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開發者天堂變地獄,萬人唾罵的Steam生意經究竟錯在哪了?


上週末,V社聲明推出了全新的Steam分成政策。此前,Steam與開發者一直按照3/7進行流水分成,而在新的規則下,若一款遊戲銷售額高於1000萬美元,則該遊戲銷售額高出1000萬的部分按照2.5/7.5進行分成,高出5000萬美元的部分則按照2/8進行分成。

獨立開發者天堂變地獄,萬人唾罵的Steam生意經究竟錯在哪了?

不難看出,Steam推出全新政策意在吸引更多預期更賣座的產品進入自己平臺,再加上一直以來的Steam擁有較強的“長尾效應”,對於部分此前的優秀遊戲,該政策也能讓開發者未來賺取更多收入。

V社在該公告中對此解釋道:“像 Steam 這樣的大型網絡可以帶來眾多益處,所有參與其中的人員均可受益並分享。 對於一個運轉順暢良好的網絡而言,如何找到一個體現這些好處的最佳平衡點並不容易,但非常重要。”

“ 顯而易見,大獲成功的遊戲及其廣大的受眾群體對我們的網絡會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確保 Steam 認識到這一點並持續對這些遊戲具有吸引力,對於 Steam 的全體參與者而言至關重要。 ”

有趣的是,看似開發者利好的政策,卻引來眾多開發者的不滿。

獨立開發者天堂變地獄,萬人唾罵的Steam生意經究竟錯在哪了?

最近一段時間,Steam一直在推出“對開發者有利的功能”,例如“開發者直播功能”。此次調整分成比例,

雖然“賺錢”的遊戲是Steam的收入來源,但Steam遊戲庫的豐富性主要還是倚靠那些更小的團隊與大多數獨立遊戲開發者撐起來的,然而他們並沒有在全新分成政策下受益。事實上,小團隊遊戲在Steam上能夠流水過百萬美元就已經極其幸運了,更別說千萬或更多了。

如果經常瀏覽Steam商店,你或許不難發現,在此之前大廠或大作在推薦位與收入獲取上已經比小團隊多出太多優勢,而這個政策一出則讓這些本就很容易賺錢、很容易獲得曝光的遊戲,獲得更多收益。由於市場盤子就那麼大,Steam上的其他小製作遊戲便會因此更加難以存活,此時收入仍舊和以前對等,這使得他們更加難以在該平臺上生存。

獨立開發者天堂變地獄,萬人唾罵的Steam生意經究竟錯在哪了?

機器算法推薦讓Steam遊戲“成功”的越來越成功,“失敗”的則永遠抬不起頭。如此看來,曾經經常被媒體鼓吹的“獨立開發者的天堂”如今早已變了樣子。

其實,Steam這樣的做法也是有跡可循的。過去幾年來,Steam以極其迅猛的勢頭髮展至今,去年一波“吃雞”又再次為Steam帶來千萬新增用戶,這雖然讓平臺更加繁榮,但也讓不少歐美遊戲大廠感到了“壓力”。從去年開始,包括動視暴雪、EA等諸多大廠開始放棄在Steam平臺進行發售,並選擇了自家平臺。

獨立開發者天堂變地獄,萬人唾罵的Steam生意經究竟錯在哪了?

連B社這種平臺弱勢的公司都開始“造次”了(圖片來源:3DM)

即便3/7分成在中國國內來看,已經是極為“良心”的遊戲渠道分成比例,但在很多歐美開發者眼中,幾乎沒有為他們遊戲做任何事情就從遊戲收入榨取30%是一件不太能接受的事情。加之越來越多的產品進入Steam,在機器推薦的模式下,“不完全”的曝光變相降低了產品的收入來源。

對於小團隊與獨立遊戲開發者們,這些雖然讓他們更加杯水車薪,但由於選擇不多也只能咬牙接受。但對於大廠來說,他們情願放棄Steam平臺並首發自己的PC平臺,順便還可以對其進行“培養”。就在這種焦灼的相互對峙下,Steam率先放開了口徑希望與這些大廠達成和解,但沒有考慮真正支撐Steam生態的小團隊的舉動,也著實更加激怒了此前任勞任怨的“工蟻”。

“我來解讀一下Steam的新公告: 大製作們,別擔心, 我們將很樂意通過摔碎那些開發者們雄心壯志,來幫助你們獲得更多收入。不用擔心他們,他們已經沒什麼價值了,”曾參與開發《核子王座(Nuclear Throne)》的Rami Ismail發推說道。“請你不要再把你們的遊戲上到我們的商店了。”

獨立開發者天堂變地獄,萬人唾罵的Steam生意經究竟錯在哪了?

新分成政策滿滿地扇了Steam獨立開發者一巴掌。對此,不少開發者紛紛對V社此舉進行了聲討。

“我們希望所有V社的用戶都有興趣讓小工作室用微薄的收入做出有趣的遊戲,然後為《輻射76》埋單,”Freehold聯合創始人發推談論到。“你覺得這個‘垃圾’政策怎麼樣?……很明顯,V社的這個改變只是為了讓那些大廠回來,或者防止更多大廠飛走而已。”

“90 %的Steam收入來源於那些1%暢銷遊戲,如果Valve降低從這些遊戲中獲得的抽成,那麼為什麼他們不繼續行善,讓另外創造10%收入的那些99%不賺錢遊戲也稍微多賺一些呢?”知名獨立遊戲《Hidden Folks》開發者Adriaan de Jongh也發起了質問。

更重要的,有開發者指出Valve在10月份的時候改變了商店首頁的推薦算法,這使得他們的遊戲變得更加難以被用戶發現。《Shadowhand》開發者Jake Birkett曾在自己的博文中討論了Steam的推薦機制,認為這種機器推薦增強了商店內的“馬太效應”,而這種機器學習還導致前段時間只推薦“大作”,一些類似的遊戲則因此完全失去了推薦位置。

事情發生後,雖然V社很快“修復”了它,但更小遊戲商的遊戲仍然難以在首頁以及相關頁面下獲得展示的機會。顯然,這已經對於部分開發者的收入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將此前遊戲全價銷售額時期與10月bug出現後的時間進行了對比,我發現遊戲銷售量竟然降低了一半,”Birkett說道。

“很明顯,Steam自從10月以來,變得更中意3A大作了,”《神經空》開發者Thomas Altenburger同樣對Steam 10月份之後的環境提出了質疑。“10月後,商店變得極其熱愛推銷大作,玩家很難再在商店中看到更多新鮮優質的獨立遊戲。這段時間,我們的收入減少了75%。”

結語

不可否認,如今的Steam早已今非昔比。為了贏得更多的收入無可厚非,Steam同樣也對自己的改變做了足夠的說明,但為了掙錢擠壓獨立開發者,甚至改變算法減少獨立遊戲的推薦,這未免就顯得有些不厚道了。

目前,Steam並未就此事進行進一步聲明。不過米遊君認為,希望賺更多的錢並不是一件錯事,反而是一件正確的事,因為這樣可以更加激勵平臺去思考如何更好地滿足用戶。但與此同時,Steam確實不該忽略開發者的感受,因為Steam之所以能夠發展至此,區別於其他的平臺,並不是育碧、B社、動視等大廠給它的。V社確實應該對那些豐富Steam遊戲庫的眾多獨立遊戲開發者們更多尊重。

獨立開發者天堂變地獄,萬人唾罵的Steam生意經究竟錯在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