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嶽廟究竟魅力何在?一百多位皇帝曾親臨祭祀的皇家寺院


提起西嶽華山,你腦海中會想到什麼? 是金庸先生筆下的武林高手華山論劍,是驚險無比的長空棧道和鷂子翻身,還是沉香劈山救母的美好傳說? 或許你有所不知,在西嶽華山山腳,還有一座被譽為“陝西小故宮”的西嶽廟是中華五嶽寺廟中規模最大的,堪稱“五嶽第一廟”。

西嶽廟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區東約2.5公里處,東北距黃河古渡口不到20公里,供奉著西嶽華山之神-白帝少昊。 西嶽廟是華夏最早的祭祀廟宇之一,是歷代帝王祭祀華山之神白帝少昊的場所,是地位尊崇的皇家寺院,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據史書記載,西嶽廟初名集靈宮,始建於西漢漢武帝元光元年,最早建在華從漢武帝、唐玄宗,直到清光緒皇帝,共有一百多位皇帝親臨西嶽廟祭祀華山之神。

西嶽廟座北朝南,是五嶽中唯一廟門正對主峰的祭廟。 天晴時,站在西嶽廟的最高處,如蓮花狀的華山主峰盡收眼底。 西嶽廟佔地186畝,建築相當宏偉,佈局嚴謹,一條中軸線貫穿南北。 在由北至南的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灝靈門、五鳳樓、欞星門、金城門、灝靈殿、寢宮、御書樓、萬壽閣等建築,整個建築呈現前低後高的格局。


西嶽廟的建築規格僅次於皇宮壇廟,佈局如同北京故宮,四周有高大的城牆圍護,肅穆莊嚴。 城牆建於明代,高10米,南北長525米,東西寬225米,周長1825米,非常宏偉壯觀。 西嶽廟內碑刻極多,現存漢“西嶽華山廟碑”、北周“華岳廟碑”,明重刻“唐玄宗御製華山碑銘”,明萬曆刻“華山臥圖”,圖首附王維、李白、杜甫、陳摶等唐宋名人有華山的題詩和華山圖,還有乾隆御書“嶽蓮靈澍”石額等。

西嶽廟歷經二千餘年而不衰,備受統治階級的青睞。 官方對西嶽廟進行了多次擴建和整修,直到清乾隆42年公元1777 年,才形成今日格局。 然而,你可曾知道,西嶽廟也有一段傷心的過往。

上世紀二十末期年代,馮玉祥部隊駐紮西嶽廟,將殿宇作為兵工廠,氣勢不凡、可登高望嶽的萬壽閣成了彈藥庫。 1932年,彈藥庫意外失火,使萬壽閣成了廢墟…… 由於天災人禍頻仍,西嶽廟古建築慘遭破壞,僅存灝靈殿、金城門、欞星門等建築及一些名碑和幾十株古柏,而五鳳樓、萬壽殿等主要建築只剩遺址可尋,西嶽廟遭受嚴重破壞,一片凋零景像,讓人心痛。


1979年,西嶽廟文物管理所正式成立,並開始收回了中軸線建築的管護權,對石雕、石刻、古建築採取了保護措施,蒐集、整理了一些歷史文化資料,徵集了一批珍貴的文物。 上世紀八十年代,政府先後修了金城門、欞星門及西城牆的部分塌陷段,拆除了廟門前棋盤街的17家單位36戶的居民住房。

1996年4月18日,西嶽廟塵封半個多世紀的正門——灝靈門,正式對外開放。 如今的西嶽廟,經過漫長歲月,留下了歷史過往的痕跡,斑駁的皇家紅牆黃瓦附著和積澱了豐富的人文氣息、如今繁華落盡、肅穆安祥。

每年農曆三月三,是傳說中的華山開山日,也是華山廟會開始的日子,民間素有“三月三朝華山”之說。 每年的這一天,華山景區都會在西嶽廟內舉辦不同形式的民間祭山活動,吸引大量香客和遊人進廟朝聖,熱鬧無比,已形成了廣泛的文化和社會影響。   文/圖 納蘭小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