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镇安鹦鹉沟|不忍心家园落满灰尘,主人常回家打扫废弃的老房


上一个图集那些“尚有人季节性居住的房子”,触动了许多条友深藏于心的乡愁。时光、岁月,往昔的繁华,确实让人心生感动、唏嘘不已。一栋老房子,从季节性有人居住,到最终被荒芜废弃,中间只需要三五年、十来年的时光。

这个图集,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鹦鹉沟的房子,一栋已经完全废弃的老房子。秦岭山中废弃的这些老房子,位置都十分偏僻,往往藏在密林丛中、山沟深处。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很好,如果能够提供基本的水、电、暖,其实是十分宜居的。

背后是陡峭的山体,长满了各类斛、栎树种。树林里,居住着很多羞涩却顽皮的小生命,松鼠、山雀。当然,也有成群的野猪,或者偶尔出现的黑熊。老房边上被翠竹环绕着,春天的时候,房前屋后的桃树、杏树、李子树,会竞相绽放、次第芬芳。


而此刻,只有寂静孤独的老屋。大门左边,斜放着一根木棍和一根竹竿,主人偶尔回来的时候,必是用它们打掉屋檐下的蜘蛛网。大门右边,是一把自制的竹扫帚,地上的落叶,台阶上的尘土,虽然明知打扫不打扫并无区别,但谁忍心家园落满灰尘?

门上贴着“满院春光、出入平安”。大门上,还有一把金色的旧锁。这把锁,锁了有多久?如今,钥匙捏在谁手里?拿着钥匙的人,会不会想这里,或者在梦里回到家来?这是一串没有答案的追问。因为这只是一户人家的故事,与他人并不相关。

院子边的枯树枝上,几只山雀警觉地注视着来客,偶尔发出几声清脆的啼鸣,扑腾腾向远处飞去。这是鹦鹉沟中能看到的唯一活物。鸟虽有生命,却不是什么好东西。《镇安县志》有一句描述:高山地区鸟兽害严重,人与鸟兽“三七分粮”或“对半分粮”。


工业社会里,鸟兽都成了精,受到严格保护。可谁能想到,在曾经的农业社会,它们都是这样的角色。一半粮食,甚至七成粮食,都被它们吃掉了?不远处,山体近乎垂直,只在山脚,开垦出了几块地来。多少代了,秦岭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世代生存。

鹦鹉沟不缺石头,房屋的房顶多是石板瓦,而这户人家大门口的台阶,也是石头砌成的。先铺上一些碎石头,然后把条状的青石慢慢安放上去,放平稳了踩严实了,就成了供主人出入上下的台阶。铺几个石台阶,这是生活的琐事,却充满了温暖。

老屋侧墙上,挂着一个正方形的木框,因为没有秦岭山中的生活经验,不知道它的具体用处是啥。不过,既然能有这样的待遇,想必也是生活的必需吧。一件物品,游客看到的和主人看到的是完全两个概念,对于主人来说,这一切都是生活。


绕到老屋后面去,菜地里稀稀拉拉还长着些菜苗,大概是萝卜苗吧。屋檐下堆放的木头,还没有被劈成一截一截的柴禾。房子的后面很干净,只有一面黄土墙。屋顶的瓦片长满了青苔,不过青苔黄黄瘦瘦的,长势并不好。

站在鹦鹉沟往前看,不远处还有两栋房子,会不会还住着人,我们下一个图集揭秘。本组图片拍摄于2018年12月2日,地点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回龙镇晋安村鹦鹉沟。接下来还会发布2组关于鹦鹉沟的图文集,喜欢请关注“专业行走”,欢迎转发、收藏和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