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學院學校概況

未來網高校頻道11月1日訊 湖北民族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以本科教育為主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點建設高校,是湖北省政府和國家民委共建學校。學校秉承“博學、博愛、立人、達人”的校訓和“艱苦奮鬥、甘於奉獻、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民院精神,堅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輻射全國,服務基層”的辦學定位,始終致力服務於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從民族地區實際出發,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學校地處神奇美麗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東連荊楚,南接瀟湘,西鄰渝黔,北靠陝渝,校園依山傍水,與龍洞河美景交相輝映。面積近1600畝,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價值2.27億元,藏書180餘萬冊,建有完備的現代電子圖書系統,電子圖書320餘萬種。

湖北民族學院的歷史溯源於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立聯中鄉村師範分校,後改為湖北省立第七師範學校,1950年更名為恩施師範學校,1978 年成立恩施師範專科學校。1984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師專基礎上籌建鄂西大學。1984年4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為鄂西大學題寫校名。1989年經原國家教委驗收,定名為湖北民族學院,成為普通本科院校。恩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創辦於1958年,並於1977年開辦醫學本科教育。1998年經教育部批准,湖北民族學院和恩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成新的湖北民族學院。

學校現設有文學與傳媒學院、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醫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林學園藝學院、教育學院、臨床醫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18個學院,一所直屬附屬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附屬民大醫院),兩所非直屬附屬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附屬恩施州中心醫院、附屬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共61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十大學科門類;有民族學、數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林學、中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中國語言文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共8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包含文藝學等35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臨床醫學、中醫、(電氣)工程、新聞與傳播共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其中民族學與華中師範大學聯繫培養博士研究生。我校為四川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對口支援高校。

近20年以來,學校辦學質量和層次不斷提升,1999、2004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和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學校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點3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1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1個。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項目3個,省級品牌專業4個,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計劃項目7個,省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7個,試點學院1個。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省級(示範)實習實訓基地6個,省級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訓)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創新活動基地1個,省級精品課程10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精品資源共享課4門,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1個,省級研究生工作站4個。有“十二五”湖北省重點(特色)學科3個,湖北省重點(培育)學科4個,國家民委重點學科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個,民族學一級學科被納入湖北省協同創新計劃。有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學科12個。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人文社科重點基地、產業技術創新基地和技術推廣中心7個,國家民委人文社科基地2個,湖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

學校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良好的師資隊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061餘人,具有博士學位的270人,其中教授136人。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政府專項津貼獲得者等各級各類專家50餘人。

學校緊密結合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開展科學研究工作。近五年來,學校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40項,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112項。獲省部級及以上各類科研獎勵33項。出版學術專著98部,發表論文400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論文1000餘篇。《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入選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和2015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在近兩屆省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得6個一等獎。

學校堅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輻射全國,服務基層"的辦學定位,面向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近17000人。學校先後為社會培養、輸送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十萬餘人,為國家特別是湖北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近五年來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87項,獲省級獎項529項,公開出版個人作品(著作)12部,發表學術論文192篇,獲授權專利26項,學生科研成果獲省級獎項26項。在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學校學生在高腳競速、板鞋競速、陀螺和表演項目中共獲得4個一等獎、6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由學校師生組成的“土苗兄妹組合”參加第十三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得原生態唱法金獎和觀眾最喜愛歌手獎,並在上海世博會開幕式上進行演出。由學校21名學生參演的湖北民俗歌舞《山鄉春來早》亮相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學校七次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承辦的《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校園文藝會演》。“'多彩民族·和諧民院'民族文化節”獲得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一等獎;在全國大學生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中獲一等獎等。學校湧現出了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的全國模範教師肖忠友、紮根神農架林區的湖北省十佳師德標兵滕仕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宣傳報道的基層支醫優秀學子平慧強、身患尿毒症仍在山區支教的教師程靖、為捐髓救人而主動推遲婚期的“最美新娘”向雪敏、極地科考隊醫趙克昌等一大批優秀畢業生。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俄羅斯、芬蘭和加拿大等國的高水平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積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並招收臨床醫學專業外國留學生和漢語進修生。

學校的辦學成就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民族體育模範集體”“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省級平安校園”“湖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科技服務湖北先進單位”等多個榮譽稱號。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民族報》、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等媒體先後多次報道了學校的辦學事蹟。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教育部、國家民委等國家部委、地方黨委政府領導多次來校視察,對學校的辦學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的湖北民族學院,正堅定的走內涵發展道路,為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民族大學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