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南拓“大弓”的支點為何是新津 金融街給出了答案!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沙裡寧

站在成都,整整22年,城市日新月異,但“向南發展”的抱負從未改變過。

早在1996年,成都就提出“向東向南”的發展規劃,2011年四川正式啟動天府新區建設,並在2014年正式受到國務院批覆,升級為國家級新區,成都大旗一揮深入南下,一舉激活了新津、視高、簡陽等數百萬畝新域。

在2017年5月12日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南拓”一詞的首次提出,不僅是對成都發展思路的優化和升級,更從本質上夯實了成都堅守的方向。

一方面,傳統格局早已與成都日漸膨脹的人口與經濟體量不相適應,急需外拓。而限於“兩山夾一城”的格局,向南是成都發展的自然選擇,也是必然選擇,因為相較於向東向西的“破山而行”,向南是更好據守整個成都未來命運支柱、人文歷史根基的舉措。

另一方面,從成都多版總規可見,城市定位已從“國家中心城市”到“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再升級為“世界城市”。當前全國提出這一目標的只有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而成都的常住人口規劃(2300萬)已超過廣州,與北京持平。如此大規模的增量人口往哪兒走?用什麼承載成都“影響世界”的抱負?蓄力了22年的“南拓”,首當其衝!

成都南拓“大弓”的支點為何是新津 金融街給出了答案!

“向南”之於成都也從來不是口號!2004年以來天府大道、劍南大道、益州大道、紅星路南延線相繼通車與開通;成立自貿區試驗區;吸引超280家世界五百強企業與大量優秀人才;地鐵1號線深入興隆湖、10號線深入新津……成都一直朝著“世界城市”的方向不斷向南落地規劃。

成都向南:“南拓大弓”直指新一線?門戶新津漸成支點

2016年,當“以底定城、以水定人、以能定業、以氣定形”的基礎成型,《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年)》正式出臺,在定錨南部的同時全面加速了對各個板塊的賦能,此時新津的門戶角色逐漸確立。

為何是新津?

從成都新總規對全域的定位可見,從“向南向東”到“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成都更強調的是區域錯位協同、粘黏發展。

也正因此,在成都圍繞城市發展戰略構建的6個方面51項指標體系中,新津被分配了“南部區域中心城市”的職能。

2018年,9月出臺的《四川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進一步明確了“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新格局。地處成都輻射環成都經濟圈、成眉樂產業聯動區的交匯點,新津以“城南門戶樞紐城市”的角色,串聯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範區。

成都南拓“大弓”的支點為何是新津 金融街給出了答案!

同時,由於新津自古“水陸要塞”的功能和地鐵(10號線二期)、輕軌(TF2號線、TF5號線)、重要幹道(大件路、老川藏路、雙黃路、二繞等)複合的優勢,以及自身“五河聚一水、兩山入城”的歷史條件,被賦予了“高端產業創新城市、現代濱江公園城市”的職能。

以上四項,共同構成新津在如今成都內外發展宏圖上的“門戶角色”。因此,在成都“弓箭型”經濟發展格局中,新津當仁不讓地被置於“支點”位置,為成都“世界城市”的升級之路輸入能量。

不謀而合:成都“下一個22年”起航?金融街精妙布子

成都向南已22載,而站在2040年的規劃上,“下一個22年”其實才剛剛開始——2018年,既是蓄勢之後,南拓真正的發力之時,也是新津的引航點。

也正是在今年,在新津,金融街首發了第一個在蓉項目——金融街·金悅府。

無論時間點、還是起勢地,都不得不驚歎於金融街的眼界與策略。

成都南拓“大弓”的支點為何是新津 金融街給出了答案!

自1992年至2018年,金融街控股作為地產長跑者,歷經26載,以對土地、城市的尊重和對產品力的執著追求,書寫著城市商業與人居傳奇。

金融街控股立足北京,面向全國,聚焦發力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等五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2015年金融街在北京、上海、廣州分別拿下4個項目。2016年一線城市紛紛加強調控,這一年金融街在重慶、廣州拿地。進入2017年後,一二線城市調控進一步加強,金融街新進入了成都、武漢等城市。此時進入成都,也正是因為成都人口淨流入和GDP總量的躍升,已然成為新一線城市代表。

躍馬揚鞭開疆拓土,隨著土地儲備進一步擴充,其全國化佈局日趨鞏固,但其對未來發展的謀篇佈局,絕不僅僅侷限於此。

單從西南重鎮——成都的佈局之上就能一探其謀略與實力,2017年7月17日,金融街通過收購股權的形式以總價6.7億獲得了“成都市錦江區暑襪北二街60號地塊”,由此,打響了入蓉第一槍。2018年3月28日,金融街將新津縣迎先村的地塊收入囊中,2018年4月19日,金融街又一舉拿下新津五津街道的近百畝地塊。此時,金融街入蓉的三子格局已經成形。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在2016年批覆了《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輻射帶動周邊城市,與重慶共建世界級城市群。”2017年成都正式成為第六個國家級中心城市。

也就是說,金融街定軍成都之時,也是成渝正式開啟“共建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時刻。

而這一時期,成都躋身世界城市的“中心”區域與“核芯”動力是南部,而南部的中心門戶正是新津。

不言而喻,在中心門戶——新津,金融街勢必留下自己的印記。

戰略共贏:金融街造城新津?打造區域人居標杆

的確,金融街在新津之勢,並非建房那麼簡單。無論是在成都的首發項目就採取低容高規高物業形式,還是全方位配備金融街一線水準的園林設計、戶型打造、配套處理、物業服務等,抑或帶來了新津前所未見的創新商業產品……種種做法都不是高週轉、快現金流的打法。這更像是在用一種創新的產品,打開區域居住視野,提升區域價值;用一種更高級的水準,升級人居生活體驗,打造人居標杆。

沒錯,金融街金悅府無疑將承載著金融街在成都市場上打響頭炮的重任和期望,這一標杆項目也對外展現出其深耕成渝的決心。

不難看出,金融街是在用“建築城市精神”的思路,在耕耘新津——成都自當應有比肩一線的標準,“南拓”之門戶新津自當有堪配成都的高端等級,新津的區域價值自當有一地標項目進行拉昇。

我們從金融街的態度裡,不僅看到它作為城市運營者、服務城市的姿態,也感受到金融街作為國企的使命感,它的企業願景一直都與城市發展不謀而合——建築城市精神,提升區域價值。

成都南拓“大弓”的支點為何是新津 金融街給出了答案!

這就不難理解,當金融街在成都連落三子後,為何不首推傳統中心——春熙路的項目,而是以新津作為起勢。

這正是國企的眼光之所在、責任之所在——當國家在“一帶一路”戰略帶上選擇了成都、成都在新一線之路上選擇了新津,那麼金融街就將義無反顧去助力新津發展,推動成都發展,而且它更有實力以26年的造城經驗,由新津人居的升級為脈,打造整個成都南拓的人口吸附點、產業支撐點。

自然,在這一過程中,作為開拓者和排頭兵的金融街,也能坐享到成都向南的紅利。

仔細來看,金融街的品牌戰略與成都的城市戰略,這兩者的不謀而合,豈不也正是兩者的共贏。

成都南拓“大弓”的支點為何是新津 金融街給出了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