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公佈引領我國未來能源新產業,將取代石油

這是人類未來想要獲得最清潔的能源,它有別於傳統的能源帶來的重大環境汙染,並且很少的原原料就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它是人類未來的能源方向。尤其是對於我們國家這樣一個缺少石油能源的國家來說,其研製成功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只是這樣的消息能夠轟動世界,卻沒有轟動國民,我們是不是應該檢討我們自己呢?

央視公佈引領我國未來能源新產業,將取代石油

央視網公佈的我國研製的“核聚變”裝置獲得了又一個突破

根據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12日報道,中科院在我國合肥的“人造太陽”裝置EAST又傳來重大消息,設備首次實現了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達到1億度運行,實現加熱功率超過10兆瓦,等離子體儲能增加到了300千焦。而就在去年,EAST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持續時間達101.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這樣的成就已經是世界矚目了,而我們卻領先了世界,獲得了更高的突破。

央視公佈引領我國未來能源新產業,將取代石油

核聚變示意圖

這對於一個我們不瞭解核聚變的朋友來說,根本不知道這1億度代表著什麼?也不明白這對我們未來有有什麼影響?甚至有的朋友還說,花那麼多錢,搞這些沒用的東西幹嘛?其實不懂沒關係,不瞭解也沒關係,但是我們有一個虛心的態度去學習,去了解,這是我們的對事物認知的價值。而只是什麼都不懂,又不想去了解,就胡亂的評論,這樣似乎有些太不尊重我們的科學家了。

央視公佈引領我國未來能源新產業,將取代石油

“人造太陽”托克馬克等離子體原理

“核聚變”對於我們未來的能源需求是一個方向,這是世界所公認的,可是核聚變的控制就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其高溫高壓是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材料都無法承受的,因此國際上普遍採用等離子體控制“核聚變”,而這也被稱作“人造太陽”。而我們國家已經獲得了1億度的超高水平,這是世界其他國家遠遠不具備的。“核聚變”的潛力就在於一公斤的海水提取出來的“核聚變”的物質可以釋放出300公斤汽油的能量。擁有一個小型核聚變裝置,鋼鐵俠就不再是夢想。這樣強大的能源,對於我們這樣一個缺少能源的國家意義那是非同小可。

央視公佈引領我國未來能源新產業,將取代石油

我們國家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2017年我們進口石油就高達6.1億噸,進口比例進一步上升,目前進口比例已經超過了70%。未來到2030年我們對石油資源的需求量將高達8.0億噸,這就意味著我們對石油依賴的進口達到80%以上,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一旦出現一些不可預測的戰爭風險時,對我們進行石油封鎖,那麼整個我們國民經濟將受到最為嚴重的危機。甚至可能讓我們的經濟徹底進入一下衰退,這是我們國家最大的軟肋。

央視公佈引領我國未來能源新產業,將取代石油

“人造太陽”托克馬克裝置

因此,“人造太陽”的出逐步成功讓我們13億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我們可以擁有不再依賴石油的能源結構。隨著我國核聚變技術的突破,我們將會逐步打破某些國家編織的亞太網絡,我們將逐步退出國家原油市場的需求。這樣就能做到保護我們的經濟軟肋,助力我們經濟的騰飛。而直接受益的就是我們這13億的國人,更是給我們帶來不用隱憂的能源需求。

央視公佈引領我國未來能源新產業,將取代石油

只是這樣的突破,有人歡喜有人愁,作為以能源出口的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卻不會高興起來,畢竟他們一個個都是那富得流油的國家,只要能賣石油,人家就啥都有。不像我們,需要辛勤的勞動,來創造那才擁有微薄利潤的初級加工品,進而換來生活生活上的改善。還有那個可以利用美元綁架石油的國家,人家可以一本萬利的通過貨幣輸出,通過綁架石油,人家就可以賺取世界各國人民的勞動成果。

央視公佈引領我國未來能源新產業,將取代石油

這就是央視公佈的畫面

我們一旦擁有了真正實用化的“人造太陽”,那麼就是我們徹底向石油能源說再見的日子。只要我們自己解決了能源需求,而且不再受制於人,那麼未來的世界將屬於我們,那才是真正屬於中國人的世紀。那麼朋友們,我們的花那麼多的錢,研究製造這樣一個“人造太陽”是不是很有用呢?是不是我們的科學家更值得我們社會的追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