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聲唱法一種先解決音質、逐步解決音量的科學發聲訓練方法

內容較長,建議關注收藏後繼續學習

在歌唱教學當中,經常遇到一些人在唱歌時為了追求音量而大聲喊叫,而且更多的是用胸聲、真聲大聲喊唱,這種喊唱聲音位置低、喉音很重、聲區不統一、聲音缺乏美感,並且到了一定程度聲音很難再唱上去,尤其是在高音區,即使高音喊唱上去,也非常難聽。那麼遇到一些這樣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呢?

我認為採用“輕聲”教學的方法,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是解決問題的捷徑。

輕聲與弱聲、微聲、半聲基本上是一個含義。在歌唱方法中,不是說各種唱法都能唱出輕聲、弱聲、微聲、半聲的。只有氣息比較深,聲音位置比較高,有好的 諧和共鳴的方法,才能將聲音控制的幅度從強到弱地自由變化。從pp——p——mf——f——ff——f——mf——P——PP。用符號表示可以看得更清 楚:


輕聲唱法一種先解決音質、逐步解決音量的科學發聲訓練方法


輕聲唱法在歌曲中廣泛使用,它是調節音量、表達感情的重要手段,例如《牧歌》的結束句“愛煞人”及《烏蘇裡船歌》高音“啊朗赫赫呢哪”等,都要用輕聲弱唱。正確的輕聲弱唱是不好掌握的,許多人唱時多用純假聲代用,效果較差。

輕聲唱法要求從強音到弱音,中間不能隔斷控制,氣息要集中、均勻,用力不要猛、不要太強。氣息力點要深,支點略靠上,喉嚨打開,與強音一樣有混響共鳴,似 真非真、似假非假地在高位置上走動,聲音線條清晰、柔和而有力度,音色迷人,走動靈活。收聲時自下而上,最後消失在頭頂。


以下介紹“輕聲唱”訓練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哼唱”

哼唱練習很容易獲得假聲和混聲,對聲區的統一有很大的幫助。用閉口哼唱和開口哼唱交替練習,使聲音逐漸變豎、變圓、變集中,使集中的聲音往頭腔裡輸送,以求獲得進一步的頭腔共鳴。

練習要求:首先儘量把聲音位置掛在鼻咽處,用一種擤鼻涕的感覺來帶著哼,儘量找到“暈呼呼”的感受。其次,笑肌要提起,自然的面帶微笑。喉嚨要自然放鬆、打開,喉結放在最低的位置上。再次,要在橫膈膜有力的支持上哼唱,全身要通暢,尤其是肩、胸部位要放鬆,向下嘆著唱。最後,在正確的哼鳴下,再帶入其他母音,要求在帶入其他母音時,一定要注意其面罩共鳴的位置,呼吸支點等均要與哼鳴相同,包括聲音走動的方向、路線、感覺要一致。交替使用張口和閉口的發聲練習,可以幫助把聲音的集中點保持在頭腔的最高部位。如果歌唱者在哼唱一個長音時,肌肉是放鬆的,能把下巴慢慢地放鬆下來,直到口慢慢地張開,而對哼唱時形成的聲音共鳴不會有任何的干擾,這也可以作為對正確哼唱和正確共鳴的一種測驗。

輕聲唱法一種先解決音質、逐步解決音量的科學發聲訓練方法


對以上幾個方面進行逐項檢查,反覆練習,一直到開口音正確了,然後才能將哼鳴抽掉。由於哼唱用力較小,聲音較輕,聲音一直迴旋在鼻腔和鼻咽之間,因此便於體會鼻腔和鼻咽腔的共鳴。在做哼唱練習時,喉頭一定要放鬆,上胸要放鬆,氣息要自然深沉而有控制。一旦有了鼻以上的共鳴感,就要將這種感覺慢慢地過渡到a、e、i、o、u幾個元音上去。要記住哼聲唱是大聲唱的基礎,只有掌握好哼鳴的位置和哼鳴的色彩,才能使聲音往鼻咽以上的眉心處集中而獲得高位置的頭腔共鳴。要反覆體會,反覆練習,才能體會和找到真假聲結合的自然歌唱狀態。哼聲唱不論高低、強弱都要帶有靠前富有穿透力的自然頭聲,為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銜接自然、統一創造良好的條件。哼唱的好處是使喉嚨自由與放鬆並防止喉音。如果整個聲音通道不是處於全然的放鬆狀態,就不能把聲音唱好。

用“恩”字做哼唱練習時,可使前鼻腔硬顎之上感到震動而軟顎前部扯緊。“恩”字位置較靠前,用這個位置歌唱表現為輕型女高音色彩。用“昂”字哼唱,可打開鼻咽腔,使硬顎後部軟顎感到震動,共鳴點適中,鼻、咽、胸三腔同時感到震動,聲音色彩比較明亮,為典型的抒情女高音色彩。用“翁”字哼唱,如:中、東、雍等字,喉位降低,軟顎打開更大,舌根產生震動,胸腔共鳴增多,發聲時有較暗的聲音色彩,這種聲音為戲劇性聲部所特有。萊莉·彭斯在《談歌唱》一書中曾說:“我用哼音歌唱許多音階和練習曲,這種練習對我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階段:“小聲唱”

在哼唱的基礎上,使聲音慢慢地出來,採用小聲唱,使聲音容易集中,歌唱者不緊張,不疲勞,思想也相對的集中,思維也會活躍,有利於主觀的控制和正確狀態的形成,以及使氣息能夠合理地運用。學生通過可自己發聲的反饋,去自覺地建立起正確的聲音概念。在此階段,嚴禁大聲歌唱,樹立起正確的小聲唱概念,可以幫助學生調理出舒適、優美、光彩的、規範化的音色,而後通過發聲器官的相互配合,唱出清晰、明亮、輕鬆的小聲來,這也是聲音訓練的基礎。

小聲唱, 可以避免學習聲樂中的大聲喊叫的毛病,並且也能解決高音唱不上去的問題,對聲音的統一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小聲歌唱可以對吐字不清有很好的幫助;對歌唱的感情有很好的培養。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同學不願意去做小聲唱的練習,急於求成,對老師的要求充耳不聞,從而在聲樂學習道路上,耽誤了時間,走了彎路。教師要給學生強調輕聲歌唱的好處,用道理去說服他們。

第三階段:“假聲唱”

每個人都能發出輕而微弱的假聲,假聲的音量和力度都很微弱,聲音效果虛弱纖細,與唱歌音響有一定的距離,但絕不可忽視了它的獨立作用。歌唱者在演唱高音的時候,常常出現發緊、發憋的現象,都是由於沒有很好地練習發假聲的機能。沒有假聲,就不會練出來正確的半聲唱法,也得不到真假混合的大聲,也就不會用頭聲歌唱,表現力也必然很差。

重視練習掌握和運用假聲這一發聲技巧,它會給歌聲的高位置帶來奪目的光彩,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在練習時要注意的是:在嘴前、舌頭上發出像蚊子似的假聲,這是靠提喉、擠卡發出的虛聲,這種聲音只能單獨存在,形成真與假很不協調的音色,不能摻入過渡到頭聲中產生真假混合的聲音,從而導致聲樂學習的失敗。這就需要在學習時一定要分清歌唱中所要求的正確的假聲。

假聲的唱法有兩種:

一種是從嘴前哼出來的極其微弱的細聲,另一種是喉包裡發出的小筒狀的聲音。

我認為第一種唱法是不科學的,第二種唱法是科學的。那麼如何辨別發假聲的好與壞呢?我們只能從感覺和唱出的音色上來辨別。正確的假聲發源地在震源體上,通過很薄的聲帶邊緣和少量的氣息撫摩著聲帶發出的小振頻的聲音來。應該明確指出,假聲並不是假聲帶所發出的聲音,它絕不是發聲的震源體,它本身也沒有調節的能力,發出來的音量很小、很弱。雖然如此,但它還是利用了發聲各腔體的作用,在整個歌唱聲音中起高位置嚮導作用。它也是聲帶機能的一種表現,在全部聲音中佔百分之二十。

唱假聲時,聲音雖然很小很輕,但絕不消極、被動、鬆垮,它是建立在有呼吸基礎上的假聲,而不是無呼吸、有氣無力的虛、暗、弱、小的聲音。初學者唱假聲時喉頭容易向上移動,這時候要引導學生穩定喉頭,加微笑狀的感覺使聲音進入頭腔。在學習者的意念中要做到假聲真唱,要以興奮的、積極的狀態,向遠處喊人的精神狀態去唱。做到唱假不假,假聲真唱,唱出來的假聲要做到不空、不暗、不虛。要不厭其煩地去練習。

正確運用好假聲,是聲樂訓練中能否進入半聲、進入頭腔突破高音的關鍵。這一階段的訓練要注意儘量選用從高到低的練聲曲練習,因為這樣容易體會頭聲的最佳位置。有的教師認為男高音沒有假聲,不需要練習。我認為科學的唱法應該是混聲唱法,即“以真聲為基礎的按比例真假混合唱法”。不論哪個聲部,不論男女老少,高低聲區都應當是混聲,只是比例不同而已。人們對女高音在高聲區用混聲沒有異議,但對男高音也用混聲有些疑惑不解,其實,就是男低音也應當是混聲。


輕聲唱法一種先解決音質、逐步解決音量的科學發聲訓練方法


第四階段:“半聲唱”

這種唱法是在深呼吸的狀態下,保持哼唱狀態的同時,增加聲帶的張力,加強氣息的支持,進一步打開喉嚨,用一定力度的控制能力來發出半聲來,記住在演唱時要用“哼鳴”和“小聲唱”的感覺來帶出半聲唱,否則,聲音就會有改變。半聲唱只是音量上聲音擴大了,其歌唱的感覺並沒有變。

首先,在練習漸強的哼唱的同時,仔細體會氣息對哼鳴的支點感覺,同時要嚴格保證大聲時的不變和位置的準確,注意氣息控制的均勻和聲音之間的關係。

其次,在練習漸弱的發聲中,要仔細體會音量漸弱的發聲動作須嚴格保持不變,以保證聲音共鳴位置的準確與氣息支持作用的穩定。

再次,要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音量可以從中強至中弱進行。鞏固以後,可以從弱到強甚至更強的範圍中進行練習。要注意,這一階段的練習一定要加強興奮感,進一步打開喉嚨,在哼唱狀態下放大聲音,讓聲音得到頭腔共鳴以及胸腔共鳴。這種既有氣息支持,又有穩定的喉頭以及整體共鳴的聲音會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在練習當中,最好多用“嗚”母音練習,練習中加入“嗚、淤、依”母音,容易找到通向頭腔的通道。由於發“嗚”母音時舌位低,軟顎和小舌向上拱起,口腔內開度較大,氣息能很集中地呼出,因此,容易唱出既豐滿又通暢的半聲,對打開頭腔,由輕聲過渡到真聲,都有很大的幫助,從而達到輕聲唱法的目的。我們既要利用輕聲弱聲尋找半聲的效果,又要重視輕聲唱法的基本功,重點抓住“建立正確的輕聲歌唱”,它直接關係到輕聲練習四個階段的聲音通暢和適應性。解決好“歌唱的喉嚨狀態”,發出真中摻假、假時藏真、真假混合在一起的甜美圓潤、剛柔兼備、易於控制、能強能弱的歌唱性聲音。而建立歌唱性的聲音是聲樂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歌唱者較難掌握的一步。

最後,根據學生聲音的具體情況,注意適度打開喉嚨,體會自然張口往裡深吸氣時剎那間喉嚨的狀態和感覺,體會自然深吸氣時的瞬間過程,軟顎自然上提,舌根下降,喉結下放,喉肌鬆弛,這時整個身體、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及至共鳴器官都進入了開而放鬆的歌唱最佳狀態,唱出飽滿的聲音,從而達到“輕聲唱法”的目的。

“輕聲唱法”作為一種先解決音質、逐步解決音量的科學的發聲訓練方法,對於歌唱器官在歌唱時的協調活動非常有利。因為歌唱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運動,正確的歌唱是各發聲器官的協調活動的結果,一個器官的興奮總要伴隨著另一個器官的抑制,如果用喊叫式歌唱,全部注意力不由得便集中到聲帶上,這樣,必然使其他一部分發聲器官與歌唱器官的神經系統難以形成協調的神經聯繫,發聲器官的協調活動最終難以實現。而用輕聲唱歌,則極大地減輕了聲帶的負擔,對於協調各發聲器官的活動無疑能起到積極作用。

輕聲唱法一種先解決音質、逐步解決音量的科學發聲訓練方法


總之,“輕聲唱法”通過教學實踐,證實了它有很多的好處:

第一,它可以使聲帶得到相應的保護,避免大音量練唱時聲音粗糙、刺耳以及過分用力所造成的聲帶損壞。

第二,輕聲訓練可以自然地使聲音裡混進假聲成分,較容易地找到發高音的位置,增強歌唱時發高音的能力。如果高聲區混不進假聲,唱高音就會相當困難。

第三,輕聲訓練可以校對歌唱聲音的正確與否,可以識別不正確的聲音,培養敏感準確的聲音辨別能力。因為輕聲唱法是用小聲去唱,可以用它控制練習咬字、吐字的清晰度、準確性。

第四,輕聲唱法可以解決聲樂學習中大聲唱歌、過分用力的毛病,把該放鬆的肌肉如下巴、喉頭等打開、放鬆。

第五,輕聲唱法可以加強聲帶發聲機能的耐力,既能保持聲帶健康,又能醫治受傷的聲帶,使其恢復能力。通過輕聲唱法的訓練,大部分學生能順利地找到正確的發聲狀態和感覺,對統一聲區,解決高音有著明顯的效果,對於男高音的“恐高症”也是一劑良藥。輕聲唱法既適合於美聲唱法,也適合於民族唱法的訓練。

輕聲唱法一種先解決音質、逐步解決音量的科學發聲訓練方法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進行系統的學習或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