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湖北專家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基因編輯嬰兒”話題持續發酵。昨晚(11月26號)6時許,一則由122位科學家共同簽署的聯合聲明在微博發出,聲明直指當天公佈的“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消息,對此項研究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這122位科學家中,有5位來自湖北。

“基因編輯嬰兒”,湖北專家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華科教授張珞穎:“‘基因編輯’是把‘雙刃劍’”

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張珞穎在接受湖北之聲記者採訪時表示,之所以立場鮮明地堅決反對此項研究,是為了讓世界科研共同體瞭解到,中國大多數科研人員還是希望做一些更負責的事情:

“如果放開來做的話,很多國家都能做出來,這並不是技術上特別大的突破,對於被受到管制的國家會覺得,你們怎麼會允許做這樣的事情,我們很擔心科研共同體會這樣看,因為我們不覺得這個事情是負責的。”

“基因編輯嬰兒”,湖北專家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在談到此項研究帶來的風險時,張教授主要從生物學角度做出了具體闡釋:

“一旦這個技術放開,你能改一個基因,就能改其他基因,後果就不可控了,想怎麼改就怎麼改,可能會造成人類作為生物種族的多樣性受到影響,改了的這個基因是可以遺傳下去的,這會影響人類基因池。”

此事繼續引發輿論關注,而對於“基因編輯”這項技術本身而言,張珞穎表示這其實是把雙刃劍,關鍵是要科學使用:

“要在相關制度非常成熟時候,再去真正應用在人身上。如果現在用,有可能造成一些危害大於實際獲益的情況,效果還可能很深遠。所以未來可以用來治療重大疾病,但目前技術不太成熟的條件,以及對很多基因功能不夠了解情況下把某個基因去改了,我覺得很不成熟。”

“基因編輯嬰兒”,湖北專家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華科教授韓芸耘:賀建奎做了一件“大家都有底線不去做的事”

昨晚,國家衛健委對“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作出回應: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華中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韓芸耘認為,此次事件中的主角賀建奎,只是做了一件“大家都有底線不去做的事”。

在這個事件中,賀建奎修改了人類受精卵當中的CCR5基因,試圖讓出生後的孩子天生對艾滋病免疫。“可這根本沒有必要”:

“這個小孩父親是帶菌者,但病毒含量並不高,母親是健康人是不帶HIV的,如果他們是正常用人工授精的方式生孩子的話,操作沒有失誤的話,孩子出生是不會有HIV的,(未來)這個小孩得HIV的可能性和正常小孩是一樣的。”

“基因編輯嬰兒”,湖北專家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另外,韓芸耘教授補充說,目前新聞中所呈現出的倫理審查報告,“簡單得簡直不合常理”:

“用來治療這麼重大遺傳缺陷的,是要經過非常嚴格的審查的。我看到的那個倫理申請表簡單得簡直不合理,上面的內容也不符合規範,正常的倫理委員會是不會批准這樣的東西的。”

韓芸耘介紹,其實這個實驗的門檻非常低,早在1996年基因修改技術就已實現,當時是適用於世界第一個成功克隆的人工動物“多利羊”。 此次事件的主角賀建奎只是做了一件“大家都有底線不去做的事情”:

“做胚胎的基因修改,基本上從做'多利'那個時代就可以做了,他只用了一個效率更高的基因修改工具,這個工具CRISPR-Cas9是最近10來年有的。他就是做了一個大家都可以做,但是大家都有底線不去做的事情。”

這麼多年來,學界僅僅在胚胎中做實驗,並沒有讓其長大甚至誕生。韓芸耘教授坦言,關鍵在於考慮到其“脫靶的不確定性”,即對基因改變的後果無法預期:

“這個方法會編輯、改變這條基因以外的基因,但是它會改變哪條基因,改變多少是個概率問題,不知道會改到哪裡、改變多少。它改的CCR5的基因會傳給子代,跟正常的基因混在一起,不太能夠分割出來。那麼有可能沒有什麼後果,但也有可能是非常嚴重的後果。”(記者周夢,何伶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