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龙宫,隐居山谷中,深藏功与名。其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地处天台华顶山北麓,天台国清寺佛界之地,故有神仙山脉通龙宫之说。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村东有狮子山,村西有鸡冠山,另有18支清泉从四面八方汇成3支溪流绕村而过,青山绿水,风光无限。不仅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百集系列片《记住乡愁》记录了龙宫。龙宫还成为“老外眼中的最美乡村”12强之一。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此村

刘禹锡《陋室铭》里有一段传世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对龙宫村人来说,并非文人浪漫的臆想推断,而是一句有实际意义的箴言。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一条龙溪绕村而过,龙溪边就是陈氏宗祠。祠堂檐下斗拱相叠,梁坊间彩绘美轮美奂,花板错落有致。尤其是古戏台更是建筑最精华部分,藻井层层叠叠,结构巧妙。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内里还绘有双龙抢珠图案,甚是精湛,展现了工匠们精湛的建筑技艺,堪称高山深处的艺术瑰宝。大堂中心悬额“星聚堂”,挂了10余块新旧匾额,其中有“进士”、“贡生”、“状元及第”、“翰林”等。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龙根”,又名“穿山龙”。在陈氏宗祠星聚堂中有一根全长约15米未曾雕琢的树根,在村民眼中,这古老的龙根是全村人的根,是龙宫人的镇村之宝。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此外,龙宫村前山蜿蜒曲折,如蛟龙盘踞名为龙山;村前大溪似蛟龙出山名为龙溪;村南石潭因潭壁上有龙卧痕迹,而名龙潭;村西水潭呈宫殿状,传为蛟龙出入之所,名为水晶宫;村中樵坑溪畔有450余年的枫杨,虬枝苍劲,形状如龙,号称龙树......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村庄里的三叉路中间,地面出现“龙眼”。据村里大叔说,原本村庄里每个三叉路口中央都有这样一个高高突起的“龙眼”,但现在却只剩下二个半。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龙宫村的故人也是崇学的。一幢历史建筑的主人,把家训写在了门上,教育家人子女时时刻刻都要“义”字当先。颇为可惜的是,其中两扇已被梁上君子窃走。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此景

三串堂道地坐北朝南,是由三座院落组成的院落,建于清代。自南至北依次为照墙、台门、倒座、第一进正厅、天井、厢房、第二进正厅,总建筑面积1816平方米,占地面积1147平方米。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众星拱北道地,名字出于《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充分体现了古人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这个道地建于清代,距今已有数百年,是龙宫村保存最完整的道地,占地面积838平方米,建筑面积1472平方米,在设计上也十分巧妙,无侧门和正门之分,以此说明居住在道地中的各户地位平等、和平友好,而这也正是中国儒家文化中 “以和为贵”思想在建筑中的具体展现。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药店道地为坐北朝南的四合院。自南至北依次为倒座、天井、厢房、正厅,总建筑面积1830平方米,占地面积979平方米。 道地里房屋古朴,唯有正堂中一书写着“五世同堂”的匾额彰显着这户人家的独特。在古代,由于生活条件与医学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人的寿命往往较短,七十已是古来稀,四世同堂尚属难得,何况五世同堂。这块匾额记载了这个道地五代同堂、人丁兴旺的历史。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龙宫陈氏宗祠古戏台2006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陈氏支祠——三之堂 三之堂位于村东月山西麓头,坐北朝南,自南至北依次为仪门、天井、戏台、厢房、正厅。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育英书院 书院坐落于龙宫村西,原为陈氏宗祠,堂名为“崇德堂”,清咸丰八年(1858)陈锡升所建。

龙宫——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

如今,龙宫古村的街头巷尾,常常能看到村民们聚集闲话的场景,他们用民间乐器演绎着关于千年古村的“世说新语”,叙述着他们对山水田园美好生活的感受和向往。而中国(宁海)乡愁文化体验带上,还有更多精彩,期待您来留忆。

部分内容来源宁海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