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旋渦中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一場瘋狂的基因試驗


輿論旋渦中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一場瘋狂的基因試驗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今天下午發表聲明,將“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

全文6887字,閱讀約需14分鐘


11月26日,有媒體報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消息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據美聯社報道,賀建奎在生育治療過程中,改動了七對夫婦孩子的胚胎,其中一位孕婦順利生產。賀建奎稱“我的目的並不是治療或者防止遺傳性疾病,而是要盡力保留只有少數人才具有的特徵,即天然抵抗某些艾滋病毒。”

1.該消息一發出就引發公眾對該項研究的安全性與倫理性的熱議。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今天下午發表聲明,將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南科大也發出聲明表示,自2018年2月1日已對賀建奎停薪留職,“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

深圳衛計委:啟動對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問題的調查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今天下午發表聲明,將“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

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於2016年公佈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明確規定——

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是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工作的管理責任主體,應當設立倫理委員會,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倫理委員會獨立開展倫理審查工作。

醫療衛生機構未設立倫理委員會的,不得開展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工作。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並在醫學研究登記備案信息系統登記。

深圳市參照該《辦法》對省級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的相關職責要求,建立了“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並已開展“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已設立倫理委員會的備案工作”。

根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經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於11月26日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佈。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

2018年11月26日


━━━━━


今日,有媒體報道賀建奎副教授(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2021年1月)對人體胚胎進行了基因編輯研究,我校深表震驚。在關注到相關報道後,學校第一時間聯繫賀建奎副教授瞭解情況,賀建奎副教授所在生物系隨即召開學術委員會,對此研究行為進行討論。根據目前瞭解到的情況,我校形成如下意見:

一、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二、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

三、南方科技大學嚴格要求科學研究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尊重和遵守國際學術倫理、學術規範。我校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後公佈相關信息。

南方科技大學

2018年11月26日



輿論旋渦中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一場瘋狂的基因試驗



2.而在之前的採訪中,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負責人曾回應新京報記者,醫院和賀建奎沒有過合作,該項目不是在醫院做的,孩子也不是在醫院出生的。正在對這一事件進行調查。

━━━━━

和美醫療:項目不是在醫院做的,孩子也不是在醫院出生的


根據網上已流出的一份《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該實驗始於2017年3月,截止到2019年3月,該實驗擬通過相關技術對胚胎進行編輯,通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和孕期全方位檢測可以獲得具有CCR5基因編輯的個體,使嬰兒從植入子宮前就獲得抗擊霍亂、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


輿論旋渦中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一場瘋狂的基因試驗


▲網傳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

申請報告還表示,這將是超越2010年獲得諾貝爾獎的體外受精技術領域的開創性研究,將為無數的重大遺傳性疾病的治療帶來曙光。

15時40分,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總經理程珍告訴新京報記者,

醫院和賀建奎沒有過合作,他的實驗和醫院沒有關係。”程珍表示,自己從未見過賀建奎,醫院正在對該事件進行調查。該項目不是在醫院做的,孩子也不是在醫院出生的

工商信息顯示,深圳和美兒科醫院於2010年07月29日成立,15年7月7日在香港正式掛牌上市,其法定代表人、公司董事局主席名叫林玉明,系福建人。2014年,林玉明當選莆田健康產業總會副理事長。

截至截稿前,新京報記者多次撥打賀建奎本人電話,但均未接聽。

26日,北京市醫改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崔小波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稱,每個技術發展都存在倫理問題,如果不符合倫理,哪怕技術上再成功,也不能進行全國推廣。

新京報記者 林子 劉怡 許雯 編輯 徐超 見習編輯 於音

━━━━━

和美婦兒科醫院前倫理委員會成員:不記得醫院開過這個會議


今日16時左右,新京報記者聯繫到上月剛從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離職的前醫務部主任、倫理委員會成員秦蘇驥,秦蘇驥告訴記者,根據申請書顯示的時間,其當時還在醫院任職,但是他並不記得醫院開過這個會議

秦蘇驥稱,網傳的審查申請書上的七個簽名,確實都是醫院工作人員的姓名,但其中幾名工作人員均表示沒有印象召開過有關這個項目的會議,“他們說看字跡像是自己的,但都不記得有簽名這回事。”秦蘇驥告訴記者,醫院倫理委員會有十幾位成員,除了醫院內部人員,還有法律界人士、社會界人士共同組成,但是這張申請書上並沒有醫院外部人士的簽名。

申請書的末尾顯示,該項目“符合倫理規範,同意開展。”並蓋上了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的印章,落款時間為2017年3月7日,簽名者有龍宏、黃華鋒、褚振忠等7人。新京報記者從和美醫院官網發現,黃華鋒是該院口腔醫生,褚振忠是該醫院的麻醉師。

不過秦蘇驥對此予以否認,“這件事情這麼重大,我們醫院根本不夠級別能通過。”

新京報記者 劉怡 倪兆中 吳榮奎 實習生 張慧 校對 郭利琴

3.事件發生之後,業界多名科學家對此事發表譴責聲明,“以目前的技術,國際上的倫理審查是絕對不允許在胚胎上做這種實驗的,而且這次倫理審查委員會竟然通過了審查,讓胎兒降生。簡直無法想象。”


━━━━━


11月26日晚間,“知識分子”微博發佈了一則百餘名科學家聯合聲明,強烈譴責“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

鑑於近日國內外媒體報道中國“科學家”從事人胚胎基因編輯並已有兩名嬰兒出生的新聞。作為中國普通學者,出於對人類的基本理性和科學原理的尊重,以及對此事件影響中國科學發展的憂慮,我們聲明如下:

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來形容。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準確性及其帶來的脫靶效應科學界內部爭議很大,在得到大家嚴格進一步檢驗之前直接進行人胚胎改造並試圖產生嬰兒的任何嘗試都存在巨大風險。而科學上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及科學價值,但是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及其長遠而深刻的社會影響。這些在科學上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的對人類遺傳物質不可逆轉的改造,就不可避免地會混入人類的基因池,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在實施之前要經過科學界和社會各界大眾從各個相關角度進行全面而深刻的討論。確實不排除可能性此次生出來的孩子一段時間內基本健康,但是程序不正義和將來繼續執行帶來的對人類群體的潛在風險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與此同時這對於中國科學,尤其是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在全球的聲譽和發展都是巨大的打擊,對中國絕大多數勤勤懇懇科研創新又堅守科學家道德底線的學者們是極為不公平的。

我們呼籲相關監管部門及研究相關單位一定要迅速立法嚴格監管,並對此事件做出全面調查及處理,並及時對公眾公佈後續信息。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我們可能還有一線機會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

對於在現階段不經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嘗試做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嘗試,我們作為生物醫學科研工作者,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新京報記者 馬婧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何燕

━━━━━

業內:這麼瘋狂的事怎能被允許


“以目前的技術,國際上的倫理審查是絕對不允許在胚胎上做這種實驗的,而且這次倫理審查委員會竟然通過了審查,讓胎兒降生。簡直無法想象。”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一位從事基因研究的專業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此前中國已經在胚胎上做過一次類似實驗,但最終終止了妊娠,此舉已經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爭議。這一次竟然還讓胎兒出生,在基因行業圈裡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北京大學醫學部遺傳學習副主任黃昱指出,在這件事情上,倫理原則會考慮的問題大致包括三方面:其一,HIV的垂直傳播阻斷是否有其他已驗證的安全方案;如果有就不可以用高風險的選擇;其二,CCR5基因純合缺失是否有其他疾病風險?如果不眀確,也不能做;其三基因編輯本身也有不可預測的風險。“一個重要的考量是,這個孩子畢竟是人為製造的CCR5基因缺陷的人類個體,我們是否可以對孩子負責,而不是僅僅滿足父母的願望。”

新京報記者也獲得了一份清華大學全球健康及傳染病研究中心與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針對此事發布的看法。張林琦認為,對健康胚胎進行CCR5編輯是不理智,不倫理的,“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中國人的CCR5是可以完全缺失的,CCR5對人體免疫細胞的功能是重要的。”

另外,張林琦強調,由於艾滋病毒的高變性,還有其他的受體可以使用,CCR5基因缺失也無法完全阻斷艾滋病毒感染;而CCR5編輯不能保證100%不出錯之前,不可以用於人類。而且現在母嬰阻斷技術非常有效,高達98%以上,可以阻止新生兒不被艾滋感染;HIV感染的父親和健康的母親,可以100%生個健康和可愛的孩子,根本無需進行CCR5編輯。

基因手術刀最早是美國一個實驗室的華裔開發的技術,可以定點編輯人類的基因,而且效率特別高,算是一項突破性的技術。但上述業內人士強調,從來沒有人會把它用到人類胚胎上,因為首先就過不了倫理關,其次無法評估潛在脫靶效應帶來的其他生理改變。

儘管賀建奎發佈數據稱,50枚人類胚胎基因測序結果顯示,未發現脫靶現象;而所有人類正常胚胎裡面,有超過44% 的胚胎編輯有效。但是,該業內人士強調,以目前的科學技術而言,沒有一個非常合理的評價體系去評價實驗對孩子是否有影響,脫靶問題沒法評估。“關鍵是這個技術發展時間很短,無法評估除了你指定的目標基因之外,是否會對其他基因造成傷害,這其中有很多潛在風險。”

但很顯然,在賀建奎這次進行的實驗上,醫院的倫理審查委員會形同虛設。該業內人士指出,倫理委員會的設置,為的就是防止一些科學瘋子幹這些事情,但這家醫院的倫理審查委員會能通過這項實驗,很顯然有問題。

打臉的是,本次國際分會主席在11月27日預先錄製的信息中說:“我們從來沒有做過任何會改變人類基因的事情,我們從來沒有做過任何會產生影響的事情。”很顯然,賀建奎即將參加的這次大會的組織者對於這件事情還一無所知。

人類胚胎體外研究“14天準則”:

新京報記者查詢資料發現,在人類胚胎研究上,有一個“14天期限”原則,即使用人類胚胎體外研究,不得在體外培養人類胚胎超過14天。這是使用人類胚胎進行體外研究的重要倫理原則。

“14天準則”由美國衛生、教育和福利署的倫理諮詢委員會在1979年首次提出。它在1984年得到了英國Warnock委員會的支持,以及1994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人類胚胎研究小組的支持。在至少12個國家,這個限制是編寫在管理輔助生殖和胚胎研究的法律裡的。該規則也體現在眾多政府委任的報告中,科學指導胚胎和輔助生殖研究。這包括了中國2003年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準則和印度2007年幹細胞研究和治療的指南。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編輯 嶽清秀 校對 李立軍

4.那麼這位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究竟是何許人也?現在何處?和美醫療的莆田系背景又是如何?

━━━━━


今天下午,記者多次撥打賀建奎的電話,接通後無人接聽。記者給賀建奎郵箱發送郵件後,收到了一封自動回覆,郵件中提到“11月26-29日,我將前往香港參加第26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大會,由於互聯網的限制,我將無法及時回覆你的信息。”

記者從南方科技大學相關人士處瞭解到,賀建奎為該校生物系副教授。他於2013年入選“深圳市優秀教師”。南方科技大學官網顯示,2012年指導南科大代表隊獲iGEM亞洲賽區金牌(SUSTC-iGEM-B)和銀牌(SUSTC-iGEM-A)。2012年入選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孔雀計劃”。2010年獲得中國留學基金委頒發的“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2010年獲得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SWARM)第85次年會優秀論文獎。

記者通過賀建奎的手機號碼試圖添加他的微信,賀建奎的微信個性簽名寫著“賀建奎-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南方科技大學-瀚海基因-因合生物”。今天下午,賀建奎郵箱自動回覆給記者的郵件中提到“11月26-29日,我將前往香港參加第26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大會,由於互聯網的限制,我將無法及時回覆你的信息。”

科技部官網顯示,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將於2018年11月27-29日在香港舉辦。該峰會會期預計三天,由香港科學院、英國倫敦皇家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國家醫學院聯合舉辦。第一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曾於2015年在華盛頓特區舉辦。

“近年來,基因編輯技術發展迅速,CRISPR等功能強大的編輯工具因為精確、簡便等特性獲得了爆發性的應用。但具體到人類基因組編輯,在應用倫理和技術管理等方面的諸多問題仍未得到完美解答。其中涉及可遺傳的基因編輯,以及治療目的以外的基因編輯應用,更引起社會廣泛憂慮。”

━━━━━

賀建奎背後公司:這不是我們的項目


記者查詢天眼查後發現,賀建奎是7家公司的股東,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賀建奎擔任法定代表人的6家公司分別是,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瀚海創業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瀚海創夢科技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珠海南柒君道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因合醫學檢驗實驗室。深圳特區報2017年9月報道稱,賀建奎僅用5年時間,就創建一個估值15億元的公司。

賀建奎名下有兩家與基因檢測相關的公司,分別是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在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賀建奎為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7.42%,在公司擔任董事長、創始人。該公司註冊成立於2012年,在2016年11月完成Pre-A輪融資,融資金額未披露,投資方為騰業創投、正威集團、中科普瑞。2018年4月,公司完成A輪融資,金額為2.18億元,同晟資本領投,希夷資產跟投。

該公司官網顯示,瀚海基因致力於大幅降低基因檢測成本,提供優質的基因檢測服務。目前,三代單分子直接測序技術已成功實現研發,此項技術可通過直接讀取血液或組織中的DNA和RNA信息,極大的簡化基因檢測過程,降低測序成本和檢測週期。瀚海基因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總部設在深圳羅湖,並獲得多家投資機構支持的高科技公司。第三代基因測序儀是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和深圳市孔雀團隊項目資助,由南方科技大學研發核心技術,並進行成果轉化,瀚海基因公司研發出了世界領先的三代單分子測序技術。擁有核心專利七十多項,其中發明專利四十餘項,高技術人才團隊和持續的創新能力是瀚海基因的核心特色。

11月26日下午,新京報記者根據天眼查提供的聯繫方式分別致電兩家公司,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電話未能接通,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基因編輯嬰兒“不是我們這邊的科研項目,具體信息您需要諮詢賀總本人”。

今天早些時候,賀建奎媒體負責人接受採訪時稱,賀建奎現在不接受媒體採訪,“過幾天統一回應”。

新京報記者 閻俠 馬婧 編輯 劉曉陽 李薇佳 校對 李銘 吳興發


━━━━━

“免疫艾滋嬰兒”風波中莆田系和美:上半年由盈轉虧


在本次爭議事件背後,中國民營醫院第一軍團“莆田系”再次進入人們視野。

此前,關於“莆田系”四大家族的報道市場見諸報端。莆田系醫療四大家族被認為是“陳、詹、林、黃”四姓。

據瞭解,目前“莆田系”包括三家港股上市公司,分別是華夏醫療、和美醫療和萬嘉集團;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華韓整形;被A股上市公司中源協和併購的企業柯萊遜等。其中,本次審批項目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就是港股上市公司和美醫療旗下的醫院,屬於“莆田系”的林氏家族。

和美醫療官網介紹,和美醫療的創始人、董事局主席、總裁林玉明自1996年開始從事醫療器械貿易事業,2003年開設第一家醫院。

實際上,和美醫療背後還有不少令人熟悉的投資機構。2008年和2010年,鼎暉投資基金和建銀國際醫療基金分別注資和美醫療;2016年,和美醫療引入投資者泰康保險集團。

和美醫療2018年中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集團在國內12個城市共設有17家婦兒專科醫院,今年上半年,集團運營中的14家醫院門診量同比增長13.3%,住院量同比增長20.8%,新生兒數量同比增長11.9%。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5.08億元,同比增長20.3%。但是,報告期內和美醫療淨虧損2691萬元,而去年同期取得淨利潤1122萬元,同比驟降339.83%。

公司解釋稱,淨利潤大幅下降的原因包括員工薪酬及營銷費用增加、新醫院籌建工作導致費用增加、醫院開展月子中心等產業鏈上下游業務處於培育期等。

今年上半年,和美醫療銷售及分銷費用為1.2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07億元增加3112萬元,同比增幅為29.0%。公司稱,這主要是由於公司提升品牌影響力,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從而導致營銷費用增加。

“莆田系”另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司華韓整形醫院,該公司創始人為林國良,公司於2015年11月登陸新三板,為新三板整形第一股,募集資金7000萬元,由東方證券等領投。華韓整形醫院背後的投資機構為前海豐疇資產和博哲投資。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博哲投資成立於2015年4月,該機構成立僅過了半年,就以500萬元投資華韓整形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