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表示不背這個鍋!基因編輯嬰兒是“鬧劇”還是“科幻劇”


哈佛教授表示不背這個鍋!基因編輯嬰兒是“鬧劇”還是“科幻劇”


文 / 周亦川 編 / 幹玎竹

【搜狐健康】據人民網報道,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哈佛教授表示不背這個鍋!基因編輯嬰兒是“鬧劇”還是“科幻劇”


該文引用中國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賀建奎介紹:基因編輯手術比起常規試管嬰兒多一個步驟,即在受精卵時期,把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他的團隊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這種技術能夠精確定位並修改基因,也被稱為“基因手術刀”。

這次基因手術利用“基因手術刀”把編碼CCR5蛋白的基因修改成了它的變體CCR5Δ32,這裡的三角形是希臘大寫字母“德爾塔”,意味著它少了32個鹼基對。而CCR5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此前資料顯示,在北歐人群裡面有約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擁有這種突變的人,能夠關閉致病力最強的HIV 病毒感染大門,使病毒無法入侵人體細胞,即能天然免疫HIV 病毒。賀建奎還展示此次基因手術嬰兒臍帶血的檢測結果,證明基因手術成功,並未發現脫靶現象。他表示,結果仍然需要時間觀察與檢驗,因此準備了長達18年的隨訪計劃。

這條新聞一出,引發了巨大的輿論爭議:這項實驗是如何通過倫理審查的?“轉基因”孩子會被帶來哪些健康風險?

這項實驗是如何通過倫理審查的?


哈佛教授表示不背這個鍋!基因編輯嬰兒是“鬧劇”還是“科幻劇”


根據媒體披露,這項臨床試驗已經通過深圳一家醫院的倫理委員會審批,並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完成註冊登記。根據披露的申請書顯示,期望建立完善的基因手術治療嚴格行業質量控制標準,“佔領整個基因編輯相關治療技術門檻的制高點,在國際日益競爭激烈的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中脫穎而出。”業內也有人表示,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是莆田系醫院。

搜狐健康記者也注意到,截止下午發稿,人民網已經刪除了該新聞稿件。但在人民網原來的報道中,基因編輯嬰兒拉了哈佛教授做背書,但在實際外媒原文中,哈佛教授表達了強烈質疑。

著名的遺傳學家,哈佛大學的George Church教授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基因編輯專家Kiran Musunuru教授對這次實驗表示強烈的質疑。Church教授表示,基因編輯技術目前還處在測試階段,而不是用於避免發生疾病。即使基因編輯得十分“完美”,沒有正常CCR 5基因的人也面臨著感染某些其他病毒(如西尼羅病毒)和死於流感的更高風險。Musunuuru說,因為有很多方法可以預防HIV感染,即使不幸患上艾滋病也是可以治療的。沒有必要冒著巨大的風險做基因編輯試管嬰兒。“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接受試驗孩子在預防艾滋病毒方面幾乎沒有任何收穫,卻面臨著所有未知的安全風險。”


哈佛教授表示不背這個鍋!基因編輯嬰兒是“鬧劇”還是“科幻劇”


使用基因編輯胚胎在大部分國家都是禁止的

目前,使用基因編輯胚胎建立妊娠發育在歐洲大部分地區都是非法的,在美國也是禁止的。

根據 2003 年中國政府發佈的關於試管嬰兒的指導文件,也是禁止這種做法的。

但目前尚不清楚賀建奎是否得到特別許可或無視指導。賀建奎似乎預料到了他的研究可能引起的擔憂,於是去年 11 月他在微信朋友圈發文稱,“我支持基因編輯用於治療和預防疾病,但並不贊同為了提高或改善智商,那對社會沒有好處。”

“轉基因”孩子的可能會帶來哪些健康風險?

我們擁有了很多先進的技術,但我們還未擁有使用這些技術的智慧。

人類基因編輯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技術得到了推廣,事情發展很難遵照幾個科學家的控制。通過基因編輯免除疾病,編輯選擇身高、相貌、智商的基因特徵,是否會“編輯”出一個完美特質的孩子?

不能讓孩子輸在受精卵階段,貌似就要成為現實?

另一方面,艾滋病有著明確的傳染途徑,並不是難以預防的疾病;深受艾滋病困擾更多的是經濟欠發達國家,他們沒有能力和財力使用這種技術預防艾滋病。兩個孩子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僅因為一種並沒有威脅到他們的疾病導致體內的基因被改變,是否侵犯了他們的知情權?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魏文勝在文章《NEJM關注基因組編輯與臨床醫療:機遇、挑戰和風險》中表示,早在2015年4月,中山大學的黃軍就團隊首次報道了在異常受精的人類三倍體受精卵中進行基因組編輯的嘗試,這項工作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和巨大爭議,特別是人們擔心人源受精卵的基因編輯所帶來的倫理和社會問題。

一方面,不成熟的基因組編輯技術產生的脫靶效應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嚴重後果;另一方面,可遺傳的基因改變可能會擴散到群體中,有必要對任何此類基因改變做出安全預測和評估。人們的另一層擔憂是,如果缺乏有效監管和法規約束,人源胚胎的基因編輯有可能會被濫用,比如製造“完美嬰兒”或者具有增強性狀的“超人”等,造成嚴重的倫理問題和社會不公。

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張新慶早年曾在接受中國社會科學網專訪時指出,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在夢想通過改變人類胚胎內特定的遺傳性狀,讓新生兒不再攜帶致病基因,從而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癒疾病。這種樸素而又善良的治本想法本身並沒有錯。無論是如今如日中天的胚胎基因編輯技術,還是20世紀90年代就進入動物實驗階段的生殖細胞系基因治療,都是人類為了自身健康而主動開展的技術嘗試。


哈佛教授表示不背這個鍋!基因編輯嬰兒是“鬧劇”還是“科幻劇”


哈佛教授表示不背這個鍋!基因編輯嬰兒是“鬧劇”還是“科幻劇”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基因治療先驅科學家Anderson和Friedman就進行了充分的倫理學思考,撰寫了多篇倫理學文章,提出了生殖系基因治療應用的三個條件:首先是經過若干年的體細胞基因治療經驗清楚地證實體細胞基因治療是安全和有效的;其次,充分的動物實驗證明在人體上使用同樣的載體和程序,生殖系基因治療是可複製的、可靠的和安全的;其三,必須有公眾的批准,公眾應完全瞭解這種治療的含義,僅當知情的公眾通過種種途徑表達他們的支持,才能開始臨床試驗。

體細胞基因治療已經進行了35年之久,需要大量使用基因組編輯技術,其中有些已經進入II期和III期臨床試驗,有些已經批准臨床應用,這早已不存在問題和爭議。但是,當下並沒有有充分的科學證據證明生殖系基因治療對人體安全和有效,它的風險太大。這些條件並未談及人類胚胎的體外研究問題,胚系研究同樣具有潛在的不可預測性和遺傳效果,因此科學共同體對此仍存爭議。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首先需要做的,是與倫理、法律和社會學專家以及公眾代表一起進行充分的討論。

張新慶直言,國內的現狀是,為了佔領科技競爭制高點,可以放下爭議,做了再說。正是因為這種觀念,造成了幾年前我國幹細胞臨床治療的亂象,打亂國內幹細胞研究正常秩序的同時,也破壞了科學的形象。相似的是,如今的生殖細胞基因改造不僅沒有立法,也沒有正式討論。

張新慶說,對於諸如基因編輯技術這樣有可能影響到人類基因庫多樣性的“攻擊性”強的嶄新形態,有兩個倫理問題需要深入思考:該不該做?應該如何做?前者是實質倫理問題,後者是程序倫理問題。在該不該問題上,人類社會已經達成較大共識的是,藉助基因編輯技術改變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來達到生殖目的或增強人類性狀和能力的做法均得不到倫理上的辯護,主要的理由是:不可接受的風險-收益比、漠視了胎兒開放性未來的權利,甚至背離了人類尊嚴。

出於醫學目的之胚胎基因編輯該不該得到倫理上的辯護,學術界對此存在較大的認識分歧。主張暫緩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的理由可以概括為:基因脫靶效應誘發醫源性不可逆傷害,編輯人類胚胎基因只是防控遺傳疾病的備選方法之一,直接操縱人類胚胎基因,冒犯了人類尊嚴。當然,即便是不少倫理學家也對上述反對聲音不以為然,更不要說那些志在捷足先登的科研人員了。

面對倫理認識分歧,人類社會應該為基因編輯技術設立禁區呢?還是不顧道德風險而“勇往直前”呢?

這兩種極端的做法均不可取。張新慶在《科技導報》上曾經以“暫緩編輯人類胚胎基因之倫理論證”為題表達本人當時的倫理態度。“暫緩”的隱含著兩層含義:出於醫學目的之基因編輯技術臨床應用不存在實質性倫理問題,可以得到倫理辯護,但在程序倫理上存在問題。也就是說,當倫理討論不充分、倫理準則和倫理審查缺失又監管不到位時,一系列不受倫理約束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有可能蔓延,最終危及這項被患者和社會公眾寄予厚望的新興技術本身。21世紀初的幹細胞治療從如火如荼到2012年“自查自糾”政策出臺後的戛然而止就是前車之鑑。

在倫理審查和監管的實際操作中,張新慶曾撰文指出,國家衛生和健康委員會要儘快將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納入第三類醫療技術管理,研究制定倫理規範、技術標準、准入門檻,未經備案不得擅自開展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對於國內科研人員而言,尤其要加強倫理培訓,樹立倫理意識,加強自律,負責任地開展涉及人類胚胎的基因研究。同時,學術期刊編輯和審稿人也要遵循出版倫理規範,對倫理爭議較大的論文嚴格把關。

張新慶補充,飽受倫理爭議的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為倫理學、哲學、法學以及其他人文社會科學家帶來了新的挑戰,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1990年人類基因組研究計劃啟動以後,歐美國家、東亞的中國、日本、韓國等均有一批學者致力於他人類基因組研究之倫理、法律和社會蘊含(ELSI),催生了基因倫理學這樣的新興學科,對基因決定論、基因專利、基因隱私之議題的深入研討為哲學、法律注入了新的活力。

集體甩鍋?相關部門紛紛表示不知情

11月26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獲悉,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正開會研究此事。

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11月26日下午對界面新聞記者回應,否認該院和此事有關“這件事不屬實,我們沒有接受過相關信息,不知道這件事為什麼會上熱搜,正在調查。”而至於賀建奎是否有掛靠深圳和美進行相關研究,深圳和美方面表示“不瞭解情況”。

南都記者稱,上月剛從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離職的醫務部主任秦蘇驥介紹,簽名可能是偽造。根據申請書顯示的時間,其當時還在醫院任職,同時他也是倫理委員會成員,但是他並沒有印象,醫院開過這個會議。作為倫理委員會成員,他的簽名沒有在申請書上。秦蘇驥介紹,他特地去找了上面有簽名的前同事瞭解情況,幾名前同事表示,自己並沒有簽過這張申請書,也沒有印象召開過有關這個項目的會議。


哈佛教授表示不背這個鍋!基因編輯嬰兒是“鬧劇”還是“科幻劇”


搜狐健康將繼續關注事態發展……

1.https://mp.weixin.qq.com/s/Lk9B6MK8qmDJ1b9yCmC9ZQ

2.http://www.cssn.cn/zf/zf_dh/201604/t20160401_2949228_1.shtml

3.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5/0605/c1007-27107874.html

4.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NTc4NzU0MQ==&mid=2247485298&idx=1&sn=7959f1bb316b989ded2b033780b87807&chksm=9793b608a0e43f1ea78cf33860fd7fae0ee6ccf9f0eca10f0921b7bb399b7462c1f39e03b3b6&mpshare=1&scene=1&srcid=1126GS5KHyOM1KhGh1Kcwnw5#rd

哈佛教授表示不背這個鍋!基因編輯嬰兒是“鬧劇”還是“科幻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