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小蠻腰”廣州塔。攝影/張遠

-風物君語-

遠離心臟,永遠跳動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新光大橋跨越珠江主航道,連接海珠區與番禺區,是廣州市的一條交通主幹線。攝影/陳沖


今年,北上廣深,變成了上北深廣。中國的城市不是排座次的梁山好漢,但是廣州近來確實有些低落。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越秀區新堤三橫路的騎樓生活。攝影/張海斌

好在廣州可能是四大一線城市最具原本觸感的那一個。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黃埔古村。攝影/張遠

北京有天通苑,深圳有龍華,上海有花橋,廣州有番禺。每日清晨,人群像一杯打翻的水,漫向城中心;傍晚,“睡城”們又迎接一具具疲憊的軀體迴歸。從這個角度來看,四座城別無二致。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地鐵上疲憊的乘客。攝影/徐小天

但是,廣州城每一天真正的週而復始,始自豬雜粥的翻滾,始自麵館裡吱吱呀呀的竹升跳動,始自茶樓裡的交頭接耳、報紙翻動、雙指叩桌。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越秀區蘭圃公園。一天的清晨,始自早茶裡的清閒。攝影/樂脆星

廣州人的本色不改,也體現在語言上。一項調查表明,廣州年輕人能夠使用粵語的超過70%,上海卻只有22%左右的年輕人方言流利。*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圖書館裡的年輕人。攝影/李燦榮

易中天曾用“生猛鮮活”四個字形容廣州,說它是一座24小時無休的城市。不錯,廣州自始至終是活躍的。

廣州就像是中國的脈搏,遠離心臟,但有力地跳動著。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下班高峰時段的廣州大道。攝影/靜言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天河體育場,正在進行的是廣州恆大主場迎戰貴州恆豐,場外另一個球場也在上演著激烈的比賽。 攝影/杜華林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珠江泳場。攝影/ainyone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不辭長作嶺南人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南嶺,長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長江以南最大的東西向構造帶山脈。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嶺組成,故又稱五嶺。南嶺長期橫亙於嶺南地區與中原之間,直到唐朝宰相張九齡提議開大庾嶺,修建梅關古道,交流方才日益頻繁。攝影/招力行

我們先讓廣州入列,仔細看看範圍更大的嶺南。它曾長期遊離於中央政權的有效統治之外,又曾得風氣之先。這塊土地的異稟,或許就在於此。

地處亞熱帶的嶺南,物產豐富,“兼中外之所產,備南北之所有”。可極長的一段時間內,所有人提起嶺南,特別是足以致命的瘴癘,第一反應都是本能的抗拒。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因東坡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荔枝如今恐怕是嶺南最為知名的物產之一。圖為“荔枝三傑”之一的增城掛綠。攝影/耳東塵

嶺南可從來不是什麼遍地毒蟲猛獸的荒山野嶺。縛婁古國的悠久,與春秋戰國不相伯仲。而嶺南真正得到來自中原的矚目,還要等到那個足以改變歷史進程的大事件——秦統一六國。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的50萬兵馬攻佔嶺南,設立三郡,今天的廣州屬於南海郡。那支大軍年輕的副帥趙佗,正是改變廣州歷史進程的第一個關鍵人物。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館,隨葬的絲縷玉衣。該處墓葬為南越國第二王趙眜之墓。供圖/視覺中國

秦軍到來之前,這裡曾有南武城與楚庭郢,秦軍統帥任囂又築任囂城。但趙佗統轄這片土地前後81年,他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才真正開啟了廣州兩千多年曆史的精彩。

突然有了一股強勢的外來力量,原本各自為政的南越諸部,開始漸漸地與客居的漢人融合,漢文化慢慢變為嶺南的主流。由於山川阻隔,伐無道誅暴秦、楚漢爭雄的風雲突變,未曾席捲這裡。廣州漸漸活躍起來。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越秀區光孝寺,最初為末代南越王趙建德的住宅,后辟為寺廟。達摩祖師初到中國時曾在此居住,六祖慧能亦曾隱居於此。攝影/靜言

隨著王朝更迭,廣州的輪廓也在不斷地改變。

東吳設立廣州,以番禺為治所,廣州之名始見於史冊;唐代建嶺南道,嶺南首次從地理位置變為行政區劃;直到宋元兩朝,驛站大發展,廣州才算真正開始成為封建王朝的一分子。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越秀區大佛寺,其前身新藏寺為南漢高祖劉龑(yǎn)所建,歷朝多有擴建,但最終毀於清“三藩之亂”。而後平南王尚可喜深感自己屠戮民眾之罪孽深重,捐資興建大佛寺,試圖藉此求得內心的平靜。攝影/張賢煒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左手五嶺逶迤,右手海浪洶湧,廣東自是別有一番風情。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在珠江邊熱身準備游泳的廣州人。攝影/劉開友

隔壁差點被吃掉的福建人林語堂這樣形容廣東人:

在中國正南的廣東,我們又遇到另一種中國人。他們充滿了種族的活力,人人都是男子漢,吃飯、工作都是男子漢的風格。他們有事業心,無憂無慮,揮霍浪費,好鬥,好冒險,圖進取,脾氣急躁,在表面的中國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傳統,這顯然是中國古代南方粵人血統的強烈混合物。

——林語堂《北方與南方》

正是這樣一群人,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地創造了廣州。而他們的力量之源又所在何處呢?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人:沒有不能賺的錢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天河區國際金融中心。攝影/林允先.RPF

廣州的一切都來自它永遠昂揚的商業之魂。

趙佗活了100多歲,但是他再長壽,也抵不住自然規律。在他死後,南越國國力日衰,終被強勢的漢王朝吞併。以番禺為首的珠江三角洲,迅速引進了來自中原的農業技術,即將變身為小農經濟一分子。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桑基魚塘,是世界聞名的生態農業方式,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區高超農業智慧的體現。攝影/招力行

但是,廣州人心思活泛。同樣是農業社會,大多數人想的是如何保證收成,粵人則不同。沒有人比他們更瞭解腳下的這片土地。季風氣候最易發生旱澇災害,珠江平原就時常面臨水患的侵襲,紅色巖系構成的丘陵、臺地又不利於保持水土。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2011年4月,廣州糧食主產區之一的增城區正果鎮。由於天氣乾旱,這一年的插秧期比上一年晚了一些。天氣一直是影響農業的重要因素之一,這種影響在古代常常來得更加劇烈。供圖/視覺中國

更讓人頭疼的是,這裡人口遠少於中原、江南等農業大區,缺乏足夠的勞動力。一年兩熟的耕作制度直到清朝才完全實現。珠江三角洲農業歷史雖然悠久,但是在生產力不夠發達的古代,只能算農業上的後起之秀。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蜿蜒的珠江貫穿了整個廣州城。攝影/陳華

然而,廣州人發現商品交換比起耕種創造的財富豐厚且快速,又少了許多對“天公不作美”的擔憂。獨特的水土,滋養了豐饒的、中原少見的物產。後來的一切,水到渠成。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相傳,流花湖公園的前身是晉代的芝蘭湖。攝影/陳沖

東漢班固作《漢書·地理志》時寫道:“處近海,多珠璣、犀、瑇瑁、果、布之湊。中國往商賈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會也。”富貴險中求,中原人甘願翻越五嶺、小心躲避著瘴氣至番禺經商,番禺就是那個時代“冒險家的天堂”。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番禺區。番禺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古番禺在地理範圍上的概念遠超今日的番禺區。東莞,甚至港澳地區都曾是番禺的一部分。攝影/徐小天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番禺區沙灣古鎮始建於南宋,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古鎮保存了大量傳統民居,現在已是體驗廣府文化的一個熱門旅遊地點。圖為古鎮中舉行的中式婚禮。攝影/黃欣儀

唐朝的廣州城,倚仗深水寬江,已是中國最重要的港城之一。內外二港,迎來送往,各國商賈絡繹不絕,“蕃坊”聚集的外國人數以萬計。公元十世紀,南漢雖是小國,廣州城卻繁華不減當年,每年新春花市的人頭攢動,至今不絕。鼎峰時期,廣州一港的貿易量,佔到全國的98%。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迎春花市,廣州人過年總會買一盆金桔、一盆水仙、一棵桃花等等,充分體現了廣州人“講意頭”的文化傳統。供圖/視覺中國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府廟會與北京廟會是中國最著名的兩大廟會。不過,和北京的廟會時間不同,廣府廟會元宵節才剛剛開始。攝影/杜華林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海珠區新洲漁民新村,是廣州市唯一保留完整的漁村。攝影/張賢煒

作為通商口岸,商業氛圍的長期浸淫薰陶,廣州儼然一座城市形狀的市場。廣州的亞熱帶氣候,又為經濟作物的普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印象中的廣州人都是老饕。但是在清朝,他們可不是什麼好吃種什麼,而是什麼好賣種什麼。這也導致廣州,乃至廣東,長期缺糧。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按住圖片左右滑動查看

廣州街頭的食品小販。攝影/劉開友

封建社會以農為本,這種本末倒置的情況自然招致無數非議。雍正皇帝就曾有御批:“在廣東本土之人,唯知貪財重利,將地多種龍眼、甘蔗、菸草、青靛之屬,以致民富而米少。”言語間斥責之意畢露。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南沙區種植的甘蔗林。攝影/耳東塵

重農抑商,始終是戴在中國人探索精神上的一副枷鎖。廣州的掙扎未曾停止,它終也得到了歷史的眷顧。康熙年間,全中國只開放粵、閩、浙、江四海關,粵海關就設在廣州,主要接納西洋各國來華貿易。乾隆在位期間,海禁政策愈加嚴厲,只留下廣州這一個通向世界的窗口。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粵海關設立於1685年,最初位於天字碼頭,因兩次鴉片戰爭後海關逐漸被列強把控,而遷移至現址。並於1916年興建了俗稱“大鐘樓”的海關大樓。攝影/靜言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按住圖片左右滑動查看

西關大屋是清朝富商修建的具有嶺南特色的住宅,因大多位於廣州城西西關角而得名。攝影/耳東塵

有趣的是,廣州被選中,原因之一是它在各大港口裡最不適合開展外貿。

珠江三角洲沙河縱橫,多淺灘,還有虎門、黃埔扼守港灣。生人若想進入廣州,非由本地人帶路不可。廣州地形如此,又遠離統治核心,正中畏洋人如虎的統治者下懷。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荔灣區東沙路附近的環城高速,和珠江“齊頭並進”。攝影/靜言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獵德村龍舟招景。獵德村位於獵德湧匯入珠江之地。每年五月初五龍舟招景日,周邊村落都會聚集於此。攝影/杜華林

商人們只好在這有限的空間裡唇槍舌劍。長袖善舞者如廣州十三行,也能小心週轉於洋商和朝廷之間,戰戰兢兢地撈取鉅額財富。可局地的生龍活虎,對龐大的中國來說,如隔靴搔癢。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油畫裡的清代廣州十三行。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位於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上,總建築面積6090平方米,現館藏文物1600多件(套)。常設展覽有“清代廣州十三行歷史展”和“王恆、馮傑伉儷捐贈的十三行時期文物專室陳列展”。供圖/視覺中國

廣州十三行在嘉慶年間的商貿收入,已超過全國田賦收入的50%。鴉片戰爭前,怡和行伍秉鑑已是世界首富,甚至涉足美國鐵路生意。圍繞著十三行,有著恐怕是中國最精明務實的一群人。連僕役、苦力都人手一本名叫《鬼話》的小冊子,學習著廣東英語。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在早期的美國史上,多數州都有一個叫做廣州(Canton)的城市。圖中俄亥俄州東北部的坎頓市就是為了紀念從事對華貿易的商人John O'Donell所建。廣州當初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圖源/Google Map

18、19世紀留下的影響不僅僅只在歷史課本里,而是早已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縫隙。歐洲的蓬勃,只是透過廣州這一扇窗戶,悄悄探進古老的中國。背靠著攀至拋物線頂端的帝制中國,江河一統之下,萬馬齊喑,如此,廣州的沸騰更顯得珍貴。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近代,廣州也曾是“革命青年”


時間步入近代,廣州摩拳擦掌。

有人說,近代中國的變遷,是“廣東倡之,湖南和之,廣東鼓之,湖南舞之”。羊城在此時,成了歷史進程的領頭羊。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荔灣區陳廉伯公館,舊稱荔灣俱樂部。陳廉伯民國時期擔任廣州商團團長,他的公館即是軍界和商界名流聚會之所。陳日後參與“商團叛亂”,試圖推翻孫中山政府,抗戰中又曾與日本侵略者合作。斯人身敗名裂,公館也已徹底塵封在歷史的記憶裡。攝影/李燦榮

中國與西方的正面衝突,便始自廣州。自林則徐赴廣州禁菸後,列強由蠢蠢欲動轉向明目張膽。一口通商顯然無法滿足他們膨脹的野心。他們以堅船利炮強行打開國門,也在廣州三元里遭遇了中國百姓自發的抵抗,可惜昏聵的清政府,辜負了廣州人的一腔熱血。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沙面在鴉片戰爭後淪為租界,十餘個國家在沙面建立領事館。如今沙面成為租界文化的縮影,吸引了大批遊客。攝影/Geethan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位於一德路的石室聖心大教堂,建於1861年,由法國設計師設計,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西方文化在廣州的一次重要留痕。攝影/靜言

而後,以孫中山為領袖的革命派,在廣州發動數次起義。此心此志,就是引發劇變的那一下蝴蝶翅膀的翕動。最早睜眼看世界的廣州,左拉右扯,讓本就風雨飄搖的清政府,晃動得更加劇烈。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中山紀念堂。原址為孫中山在廣州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的總統府。攝影/陳沖

省港大罷工、北伐誓師、廣州起義......在革命的舞臺上,廣州開始怒目圓睜、奔走呼號。珠江上的船隻仍然往來不絕,街市中的討價還價仍然嘈雜,它們和革命的鼓與呼互為表裡。

千年商都廣州依舊是活躍的,在這活躍背後,悲壯的底色影影綽綽。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滘口附近的珠江支流。攝影/靜言

亂世過後,廣州重回老本行。1957年,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創辦,充當起衝破西方經濟封鎖的急先鋒。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琶洲國際會展中心,是每年廣交會的舉辦場地。廣交會全稱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原名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每年春秋兩季舉辦,是中國最大的外貿平臺,素有中國外貿晴雨表之稱。攝影/李燦榮

不過,廣州再次充分展現商場中的天賦,還要等到改革開放以後。經歷各種運動與波折,商業的靈魂仍未湮滅。重心重新轉到經濟上,廣州如魚得水。在旁人還在為“黑貓白貓”而顧慮重重之時,廣州又一次得風氣之先。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見證了諸多重大歷史關頭。這裡爆發了廣州起義,這裡創建了黃埔軍校,這裡創辦了農民運動講習所......圖為建於1969年的中山四路星火燎原館,現為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攝影/陳沖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1986年,廣州白天鵝賓館舉辦了廣州首次時裝表演,港商霍英東先生請來了地方黨政軍幹部來觀摩。在他們複雜的眼光默許下,時裝表演和時裝模特行業開始在社會上走紅。供圖/視覺中國

票證時代在廣州出現了第一條裂縫;第一家五星級酒店拔地而起;第一批個體戶重新走入市井的陽光下......隨著商業本能迴歸的,還有廣州地道的生活哲學。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籍貫:廣州,職業:生活家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上下九步行街。攝影/陳沖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石牌村,蜷縮在廣州市區內最大、最著名的城中村。密密麻麻的“握手樓”,街道兩旁雜亂的店鋪背後,是無數外鄉人的都市夢。攝影/張海斌

廣州的活躍,永遠在市井之間。

廣州濃厚的商業氣息,連帶著茶文化一起嫵媚多姿。飲茶,既是為了關係更加親近,也是為了交換有用的信息。飲茶的“一釐館”遍地開花之時,正值清朝廣州外貿最為忙碌的階段。早先的一盅兩件,亦不過是一盅廉茶,兩樣粗點。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同樂酒家,廣州如今僅存的一家粵劇茶樓。鼎盛時期,廣州的粵劇茶樓能有六七十家,等到這批老演員退休後,恐怕粵劇茶樓就要徹底消失了。供圖/視覺中國

廣州人在商言商,餐飲業也是如此。茶葉的選擇越來越多,茶點也不斷變換花樣。改革開放之後,甚至出現了每週變化菜單的“星期美點”。老廣心裡總有一塊地方留給最鐘意的那家茶樓。“嘆早茶”也早已成為廣州最經典的生活場景。廳堂內託著蒸籠的忙碌身影,來回填補著食客們似乎永遠不會滿足的胃口。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老大同酒家裡嘆早茶的廣州市民。攝影/耳東塵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雲香樓的訂位板,顯示了各個包間的訂位信息。“西有蓮香,東有云香”是老廣州人熟悉的說法。如今,百年的雲香樓已閉門謝客。攝影/耳東塵

早茶文化早已隨著數量龐大的華僑漂洋過海,在異國落地生根。不同膚色的人熱衷Yam cha(飲茶),熟練地用筷子夾取各色Dim sum(點心),已不稀奇。廣州已少見的茶點推車,依然在國外穿梭忙碌。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白天鵝賓館裡供應的茶點。白天鵝賓館的早茶多年來保持了頗高的水準,它展現的更多是早茶精緻、高檔的一面。攝影/耳東塵

不過,我如果說生活的真諦多半就藏在一句“飲咗茶未?”裡面,廣州人一定會用一盅靚湯、一碗糖水、一隻白斬雞、一份燒臘......死死地堵住我的嘴。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老火靚湯。供圖/視覺中國

不同於商場上的穩準狠,廣州的生活是隨意的。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在廣州,這樣的街邊燒臘店隨處可見。攝影/項玥

就像廣州的美食永遠在街頭巷尾。米其林指南嚴格而近乎苛刻,可又有哪個廣州人會按圖索驥呢?尋找美味是本能,是條件反射。決定味道好壞的,是自己的舌尖,是店鋪前的人頭攢動,幾顆星星並不能讓老廣信服。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既不涼,也不是茶”的涼茶。攝影/耳東塵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是廣州乃至華南地區最大的水產交易市場。凌晨三點,正是進貨的高峰期。攝影/耳東塵

廣州人是真真正正沉浸在生活裡的一群人。

他們不都是家財萬貫的土豪,但是他們有辦法讓生活的滋味更加醇厚。心裡苦澀,總有一碗糖水來滋潤;焦躁不安,總有一杯涼茶來撫慰。生活原本就是這樣,潤物細無聲。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無所不吃,更無所不包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同福東路。不少遊人的廣州覓食之旅,正是由此開始。攝影/張海斌

廣州絕不僅僅是廣州人的廣州。

廣州的城中村曾飽受詬病。低矮的房子密密麻麻連成一片,街道陰暗,明眼人都知道“靚房出租”只是招徠租戶的噱頭。照耀著如此簡陋的環境,一旁高樓大廈的霓虹閃爍倒像是城市羞紅了臉。其實,城中村承載了無數“廣漂”的夢想,為廣州提供最純粹的平民氣質,讓繁華不至於變成空中樓閣。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海珠區客村。攝影/徐小天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城中村市民生活。上三圖攝影/徐小天;圖四攝影/張遠

廣州的檔案裡,“世界性”一定是最乍眼的標籤。梁啟超曾說,廣東之於中國史是“雞肋”,之於全球史,則是十餘個最重要的地點之一。在中國的語境裡,說世界在廣州摺疊並不過分。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位於萬福路的騎樓建築。我國南方沿海城市的騎樓,多為南洋返鄉的華僑所建。攝影/張賢煒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紅磚廠裡,隨處可見外國小孩們的身影。攝影/Geethan

今日廣州被戲稱為“第三世界首都”。一處處現代“蕃坊”在廣州市內出現,當年留下廣州人勇悍身影的三元里,現今已成了“小非洲”。這也是源於廣州活躍的商貿。Made in China對他們來說充滿了誘惑。外國人可以採購到各色廉價商品,銷往自己的祖國,從中賺取差價。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目前在廣州的非洲人主要聚居在越秀區小北、礦泉街道、下塘西以及白雲區三元里一帶。供圖/視覺中國

廣州確實城如其名。以其廣博接納萬事萬物、人情百態。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街頭的市民。攝影/劉開友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2016年1月24日,廣州邂逅50年一遇的降雪。攝影/徐小天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夕陽裡的廣州地鐵五號線滘口站。攝影/靜言

食在廣州,有讓選擇恐懼症患者抓狂的無數美味。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假如囊括所有廣州美食,這組圖能滑到明年。攝影/耳東塵

行在廣州,能遇見山河與海洋的秀美壯麗;能遇見草木蔥鬱、花團錦簇;也能遇見時間留下的清晰痕跡......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從白雲山鴻鵠樓遠眺廣州市區。攝影/陳沖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從寫字樓的玻璃裡映照出的珠江新城。攝影/靜言

廣州從不安分。居於祖國南隅,它的活躍,正是一個民族幾千年興衰,可以觸及的脈搏。

商業貿易造就了這座中國最活躍的城市。而廣州活躍背後的那種廣博,或許才是歷史烙在這片土地上最滾燙的印記。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珠江邊,一名老人捧書閱讀。攝影/徐小天

對了,還得感謝誕生在廣州的微信,讓風物君能與大家相遇。

廣州,中國的脈搏 一都,二城,三特,四地


位於TIT創意園的微信總部。攝影/Geethan

-END-

文丨伊森

圖編 | Geethan

設計 | Q年

封圖攝影 | 耳東塵



參考文獻

【1】韓茂莉《中國歷史農業地理》

【2】李孝聰《中國區域歷史地理》

【3】冷東、林瀚《清代廣州十三行與中西文化交流》

【4】司徒尚紀《廣東文化地理》

【5】黃濱《明清珠三角“廣州-澳門-佛山”城市集群的形成》

【6】梁啟超《世界史上廣東之位置》

【7】林語堂《吾國與吾民》

【8】易中天《讀城記》

【9】邢甲志《淺論清政府選擇廣州作為“一口通商”口岸城市的動因》

【10】曾昭璇《廣州歷史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