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浦東》:小切口,也能展示改革開放大氣象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

時值改革開放40週年,《大江大河》《外灘鐘聲》《江河水》《那座城這家人》《北部灣人家》……一大批製作精良、內容紮實的獻禮劇紛紛上線。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確實值得大書特書,但該表現什麼內容、以何種形式表現,恐怕也是廣大影視劇主創人員最為頭疼的問題。畢竟,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歷史進程,有太多可以挖掘的寶藏。與試圖全景式展示改革年代的《大江大河》、以公眾關心的反腐為主題的《江河水》相比,由張博、李念等中生代實力派主演的《大浦東》,選擇了小切口敘事、大時代構建的別樣道路。

《大浦东》:小切口,也能展示改革开放大气象

《大浦東》劇照

浦東,只是上海的一塊行政區,但又是改革開放的急先鋒。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人們,更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故事的主人公,只是上世紀80年代普普通通的大學畢業生,但他們的生活與奮鬥,卻和改革開放的進程完全同步。主要角色所從事的金融行業,只是改革開放諸多新生事物之一,但它為老百姓日常生活帶來的變化,卻可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可見,敘事切口雖小,《大浦東》的“野心”並不小。以小見大,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大浦东》:小切口,也能展示改革开放大气象

《大浦東》劇照

1986年冬天,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範爾霖訪華,鄧小平先生贈送珍貴禮物——一張上海發行的股票。電視劇以這一真實的歷史事件開場,瞬間將觀眾帶回那個令人懷念的80年代。當人們還在用複雜甚至懷疑的眼光審視股票時,主人公趙海鷹、謝天陽、陳夢蕾等人已經在課堂上模擬市場操作,年輕人的朝氣蓬勃,恰如不可阻擋的改革熱潮,讓觀眾心潮澎湃。

《大浦东》:小切口,也能展示改革开放大气象

《大浦東》劇照

男主角趙海鷹本是一位成績優秀的經濟學系學生,卻因為兌換外幣而被學校記過處分,最終退學。但人生的長大挫折沒有打倒這個年輕人,反而讓他越挫越勇,終於成長為中國金融市場的成功實踐者。從遭遇誤解、批評,到一步步找到奮鬥的目標和方向,趙海鷹的人生軌跡,既是一部個人奮鬥史,更是中國金融行業的成長史。在劇中,40年前的上海街景得到如實還原,在突出年代感的同時也讓觀眾深刻體會到創業者的不易和艱辛,滄海桑田之感油然而生。聯想到如今人潮湧動的股票市場,對披荊斬棘、勇敢前行的前輩們的敬意,已在不言中。

《大浦东》:小切口,也能展示改革开放大气象

《大浦東》劇照

反映大時代、大成就的作品,最忌諱牽強附會式的圖解。好在,《大浦東》沒有對主要人物進行臉譜化的處理。趙海鷹們是有血有肉的青年,而非高大全的改革英雄。在課堂上,趙海鷹英姿勃發、才華橫溢,在愛情裡,他是一個風趣幽默的暖男。但是,衝動、高傲的性格也讓他吃盡了苦頭,顯然,促進個人成長也好,推進金融改革也好,單靠一腔熱血都是遠遠不夠的。

《大浦东》:小切口,也能展示改革开放大气象

《大浦東》劇照

劇中的眾多配角同樣出彩。比如,女主角陳夢蕾的父親陳建華是一位功勳卓著的橋樑建築專家,在城市的發展方面獨具慧眼,提出將浦東浦西經濟帶連接在一起可以使上海更上層樓。這位具有如此超前意識的知識分子,在家庭生活中卻是一位觀念保守的老父親。一心想把女兒嫁給門當戶對的杜黎,讓他和女兒之間產生了隔閡,也鬧出了不少笑話。這位在工作中前衛,生活中守舊的老人,很容易讓人回憶起我們的父輩。默默奉獻、不計得失,卻又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撲面而來的濃濃人情味為這部劇平添了不少親切感。

從目前的播放進度來看,趙海鷹們所要面對的真正挑戰還未到來。在本劇的後半段,趙海鷹將會被捲入重大金融詐騙項目之中。幾位年輕人也將在金融浪潮中經受著人生觀、價值觀和情感等艱鉅的考驗。看來,好戲還在後頭。

值得一提的是,本劇還有一大看點,那就是對金融、股市等經濟知識的普及。一些複雜、晦澀的概念,在劇中得到了通俗化的闡釋。主人公們更是現身說法,讓我等經濟小白也獲益匪淺。就衝這一點,《大浦東》也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