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附近有廟宇道觀怎麼辦?聽聽大師怎麼說

我們聽到的一些“老理兒”雖然說得有些誇張,卻是千百年來老百姓居住經驗的積累,其中有不少合理的因素。

住宅附近有廟宇道觀怎麼辦?

“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廟後貧、廟前富,大廟左右出寡婦”,這是民間的一個老禮兒,許多人聽到這樣的話,往往大惑不解。

在風水學(堪輿學)上,神前廟後都是屬於孤煞之地,所以住宅附近有寺院、教堂等宗教場所,都是不適宜的。

因為舊時迷信講,這些地方都是神靈寄託之所,聚腳之地,會令附近的氣場或能量受到干擾而影響人所需要的正常生態環境。通過《三字經》裡面的“昔孟母、擇鄰處”這句話,我們就會明白一個道理:環境對人的身心健康成長,以及事業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居住環境對人的身心健康和事業發展都有很大影響

那麼,寺廟之類的場所,對於人的身心以及事業運程到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按照中國傳統的風水文化理念,廟堂、佛寺、道觀等建築是虛空的、精神化的。按人體科學皆論其為“隱性物質”,而按照《周易》理論則應該將這些祭祀緬懷祖先、祈禱神靈的建築物定性為陰性氣場,與陽宅向陽而居的理念恰好相反。如果終日與之為鄰,那麼,這些建築便成為了生活環境中的一部分,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對比鄰的住戶是顯著的,有時甚至還可能相當嚴重。因此,在廟觀附近選址建房或買樓居住,應相當慎重。

老話兒中關於這方面形象的論斷:“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這些話雖然說得有些誇張,卻是千百年來老百姓居住經驗的積累,其中有不少合理的因素。我們知道,寺廟、道觀、城隍廟是宗教活動場所。用今天的語言,這是向公眾開放的場合,在這裡各色人等往來密集,喧囂之聲影響了私宅的安寧。特別是到這些地方來的人中,還有病人來求籤,為死人做法事停靈等內容,往往還有傳染疾病的可能。 另外,過去由於寺廟、道觀、城隍廟人流集中,也就成為了一個商貿的場地,所謂的廟會就是這麼形成的。一般逢十或逢五就有一次,垃圾成堆,人聲鼎沸,這也不利於住宅。


住宅附近有廟宇道觀怎麼辦?聽聽大師怎麼說


城市中的祭祀性建築風水利弊

近代,在城市中,人們不斷建設各類祭祀性建築。有祈禱天地神靈的、祭祀祖先的、緬懷先烈的,也有宗教的各種寺廟、教堂。這些建築,按照中國傳統理念認為是虛空的、精神的,人體科學論其為“隱性物質”,但這些建築確是城市建築的一部分。

祭祀性建築用地,易理屬性具有陰性場氣。在用地選擇中,應避免在居民日夜所及的居住區地段。應選擇在遠離居住區的獨立地段,調查統計證明,居住在寺廟近旁的居民,得風水病者居多。

這不僅是心理上的和環境汙染(空氣、噪聲、視覺等)的原因,更主要的是風水學上的原因。陰陽平衡中的居住區中加上一個陰氣很重的項目,在風水場氣上產生一種破壞、失衡,長期居住是對人體不利的。

有些城市為緬懷先烈,將烈士碑(鞍山、本溪等)甚至烈士墓(黑山、遼源、山東的蓬萊等)建立在城市中心地區或制高山頂上。墓及碑比山下樓高,開門見山,開窗見墓,陰高陽低,以陰壓陽。調查統計證明.風水病屢發。

祭祀性建築選址,應優選在山青水秀的地方,或選在與城市居住區有防護隔離帶的地段。這種隔離帶,有林木綠地,或有較寬的河湖水面。同時亦要在交通上確保通暢易達的道路為佳選。對於“望城碑”、“望宅墓”應適當遷移。

寺廟屬於祭祀性建築,多靜,少塵俗之鬧,人們聚集又帶有各種沉默的心理場態,殿堂多幽深昏暗,晨鐘暮鼓,又常與靈冥祭禱活動相關,其總體的場氣,屬陰性。大廟宜在遠離世俗的山林之中,而不適於在居民區中選址。

一般民居民俗所追求的祈福、求官貴,旺財,旺丁(生兒育女,興旺家族),對寺廟而言,並無價值。寺廟主要是有利神祗祭禮供養,有利出家人清修,香客、施主有出入方便條件,寺廟風水要求因此與居民有別。

居民避正子午的山向,寺廟則不避子午。寺廟可因山而興。形成旅遊勝地。山林也可因廟而名。

住宅附近有廟宇道觀怎麼辦?聽聽大師怎麼說

佛道教寺廟的風水選擇

佛教寺廟。本不重視易理風水,認為一切外在條件,皆取決於修煉者的內心。佛教一句名言: “世上本無穴,穴在我心中。”因此寺廟只選擇背風向陽風景優美隔離塵俗之地。常在山坳內,山岸下建寺。自唐代以來,融合滲透中國的文化內涵後,佛教寺廟也逐漸注意山水條件和風水格局。但仍遠非道教的講究。

道教的廟觀,則十分注重風水。對陰陽和合,山勢五行,很是講究。廟觀不僅多選址在山拗.而且多取高地。河北邢臺的張哥老廟選在巨大的山坡凹地之中,背靠北面的懸崖峭壁,面向南面的山下田野和遠處的小山。左青龍,右白虎,十分明確。在山頂上制高點建玉皇頂廟。廟群依山,逐級而下。

遼寧千山的無量觀也是依山逐級上下,形成建築群.各廟後院即連接另一廟的前門。千山另一處道教建築群五龍宮。則是在風水格局十分特異的環境中選建的。周圍五條山脊會交於一處平地,猶五龍相會拱伏在此,巨大廟院端坐在五龍相會之所,故名五龍宮。

在寺(佛教)、觀(道教)的選址中,有個共同規律,是這些寺廟多選建在形煞之地。

這些形煞,如峭壁、怪石、山頂端等。均是民居所避忌之處。甚至在理氣上,竟敢於選建在“四墓”線位的辰戌、醜未線上,或處於兩卦的夾線上,或在“空亡”線上,也反映了寺廟建築選址的特殊性。在風水學上,寺廟本身就是“鎮物”,認為可以鎮煞,此非民居所能。寺廟選址或優選風水寶地,或將形煞之地加以化煞,將特煞轉化為特吉。因為風水學基於易理。認為事物沒有絕對的優勢。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絕地”,都是可以轉化的。物極則反。而轉化後,則極劣之地可轉變為極優。這是有異於民居的。

住宅附近有廟宇道觀怎麼辦?聽聽大師怎麼說


就佛寺而言,其前殿(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實際屬於陰宅性質,場氣為陰。大雄寶殿前的標準佈置格局是小佛塔或經幢.原是藏佛祖之骨的,與其相對的是天王殿的韋馱佛。屬陰.可以陰宅論。而後院的藏經殿及僧房、灶房、庫房,則屬陽宅。因此整體論寺院,是陰陽合二而一的中性偏陰的場氣之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