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盤點日本電影2018大事件:非商業片迎來春天

日媒盘点日本电影2018大事件:非商业片迎来春天

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劇照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道日媒稱,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和上田慎一郎的《攝影機不要停!》,這兩部非商業片的熱映在多種意義上成為象徵日本電影現狀的事件。

據日本共同社12月17日報道,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小偷家族》獲得最高獎金棕櫚獎,這是日本電影時隔21年再獲該獎。

日媒盘点日本电影2018大事件:非商业片迎来春天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

報道稱,56歲的是枝裕和堅持以原創作品為主的拍攝活動,穩步確立了在電影界的地位,具有將過去的積累集大成的氣場。《小偷家族》作為日本的非商業片,投入巨大預算、匯聚實力派演員,最終走向世界。票房達到4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7億元——本網注)。

《攝影機不要停!》是34歲的上田慎一郎的第一部長篇作品。這是一部從演員工作室誕生的小品,製作費僅為300萬日元。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講述了拍攝殭屍電影的劇組遇到真正殭屍的故事,將小成本轉變為優勢的創意取得了成功。該片最初只在東京的2家影院上映,但通過網上的好評傳播,進一步擴大了上映規模。總票房超過30億日元,給電影行業帶來了衝擊。

日媒盘点日本电影2018大事件:非商业片迎来春天

《攝影機不要停!》電影劇照

作為非商業片,上述兩部作品可謂處於極大和極小的位置上,但導演都充分發揮了個人風格,顯示出日本獨立電影的豐富性。既有在第一線持續拍攝的40至50多歲導演,也有不斷出道的20至30多歲年輕導演,日本電影行業可謂人才濟濟。

報道稱,日本電影業也存在課題。正如在戛納獲獎後是枝裕和指出的一樣:日本的電影扶持系統薄弱,大型電影公司對原創作品的製作態度消極。堅持個人風格的導演只能到海外找出路,諏訪敦彥、河瀨直美、深田晃司、舩橋淳和松永大司等藉助國際合拍片拍出了力作。是枝裕和也正在法國拍攝新作。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小成本製作成為常態化也是一個問題。雖然年輕人才很多,但日本國內沒有一個長期培育導演的環境。

報道稱, 一線導演在2018年也出了很多佳作,比如大森立嗣的《日日是好日》、瀨瀨敬久的《菊與斷頭臺》、石井嶽龍的《朋克武士》、塚本晉也的《斬》、行定勳的《河畔》、沖田修一的《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吉田惠輔的《犬猿》、山下敦弘的《硬核》等。以濱口龍介的《夜以繼日》和三宅唱的《你的鳥能唱歌》為代表,年輕導演顯示出過人的才能。

日媒盘点日本电影2018大事件:非商业片迎来春天

《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電影海報

東寶發行的《Code Blue/緊急救命》劇場版和《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兩部電影收穫了超過90億日元的票房,但也有很多作品票房不足10億日元。電影記者大高宏雄認為,“東寶的成功方程式已經動搖”。有觀點認為,與依賴知名原作和明星的大製作相比,觀眾選擇了“站在剃刀邊緣”的是枝和上田的作品。

報道稱,特效化妝師辻一弘憑藉《至暗時刻》榮獲奧斯卡獎也是日本電影界的一大壯舉,此舉給在海外發展的日本電影人帶來了勇氣。可以說,日本國立電影檔案館的成立彰顯出,保存、利用與製作、發行、上映都是電影文化不可或缺的支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