯉魚街巷子裡,今年73歲的餘和珍為人理髮已經33年了。現在滿街的髮廊和形象設計,看起來高大上,這種理髮的老手藝似乎沒有什麼市場。

這條鯉魚街長約500米,是主城區的老街道,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還算熱鬧,各種店面和商販眾多,餘師傅的理髮攤位就在小巷的一隅。

餘和珍是貴陽清鎮市牛場鄉人,家裡窮未讀過書,11歲來到貴陽打工。20歲時與同鄉男子郭應賢結婚,育有兩兒一女。她45歲時,郭應賢去世。1998年,53歲的她嫁給了當時已經84歲的貴陽客車站退休工人陶太分,10年後陶太分去世。現在餘和珍一個人居住在陶太分留下38平米的宿舍裡。

餘師傅40歲才學會理髮,過去她的攤位不固定,生意也不太好。嫁給陶太分後她搬到鯉魚街居住,攤位固定了下來。因為她性格隨和,待人誠懇,在鯉魚街幾乎是無人不知。

在紅色的小推車上,伴隨她的是一臺小收錄機,不停地播放著革命歌曲。她的攤位雖小卻五臟俱全,一個吹風機、一把梳子、一個電推子、一面鏡子、一個溫水瓶、一把剃刀、一把沾肥皂水的小刷和一把舊椅子,是餘師傅做生意的全部家當。

每天找她理髮的客戶並不多,大多是中老年人。她說,過去生意紅火時,每天會有十多人來理髮。可是近幾年,一天能有個三五個人來就不錯了,如果遇到下雨,可能白等一天。

餘和珍老人說,除了洗頭大理髮店能做的她也能,平頭、寸頭、毛慄頭她都能剪,而且收費便宜。一般人只收10元,幹體力活的人收5元,如果刮鬍子修面加5元。到她的攤位理髮的絕大多數是老客戶。

除了理髮,餘師傅還會給客戶按摩一下頭、頸、肩部,她的絕活是剃刀刮眼睫毛,也就是用鋒利的剃刀去清潔眼睫上倒長的毛,這可是真功夫的“絕活”。餘師傅介紹說,現在的年輕理髮師基本上沒人掌握得了。

在整條鯉魚街上,至少有5家理髮店,在距離她的攤位不到十米的地方就有一家較大理髮店。每次要給剃刀換刀片,她就會到這家店裡求助,店裡的年輕人都會很熱情地幫忙。

餘師傅與街道里的居民都很熟悉,各種小商販也會出現在街道里,每天她只需坐在椅子上就可以買到當晚要吃的菜,熟悉了,菜販都會多送她一把蔥。

回到家裡她清點了一下當天的收入,共42元,算是比較多的,每個月她大概有800多元的收入。她背後有一塊雲巖區威清街道辦事處給她辦理的臨時攤位證。她說,辦事處的城管小陳是一個好小夥子,辦證時很快就批准下來了。

餘師傅的身體不太好,患有膽、腎結石,膝蓋有骨刺,糖尿病也有8年了,每個月看病吃藥要花去她的大部分收入,加上水電費大約50元,她的理髮的收入也就所剩無幾。

她的第二任丈夫陶太分去世後,所在單位每個月發給她546元的補助,街道辦事處也會給她補助150元。說起陶太分,她十分動情:“陶太分人非常好,對我很好,可惜我和他只有10年的夫妻情分。” 老手藝和老行當,終有一天會被取代,只能在影像資料中回憶當年的歲月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