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和對待我們的生存空間

如何認識和對待我們的生存空間


如何認識和對待我們的生存空間

叢守武


如何認識和對待我們的生存空間


一、現實虛無 意識真實

為什麼說現實是虛無?因為所謂的三維空間根本就不存在。

如果沒有太陽,就沒有東方和西方,自然也沒有南方和北方。接下來也就沒有地球的自西向東轉,也就是說“沒有運動”。

沒有太陽也就沒有白天黑夜,沒有24個小時,也就是“沒有時間”。

沒有方位、沒有時間,沒有運動,也就沒有空間,三維都沒有了,現實就是虛無。

你可以說幸好有太陽。而實際上即便有太陽,也無法確定太陽的方位、時間和運動,因為太陽自身在浩瀚宇宙中也只有借用別的參照物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別的參照物又需要藉助別的參照物······而終極參照物是“無”。這就是說:“幸好存在的太陽”其實根本就沒有存在。

對於信仰上帝的人來說:人是上帝創造的,人為了肯定自己的存在,就一定要相信上帝的存在。而上帝是不需要人來“參照”他的存在的。上帝是一種“自在”。上帝甚至是超越太陽、銀河系的自在。也就是說,太陽、宇宙都沒有什麼能成為上帝存在的“參照”。回過頭來,能成為上帝存在的參照其實只有“人”。而“人”又需要“上帝”作為參照才能存在。這就成了一個悖論。

所以,整個現實世界,包括上帝和人都是“虛無”。

佛說“四大皆空”,就是告訴人們,構成存在的基本物質“地、水、火、風”都是空的,而現實世界就是“空”與“空”的互相參照才有了“色”,空與色互為因果互為參照而存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把最真實的秘密告訴了世人:五蘊皆空,人的“色、受、想、行、識”都是空的。

佛從物質上,感覺上、意識上都否定了存在的真實性。

信科學的,從三維上找不到真實的存在;

信上帝的,上帝和人無互證存在;

信佛的,佛直接告訴你“五蘊皆空”。

那麼現實究竟是什麼呢?

現實只是一種“意識”。雖然佛否定意識(想)的存在,但在佛“否定”意識的同時,意識就存在了。現實通過人和所有物資中的“意識”而存在著。是人、動物、植物、“四大”們的意識,意識到了現實的存在。

現實是虛無的,意識是真實的。

因為有了意識,便有了世界、有了上帝、有了佛,有了“真實的生活”。

如何認識和對待我們的生存空間


二、時空切片

有了“現實虛無,意識真實”這樣一種推論,我們如何用它認識和對待現實社會中的種種現象呢?

首先要認識到,現實的“虛無”只是一種宏觀、哲理方向的

推論,並非時空的“階段性存在”。所謂“階段性存在”相當於用“CT”對時空進行“切片”。切片下來的時空是相對“靜止”的。“靜止”地看待我們所處的現實自然、社會就是“真實”而非虛無。

這是因為,對於每一個具體的人來說,人的存在也就百年,這一百年從宇宙時空觀來說可以看做“無”,也可以看做是“切片”的“有”。即便千年萬年,對於宇宙時空來說都只是“一瞬”的“切片”。以至人類有記憶和有記錄的文明史都“靜止”在這個“切片”裡。說明白點,這個“CT”機不是別的,正是人的意識。

既然現實的“切片”是“靜止”的,就不受大宇宙時空的限制,也就不需要大的宇宙時空作為參照,就是說,在太陽系,以太陽為參照就可以了。這樣,現實世界的“真實”就回來了。

在確認現實世界是人的意識對宇宙時空的切片的觀念後,就會對現實世界諸多錯綜複雜的現象會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對人生也會有更多的瞭解。

由於現實的真實依附於人的意識而存在,那麼年代過往太久的意識就會因人的記憶能力所限而變得模糊,歷史的“真實”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有人說;“歷史是一個讓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誰掌握了“打扮”的權力,就按照自己的喜好打扮這位小姑娘,為現實鋪墊一層“真實的謊言”。不僅如此,在現實社會,由於利害的驅使,在人們記憶猶新的當下,也會有一些掌握了“打扮”能力和權力的人編造許許多多的謊言來擾亂真相。最有名的一句擾亂真相的話就是:“謊言重複千遍也就是真理”。最叫人是非莫辨的事件就是:“轉基因”食品究竟有沒有害。

因為意識是在現實中起潛在作用的,一些認識到或者感覺到的人就會冒天下之大不韙為所欲為,比如虛假廣告、比如勾引女人的花言巧語、比如根本無法實現的許願、發誓、諾言等等。不是人們願意相信,而是真假已成亂碼,人們無法“證偽”。

就個人而言,人生百年這張切片也會出現清晰和不清晰的時段。當你剛剛經歷了一段順利的時日,可能會立即遭逢某種不幸;當你剛剛度過一劫,或許幸福馬上降臨。正所謂: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也。不明白人的意識會對人生的“禍福”起潛在作用的人,就會任憑“命運”的擺佈,明白的人就會在每個人生的節點,讓“意識”實現節點的轉化而改變命運。

要記住:即便現實是真實的,你所看到、聽到和感覺到的未必真實。


如何認識和對待我們的生存空間


三、宇宙的空與色

佛教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空”。四大皆空,五蘊皆空。但是佛教的“看空”是辯證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也就是說“空”和“色”是互相包容而又互相轉換的。道家的核心觀點就是“有”和“無”,認為無可生有,有即是無。為什麼“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在《心經》中並沒有直接闡明;老子的《道德經》中也沒有解釋為什麼“有即是無,無即是有”。畢竟其只是“以理示人”而已,告訴你,你聽著就行了。正如霍金告訴你有黑洞,你知道就行了,現在還無法證實。

現代科學的時空觀和佛教的觀點是一致的,認為時空是無限的,因為“無限”,所以一切存在就成了“瞬間”,相對之下,百年也可忽略不計,歷史可以看做沒經歷過,現實更是短暫得“不存在”。所以我認為,現代科學時空觀可以為《心經》的“色即是空”和道家的“有即是無”作注。

那麼現代科學時空觀又如何為“空即是色”和道家的“無即是有”作註解呢?

“空即是色”,空不是真空,“無即是有”,無不是真無。

現代科學推斷,宇宙在“大爆炸”前的“空無”其自身就是一種“有”。甚至無須問緣由。如果真的什麼都沒有,怎麼會發生“爆炸”?“是什麼”發生了爆炸?更明白的是,現代時空觀認為時空是無限的,但相對而言又是有限的。人類的生存之地就是太空中有限的“一粒微塵”——地球。地球圍繞著太陽轉一圈就是“一年”,地球人的繁衍是一代又一代,地球的時間是一年又一年,到現在是公元年2018年。這就是地球人的“有限時空觀”。

那麼,怎麼讓人們理解“無限”和“有限”同時存在又能區分開來?它們的界限在哪裡呢?或者說怎麼理解現實在虛無中,虛無在現實裡呢?還有,知道這些對我們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我不知道科學家們是怎麼看待這一事件的。我的解釋是:如果宇宙時空的無限性判斷成立,那麼宇宙就沒有任何邊際,當然就沒有什麼東邊和西邊,南邊和北邊,也沒有上邊下邊,左邊右邊。沒有邊際,沒有方位自然就沒有“運動”。因為“運動”是通過“方位”來證明的。既然沒有運動,也就沒有辦法證實“時間”的存在,因為時間是用來計算運動速度的。“世界上沒有不運動的物質,也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那麼,在宏觀宇宙中感覺就成了“世界上沒有運動的物質,也沒有物質在運動”。所以,如果依賴人的意識來判斷宇宙的真實和虛無,那麼宇宙就一定是虛無的。也就是“色即是空”、“有即是無”。

既然我們在這裡寫文章、看文章,那麼至少我們“感覺到的世界”是“真實”的。這是因為我們的意識已經回到了微觀世界——地球。這是人的“意識”,如前所言,是“人的認識能力”將宇宙做了一個“切片”。是這個“切片”讓沒有運動的宇宙“運動”起來了。或許你認為完全弄擰了,“切片”裡的“影像”怎麼會動呢?這是因為“切片”截取的是宇宙的一個瞬間。這一個“瞬間”使得地球人所及成了“有限時空”。在有限的時空中,無限時空脫離了人的意識和感覺,有了以太陽和所有視覺、感覺內的空間物為參照而形成的“方位”。這就使得實際是在運動而人以為“不動”的宇宙動了起來。正如人以為地球是不動的,實際是在動的道理一樣。所以人們感到現實是真實的。那麼“空即是色”“無即是有”了。

不管你人在不在

宇宙一直在靜靜等待

人若在

宇宙就向你走來

一個“切片”

告訴你真實和虛幻不分內外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千年一瞬一瞬千年

沒什麼可以奇怪

那麼,懂不懂得真實與虛幻與我們的人生有什麼關係呢?

一般來說這要根據不同人的生命價值觀而定。

對於不追求生命的真正意義,也不願瞭解生命的本質是什麼的人來說,真實和虛幻也就毫無意義。但是,人這一生命體自身成熟的規律決定了沒有人是不追求生命的本質和價值的。蘇格拉底等得出的“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的哲學基本問題,代表了整個人類的求知求真的本質。老子對“道”的探求和解釋更是對天地人關係的科學論述。也就是說,從“類人猿”開始,人就是在不斷的追求本真的歷程中“進化”而成為人的。不管你的表象如何,你的意識裡是渴望瞭解宇宙與人的形態和真相的,這宇宙揀選的這種“物質”——人的遠古遺存。看起來不追求生命價值觀的人,只是因為後天的生存條件將其本質意識掩蓋起來了而已。

從實際生活而言,瞭解宇宙與人的關係及其真相,就能更好的掌握作用於現實社會的“方法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天知地”一生泰然無憂。

無限時空觀,會讓人有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追求和夢想;

有限時空觀,會讓人有珍惜生命,活在當下的計劃和行動。

我們說過,有限和無限是相對的。有限包含在無限之中,無限通過有限而存在。我們的太陽、地球、人類、社會、國家、歷史、現實看起來是有限的存在,卻是無限的表現形式。管理地球、人類、社會、國家沒有“無限時空觀”不行;“一陰一陽為之道”,一虛一實為之要。箇中道理暫不在這篇文章中贅述。


如何認識和對待我們的生存空間



四、有限時空之人、社會、國家

前文說過:“管理地球、人類、社會、國家,沒有‘無限時空觀’是不行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還要多引用一句前文中的話“有限和無限是相對的。有限包含在無限之中,無限通過有限而存在”。那麼也可以這樣說:我們感覺到的“有限時空”,我們的太陽系、地球就在無限時空中,也可以認為,我們的“有限時空”反映著“無限時空”的種種特徵。

所以,我們不能孤立的將我們的太陽系、地球只當做有限時空來認識,不然,還是無法認識我們感知到的世界。

舉例說:人在地球上並沒有感受到地球在轉動,但是可以肯定每個人都在“圍著太陽轉”。更說明問題的是,哥白尼之前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陽是圍繞地球轉的。這就是沒把地球放到無限時空中來認識所致,顯然是錯誤的。

太陽、地球的位置已經擺正了,人和天地的位置也擺正了,“天人合一”。也就是說,在有限時空中已經解決了太陽、地球、人的“無限時空”認識,接下來要探討自有人類以來就一直沒能解決的“有限時空”中的“有限”問題,即人和社會、人和國家、社會和國家、人和人甚至人和自己的諸多“微觀”關係問題。

先說“人和社會”。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也就是說,社會是以人為中心,為目的而形成的。但是,社會和人是相對獨立的概念:社會雖然以人為要素組成,但社會不是人,人也不是社會。不僅僅如此,人和社會有時還是互相沖突的。衝突的原因不是來自社會,而是來自人。

如果人不能把“社會”看做能影響“人”的“無限空間”,只是“以人為中心”,認為社會必須圍繞著人來轉動,那麼社會和人就會崩潰。正如要改變太陽和地球的運動關係,太陽和地球都會毀滅。

人和人一旦形成了社會,就意味著人受到了社會的約束。可是人的本質又是不願意收到約束的,追求的是“自由”。人和人形成社會的初心正是希望社會能給人帶來更多更大更有保障的自由。從人的整體概念來說,社會的確給了人這樣的回報,但是從個人來說,社會對人的約束是“絕對”的。社會不允許有個人的為所欲為的“自由”。正如在宏觀宇宙中太陽系可以在體系內運轉,但絕不允許太陽系到處亂竄。

人和國家也是如此。不同的是,社會對人的保障和約束是人和社會之間的自覺互動平衡,靠的是人生觀、意識、文化、道德等要素維繫。而國家和人的關係,是建立在社會基礎上的價值觀、發展道路、制度、教育等要素上,通過“管理”來達到平衡。猶如太陽對九大行星的引力,既要讓你轉動,又不允許你脫離。

社會和國家的關係是:社會對國家有自覺需求,正如人對社會。沒有國家,僅憑人和社會的自覺行為,社會失去調節就會出現紊亂。而另一方面,國家如果過度使用調節功能,社會發展也會呈現不健康狀態。猶如我們對本來沒有方位的空間指定了太陽為“座標”,於是有了東南西北,有了上下左右,也就有了一年四季和一天24小時。這樣,地球也就有了運轉的目的意義。然而,假設太陽突然某一天向地球走近一百米,麻煩就大了。

社會、國家都是以人為基礎的,人的存在才會出現社會和國家。正如無數的星球才構成銀河系以及各大星座。雖然一顆流星擾亂不了銀河,但是如果是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一不安分,至少會讓地球遭受滅頂之災。當然,不安分的行星首當其衝。對於行星,我們至少在千年萬年之內不必擔心他們會蠢蠢欲動,對於人,可是分秒難測的。同樣一個問題,幾十億人或許會有十幾億個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即便就個人而言,面對同一個事件也不知道會有多少種判斷。所以,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最不穩定的,人對自己的認識也是最難確定的。正因為如此,才需要社會、國家,需要意識、思想、道德、制度、自覺、管理、文化、教育等等。

回到宏觀宇宙,星星是個人、銀河系是社會、太陽系是國家;而銀河系在無限時空中或許只佔據著一顆星星的地位。大抵如此。

再回到微觀世界,作為地球人,如何對待和完成“上帝”交給我們“管理地球”的使命呢?

如何認識和對待我們的生存空間


五、地球人類文明發展所處階段

中國文化告訴我們,整個時空和人類世界都是從無而來。無生有之初,宇宙一片混沌,在“道”的作用下,逐漸走向秩序,生成諸多太陽系之類的星系和可供生存的地球。

接著,人類在這個地球上誕生了,開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過程。“四法”的結果就是人類在地球上結成了社會,建立了國家,一步步走向文明。

今天,人們或許感覺到人類的文明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城市繁榮、科技發達、物質生活相對滿足。而實際上並非人們所認為。現實社會的生活和精神達到的境界,不僅離人類理想追求的“大同世界”相差甚遠,離佛家的極樂世界,離道家、基督教的“天國”也還遠之又遠。

我們可以宇宙和地球存在的時間來對比一下地球的文明程度。

據說,宇宙產生於150億年前的“大爆炸”,地球存在的時間只有46億年。而且地球是否還處在變化和進化的過程中尚有議論。而人類的存在從最早的類人猿算起,只有300萬到150萬年,從晚期智人算起,只有4、5萬年。而從人類文明發展來看,最多1萬年到5千年。

也就是說,地球之於宇宙,還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人類之於地球發展,還剛剛開始;人類文明和人類的存在依然處於低級階段,與地球和宇宙發展歷程相比,連矇昧都算不上。既然我們總喜歡探索宇宙,探索地球,就不得不這樣比較。

有比較才有鑑別,可以說我們的地球的人類文明還處在原始階段,還處在“有物混成”的混沌狀態。尤其是在“思維”方面連一團亂麻都還算不上,或者叫做一桶漿糊倒還合適一點。

文明的發展包含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我這裡還要加上一維:意識文明。

從物質文明看,我們有了航空航天技術,有了互聯網,有了機器人,夠歎為觀止的了。可這才是百來年到幾十年間的事情。幾十年前誰知道互聯網,幾年前誰看到過“智能機器人”?那麼誰敢說再過幾十年人類文明會是何種狀態?待到後幾十年再回過頭來看現在,一定會驚歎:當時我們是多麼的落後啊!不信,拭目以待。

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從根本上說並不能直接創造精神文明。社會和國家形態決定人類的精神文明狀態。這個地球從原始部落到奴隸制國家,到封建國家,到專制國家,到資本主義國家等多元體制國家混成的星球,今天的精神文明相差迥異,差異到以國為豁,冷戰熱戰、兵器戰、貿易戰戰爭不斷,經濟越發展,科技越升級,戰爭越升級。尤其是各人全然不知心裡想的、嘴裡說的、行動上表現的是多麼的混亂不堪,姿態上又是多麼的賣弄和花枝招展。毫無疑問,人類的精神文明總體說來還處在混沌狀態。

意識形態是對精神文明起關鍵作用的。意識形態決定社會和國家形態。所以,一切的落後都歸咎於意識形態的落後。而意識形態只是“意識”的外在表現形式,根源在於“意識”發育的不成熟。

所以,我們人類現在居住著的這個地球還是一個很落後的玩意兒,人類還是懵懂顢頇的幼兒。是不是有外星人正打算接管地球或者幫助我們改變意識尚未可知。我倒是覺得,我們完全不必擔心外星人會取代地球人或對地球人不利。因為“地球人”對於“外星人”也是“外星人”。不同的外星人有不同的意識和生存方式。地球人喜歡地球,喜歡你打我我打你,一旁觀看的外星人或許只是感到好奇而已。猶如我們地球人看螞蟻打架,即便是孩子,也不會輕易把打架的螞蟻踩死,更不會把螞蟻窩佔據為自己的居室,吃著螞蟻吃的美食。

那麼,地球文明、人類意識要怎麼才能往前推進一步呢?

如何認識和對待我們的生存空間


六、地球文明人類意識

地球文明屬於無限時空中人類意識“切片”的有限時空呈現。所以,地球文明也脫離不了其母體無限時空的遺痕。地球的進化過程也和太空一樣,由混成之態逐漸進化為有序的物態、進而生態。隨著人類的誕生而逐漸創造出地球的物質文明和人類的精神文明。

如前文所述,地球,包括人類的文明程度還處在低級階段,所以地球的自然災害不斷,火山、海嘯、泥石流、地震等頻乃發生;有什麼樣的地球就有什麼樣的人類。不同的地形地貌、環境氣候等地緣誕生不同的物種和人種;不同的生存條件形成不同的生產關係、生活方式;產生不同的思想、觀念、意識形態。簡單的說,西方由於商業和遊牧業為主要生產方式,誕生了建立在城邦基礎上的,以契約為約束,以個人為中心的生存理念,強調民主和自由;東方適合農耕生產、定居,管理和家庭的作用成了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而對農耕生產的“管理”一開始出於“經驗”,有經驗的個人很容易成為“管理者”,逐漸發展為領導者、皇帝。逐漸家與國成為一個概念,家即是國,國即是家,家國不分,家國情懷,習慣於有一個管理者,依賴一個好皇帝。一直到今天為止,東西方的意識形態之分還很難和諧。這樣,地球文明除了火山、海嘯、地震、泥石流一時難以平靜之外,人類的思想、觀念、意識、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價值觀念也都很難統一。儘管“人定勝天”,但“天人合一”是無法更改的規律。估計光靠人的雄心壯志和意識、哲學、科技,都是無法改變現階段的人類文明狀態的。或許只有等到地球發育成熟了,人類也就真的文明和諧了。

從整個地球來說是如此,即便從西方和東方的一個具體區域和國家來說,也是無法達到真正和諧的,從一個國家內的不同行業、事業和不同的人群之間,要達到高度的和諧文明也是不容易的。從意識形態來說,就有各種不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同的哲學思想;從社會形態來說,就有持有不同意識形態的不同價值觀和社會制度國家;除了以國家為主旨的意識外,還有各種不同的宗教、學說、學術紛至沓來。所有這一切,皆因整個地球處於發育的低級階段所致。當前存在的所有自然災害,社會矛盾、國際糾紛、戰爭、不同宗教、不同哲學觀點都是與地球發育狀態密切吻合的。這也是“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地緣哲學”、“地緣外交”不斷被關注的原因。“地緣”的作用還是被認可的。

整個地球和人類文明的確是夠亂的了。能不能通過人的努力變得有序呢?不能。能不能通過人的努力變得稍微有序一些呢?能夠。至少我說能夠。而且世上已經有了很多很多各抒己見的方法

那麼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呢?

(本文的前六章原題目為:《不同時空觀 關照不同存在》今年4月,分章節發在公眾號上。今天完成第七章,改做現在的題目發出。)


如何認識和對待我們的生存空間

七、“幼兒”如何長成“大人”

無論大亂小亂,國家之亂、國際之亂,社會之亂都亂自人心。不用遠探宇宙,人心即宇宙。前文說過,“意識”呈現宇宙形態,宇宙由亂運行至不亂花了幾十億年時間,人心的成長還處在幼兒期。對於幼兒,只要循循善誘,便可讓其健康成長。作為領導者、國家要把自己看做是“大人”。“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小民”都有渴望見到大人、貴人的願望。

什麼樣的人才是大人呢。正如太陽對於地球是大人,銀河系對於太陽系是大人。而地球人都在同一個三維空間,密密麻麻地在擠在一起,任何一個人想成為太陽都缺乏自然條件。除了上帝,豈不是地球人就沒人能管理了,“幼兒”不就永遠長不大了嗎?

所幸的是,宇宙天地不僅僅把時空給了地球人,也把他的所有信息和思想給了地球人。或許我們不能直接知道太陽在思考什麼,太陽和地球之間有什麼契約。但是我們只要篤信“天人合一”的哲學,就會感悟到宇宙思想。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天賦”,畢竟得到“天賦”的人也不少。可以假定領袖人物、科學家、哲學家、學者和品質優秀的人都是得到“天所賦與的”“大人”才能的人。他們或成為政治家統治國家,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華盛頓、林肯、彼得大帝等等,或成為科學家,如哥白尼、阿基米德、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為我們揭示宇宙的秘密,為哲學家的理論提供物質基礎;或成為哲學家、思想家,如老子、孔子、王安石、朱熹、王陽明、蘇格拉德、亞里士多德、柏拉圖、黑格爾將自然科學、社科、人倫抽象為哲學,指導人類社會的發展;或成為藝術家、詩人,如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泰戈爾、拜倫、普希金、赫本、湯姆斯,寓教於樂,將宇宙、人類的思想、生活形象地展示給人們,以啟迪人類、社會走向文明進步。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這些個“大人”的共同特性就是敏於事而勤於行。他們和亂世的幼兒處在同樣亂的環境,而知亂能靜,走上“修齊治平”之路。

機會只給有準備的幼兒,學習,是使之成為“大人”之路,而優秀的品質是在通往“大人之路”上得以走的更遠的保障。

你準備好了嗎?


如何認識和對待我們的生存空間




如何認識和對待我們的生存空間


叢守武四川成都大眾詩人作家

接受CCTV_IP頻道《中國影響力人物》、香港衛視、四川人民廣播電臺專訪詩人、學者;

四川省詩詞協會格律體新詩研究會副會長;

四川省國學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

四川省社科院中華儒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四川省成都市首屆文聯委員;

四川省五個一工程作品獎獲得者;

中國城市文化優秀詩人;

四川省委“立德樹人工程”文化顧問;志願者工作辦公室副主任。

詩詞散見於國內報刊、新華網、今日頭條、世界漢語詩歌、中國詩歌在線、國內各大詩詞網站、加拿大社區報專欄、加拿大《天下華人》網、新西蘭《先驅報》等;

賦在四川、海南有刻錄;

有多首歌詞公開出版發行,並有央視得獎歌手演唱。以其獨自原創的《媽媽的美麗傾國傾城》為封面,徐沛東監製、胡松華為藝術指導的歌碟由中國唱片總公司於2013年公開出版發行。

獨立策劃過成都市政府首屆藍劍啤酒節;雪花啤酒兼併藍劍啤酒系列策劃、實施;策劃促成影視巨星劉德華拜四川變臉大師彭登懷為師活動;

成功策劃三國文化韓國展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