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皮尺部”!這些靠“山寨”為生的公司為啥這麼賺錢?


外包“皮尺部”!這些靠“山寨”為生的公司為啥這麼賺錢?


從傳統工業,到科技產業,再到軟件行業,甚至是金融行業,無論是哪個行業都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大部分企業都不惜花費巨資去研究競爭對手的產品,將競品的優點融入到自家產品中,從而讓其更具競爭力。


外包“皮尺部”!這些靠“山寨”為生的公司為啥這麼賺錢?



對於這種做法,很多人腦海裡的第一個想法是“山寨”,但其實這種做法本質上和大家想象中的“山寨”還不一樣。就比如,百事可樂研發了與可口可樂類似的碳酸類氣泡飲料,但是你能說百事可樂這樣做是“山寨”麼?


外包“皮尺部”!這些靠“山寨”為生的公司為啥這麼賺錢?



幾十年來,汽車製造商一直都在試圖通過煞費苦心地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來研究發現它們的優缺點,從而獲得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大家是否還記得前段時間大眾前CEO穆勒在上海試駕比亞迪唐DM時超速被拍的新聞,其實穆勒就是在做“benchmark(標杆、基準測試)”,原因就在於比亞迪在插電混動領域就屬於標杆的存在。

當然,benchmark並非試駕那麼簡單。就像前面說的那樣,無論是大眾、豐田,亦或奔馳、寶馬,這些汽車製造商在推出全新或者換代車型前,都會單獨採購對標車型,並進行拆解研究,從而獲取關鍵數據和信息。


外包“皮尺部”!這些靠“山寨”為生的公司為啥這麼賺錢?



然而,有些情況是這些汽車製造商自身無法完成或者承擔的。就比如,想要了解如今主流車型上的空調使用的是什麼樣的濾芯,車身結構件哪裡用了什麼型號和強度的鋼或鋁合金……這些數據資料很難由單一的汽車製造商獨立完成,因為每輛車的benchmark測試成本大約在25萬美元,面對市場上成千上萬的車型,哪怕大眾或豐田這樣的汽車集團都很難去承擔這樣的成本。因此,專門面對汽車市場做benchmark的公司便出現了。


外包“皮尺部”!這些靠“山寨”為生的公司為啥這麼賺錢?



如今全球知名的專門從事汽車拆分及競標分析的公司有ASSYSTEM、MAVEL及A2mac1等,而國內雖然沒有這樣的企業,但是卻有類似功能的機構,那就是中汽研。那麼,這些公司和機構又是如何做汽車的benchmark呢?


外包“皮尺部”!這些靠“山寨”為生的公司為啥這麼賺錢?



A2Mac1是一家總部位於法國的公司,在中國、印度、韓國、泰國和美國都設有工廠。該公司提供了一種不同於汽車製造商做benchmark的解決方案:訂閱其基準測試服務,或者直接購買他們現有的數據。


外包“皮尺部”!這些靠“山寨”為生的公司為啥這麼賺錢?



每年,A2Mac1會拆解大約90輛新車,其中四分之一是在美國本土拆解的。它的員工會對零件進行稱重,測量尺寸和部件拼接之間的間隙並拍照。此外,該公司還可額外收費進行獨家拆解,無限期地或在雙方同意的一段時間內不向其他客戶提供由此產生的數據,以及許可汽車製造商使用A2Mac1專有的數據記錄軟件,允許他們訂閱數據庫,並在軟件內進行數據比較。每家參與的汽車製造商都必須為其認購的每個地區市場捐贈一定數量的汽車(或購買這些汽車的現金)。A2Mac1的客戶幾乎遍及整個行業,從菲亞特克萊斯勒到特斯拉。


外包“皮尺部”!這些靠“山寨”為生的公司為啥這麼賺錢?



A2Mac1的人員負責拆卸車輛和數據收集,但將分析工作留給汽車製造商。以每年15萬美元的價格,汽車製造商可以獲得該公司的北美市場數據(利用全球數據的成本約為290萬美元)。許多汽車製造商仍在做自己的動態benchmark測試,主要是對駕駛、操控和聽覺品質等特徵進行主觀分析,但是拆解工作卻會交給像A2Mac1這樣的公司。


外包“皮尺部”!這些靠“山寨”為生的公司為啥這麼賺錢?



汽車被拆解後,零部件會被送到一個倉庫,客戶可以在那裡以逛圖書館的方式進行“無損檢測”。在這裡大家各取所需,工程師們可以引用競爭對手的優秀部件設計來削減設計成本,採購人員可以確定競爭對手的供應商有哪些,設計師可以用這些數據來證明他們雄心勃勃的想法是可以實現的——畢竟競品車型已經使用上了。A2Mac1還可以為oem提供從整車到零部件的三維掃描,用戶可逐件或分段瀏覽這些數據。包括藍牙配對過程、主動安全特性和觸摸屏響應時間等測試都可以製作成視頻,供用戶查閱。

寫在最後

很可能你所開的車型中,有很大一部分零部件的設計靈感源自它的競品車型,反之亦然。其實,“山寨”和“他山之石”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不同之處在於一個比較明顯,另一個則是大家心知肚明但卻誰都不說罷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