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呈現五大亮點

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商務部會同各部門、各地方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狠抓外貿領域政策落實,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質量效益提高,外貿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根據海關統計,1~11月,我國進出口總額27.8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11.1%。其中出口14.92萬億元,增長8.2%;進口12.96萬億元,增長14.6%;順差1.96萬億元,收窄21.1%。(按美元統計,1~1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4.24萬億美元,增長14.8%。其中,出口2.27萬億美元,增長11.8%;進口1.97萬億美元,增長18.4%;順差2995.9億美元,收窄18.1%。)主要呈現以下亮點:

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呈現五大亮點

一是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額27.88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1.1%;以美元計,進出口額4.24萬億美元,增長14.8%,規模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二是結構進一步優化。國際市場結構更加多元,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對新興市場進出口增長13.5%,佔比提高1.2個百分點至57.8%,其中,對東盟、金磚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分別增長12.9%、18.0%和14.4%;國內區域佈局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區進出口增長16.8%,佔比提高0.7個百分點至15.8%;商品結構持續優化,機電產品出口增長9.2%,佔比提高0.6個百分點至58.7%,船舶、電動機及發電機、計算機及部件等機電產品出口附加值進一步提高,出口單價分別增長17.2%、10.4%和9.7%;各類經營主體共同發展,民營企業繼續保持出口第一大經營主體地位,出口增長11.6%,佔比提高1.2個百分點至47.9%;貿易方式進一步優化,一般貿易出口增長12.0%,佔比提高1.9個百分點至56.3%。

三是動能轉換加快。外貿競爭新優勢加快孕育,新的發展動能正在積聚。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在連續兩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今年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成為外貿增長的新亮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再次擴圍,推動外貿新業態在更大範圍發展。外貿企業創新能力、品牌建設、營銷能力不斷增強,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營銷渠道以及高技術、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產品出口快速增長。

四是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增強。對外貿易是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外貿發展有力推動了我國開放型經濟建設和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加快了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約1.8億人,佔我國就業人員總量的20%以上。1~11月,我國進口環節稅收1.9萬億元,增長8.7%,佔我國稅款收入的12.6%。原油、天然氣、煤炭、銅精礦等大宗商品進口數量分別增長8.4%、33.8%、9.3%和16.4%,有效緩解了國內資源制約。同時,進出口較快增長也為推動產業升級、平衡國際收支作出積極貢獻。

五是對全球經濟貿易復甦發揮重要作用。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不僅推動了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也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了有力支撐。根據WTO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口增速比美國、德國、日本和全球分別高出10.7、6.2、8.6和7.9個百分點,進口增加對全球進口增長貢獻率達16.8%,進口占全球份額比去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至10.9%。今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功舉辦,吸引了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17家企業參展,成交額達578億美元,為各國出口提供新機遇,為各國共享中國發展紅利搭建新平臺,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下一步,商務部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擴大開放,提高對外開放工作水平,不斷開創新時代對外開放新局面。牢固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外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實施積極主動的進口政策,全力籌備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改善提升營商環境,持續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貿易強國建設,為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