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三元需求穩定!中化國際擬2022年前三元材料產能達5萬噸

私信“鈷鋰鎳”二字(不是評論),即可領取3.39G鈷鋰鎳行業精華版資料!

導語

在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速不減的背景下,若正極材料保守預計保持約20%的CAGR,則2020年正極材料產量有望達到37.2萬噸,市場空間廣闊。

動力三元需求穩定!中化國際擬2022年前三元材料產能達5萬噸

【產能】中化國際擬2022年前建成5萬噸三元材料產能

在鋰電池材料方面,中化國際把握新能源的歷史發展機遇,佈局上下游產業鏈,力圖打造全球領先的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產能。公司已在寧夏中衛建成中化鋰電池材料工廠,1500噸/年NCM正極材料項目已進入滿負荷生產階段,8500噸/年高鎳NCM正極材料項目預計將於2019年9月形成產能,並規劃在2022年前建成5萬噸三元正極材料產能。

中化國際同時公佈了去年10月在連雲港奠基的中化連雲港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建設進展。該園區佔地面積約8000畝,將重點發展三大類(精細化工品、高端專用化學品、高性能材料)四大系列產品(芳烴下游及C2/C3產業鏈精細化工、半導體級電子化學品、高性能新材料及材料中間體系列產品、綠色橡塑助劑系列產品和丙酮下游產品)。項目整體規劃,分期建設,項目一期各工程將陸續在2019年至2020年建成投產。(來源:經濟日報 )

動力三元需求穩定!中化國際擬2022年前三元材料產能達5萬噸

【類別】動力電池類別層次化 三元材料方形電池市場優勢明顯

目前,新能源汽車電池形狀類別主要以方形、圓柱形和軟包為主,《研究報告》顯示,純電動車乘用車三元材料動力電池中,方形、圓柱形和軟包形3中形狀的動力電池呈現“三足鼎立”的態勢:方形佔比46%,圓柱形佔比31%,軟包23%;而搭載磷酸鐵鋰和錳酸鋰動力電池的新能源乘用車中,方形動力電池數量佔比均高達90%以上(磷酸鐵鋰方形佔比93%,錳酸鋰方形佔比95%),主要以寧德時代、比亞迪、合肥國軒為主。新能源客車中,搭載方形動力電池佔比為67%,軟包形為19%,圓柱形為14%。新能源專用車中,三元材料中59%為圓柱形,且以18650電池為主;磷酸鐵鋰電池64%為圓柱形;錳酸鋰電池中方形動力電池佔比則高達87%。可以看出,目前方形動力電池已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市場動力搭載的主流,尤其是伴隨著寧德時代、比亞迪等核心龍頭產業的不斷擴產,動力電池國家統一標準呼聲的逐步高漲,方形動力電池可以說是大勢所趨。(來源: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

動力三元需求穩定!中化國際擬2022年前三元材料產能達5萬噸

【互動】當升科技:高鎳產品佔比逐漸提高 NCM811出貨量增大

11月14日,當升科技(300073) 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表示,公司目前產品需求旺盛,訂單飽滿,產線接近滿產。公司多元材料產品以動力型NCM523材料為主,但高鎳產品佔比正逐漸提高,其中NCM811已經批量供貨,出貨量正在進一步增大。

高鎳低鈷的多元材料是未來動力鋰電正極材料的發展方向,公司已開發出多款高鎳多元材料,同時公司正在開展下一代鋰電正極材料的研發工作,組織專門團隊研發固態鋰電材料和富鋰錳基材料,可進一步降低電池中的鈷含量。(來源:中國證券報)

動力三元需求穩定!中化國際擬2022年前三元材料產能達5萬噸

【研報】光華科技2.49元可轉債發行 推進鋰電池正極材料業務

光華科技發行2.49億元可轉債,初始轉股價格為17.03元/股。此次募集資金將用於年產1.4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建設項目。

從下游需求來看,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池在爆發後仍保持較快增長,2018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量103萬輛,68%的增速較上年有所提升。而具體到正極材料方面,2017年鋰電池正極材料總產量約20.8萬噸,同比增長28.4%,其中三元(8.6萬噸、佔比41%)、磷酸鐵鋰(5.8萬噸,佔比28%)仍是鋰電池正極材料的主力。在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速不減的背景下,若正極材料保守預計保持約20%的CAGR,則2020年正極材料產量有望達到37.2萬噸,市場空間廣闊;同時,光華科技已與當升科技、比亞迪等客戶建立了持續的合作關係,對應客戶在三元和磷酸鐵鋰電池的持續擴產也有助於公司新增產能的順利消化。(來源:華創證券)

動力三元需求穩定!中化國際擬2022年前三元材料產能達5萬噸

【互動】湘潭電化:三元材料需求增長帶動高純硫酸錳需求增加

近日,湘潭電化(002125)在與投資者交流時透露,公司電解二氧化錳今年價格有所上升。此外,近年來隨著三元材料的需求增加,帶動了高純硫酸錳的需求增加。

湘潭電化還透露,公司錳酸鋰專用型產品的客戶主要有青島乾運、桑頓新能源等。近年來,隨著錳酸鋰電池運用領域的拓展,錳酸鋰的市場需求呈快速上升趨勢。(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動力三元需求穩定!中化國際擬2022年前三元材料產能達5萬噸

【智庫圈點】磷酸鐵鋰:降價讓利進行時

上週,價格相對穩定的磷酸鐵鋰開始出現下跌,有分析師表示,磷酸鐵鋰市場需求穩定,降價是由於企業年底為回籠資金,讓利之舉。

2018年,電池行業洗牌速度不斷加快,對於大多數產業鏈企業來說,資金緊張是共性。產能大幅擴張、客戶賬期延長、產品利潤縮減等導致現金流回籠不足是資金鍊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的一年即將開啟,從各大正極材料廠商的產能規劃來看,明年仍有大規模新增正極材料項目開始投產,產能過剩仍將持續,產能利用率仍將下降,企業利潤也將隨之下降。此外,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正極材料具有較高的專利壁壘,擁有核心技術,並且具備雄厚資金實力和原材料優勢,才能存活。

私信“鈷鋰鎳”二字(不是評論),即可領取3.39G鈷鋰鎳行業精華版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