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楢山節考 》:70歲老人被丟棄在山上!最悲哀的死亡方式

今天想要給大家推薦一本關於人性的書,看過很多關於人性骯髒與無奈的電影,卻沒有《楢山節考》這本書來的震撼,我得承認這是部讓我淚溼衣襟的電影,從沒有考慮過在如此“真實”的“極限”環境裡,人的生存狀況,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被現實壓抑了的人性,或者那就是人的動物性吧。

《楢山節考》這本書講了日本信州深山的一個小村子裡,由於貧困沿襲下來的傳統是,活到70歲的老人要被長子背到楢山上丟棄(曰“參拜楢山神”)。 69歲的阿玲婆離上楢山的日子已不遠,她常為自己異常結實的身體而苦惱。

《楢山節考 》:70歲老人被丟棄在山上!最悲哀的死亡方式

丈夫在前一年因害怕被丟到楢山上逃跑一事,阿玲婆並沒放在心上,她所操心的是 長子辰平的繼弦和村裡人都討厭的次子利助的性飢渴,所擔心的是辰平像他父親一樣懦弱,不敢將她背上楢山惹下笑柄。而看著辰平、長孫袈裟吉都娶到了稱心如意的妻子,辰平的新妻子學會了如何捉魚,利助也在她的努力下飽嘗了性愛滋味,阿玲婆心裡便只剩下了上楢山。

人活著,吃和性就是最基本的需求,文章很多場面描寫了各種人之間的性愛場面,可是辰平揹著阿鈴婆上山就是理所當然的高潮。在備完了儀式後,不能說話的阿鈴婆被同樣沉默的辰平在凌晨偷偷的揹著上路了。

《楢山節考 》:70歲老人被丟棄在山上!最悲哀的死亡方式

靜默卻蘊含著更多的情感,不忍但很無奈。辰平擦傷腳後,阿鈴婆急忙的從衣角撕了布給裹著,母愛,多麼偉大而又普通的母愛,阿鈴婆上山不就是為了兒孫們更好的活著嗎。現實的殘酷啊,辰平終於更為殘酷的坦然了,“幾百年來,我們的祖先是這樣,現在我揹著您上山,再過25年朝吉就要揹著我上山,再過25年就是朝吉要被揹著上山。

於是只能繼續上路,而目的地遍地的白骨無不印證著這幾百年來的偉大傳統,不需要再震驚了,我們都習慣了坦然。但當辰平要將便當留給阿鈴婆,阿鈴婆沉默的推開,又遞給,又推開時;當辰平終於流淚地抱住阿鈴婆低聲嗚咽時,長久的壓抑更為洶湧的噴薄而出,其實我們都不想這樣。而之後阿鈴婆在大雪裡安然而坐,靜靜等待死亡時,我早已嗚咽不止。

《楢山節考 》:70歲老人被丟棄在山上!最悲哀的死亡方式

辰平下山時看到一個鄰居揹著父親也來了,只到山腰父親哭叫著不肯上山,推搡間,兒子將父親推下了山崖,老人急速滾落的鏡頭甚至再一次挑戰了觀眾業已麻木的神經。但辰平只是在一旁靜靜的看著,沒有阻攔,沒有指責,他也用稍顯體面的形式做著並無多大差別的事。而這會不會也是導演在向觀眾們說,你們也不要指責辰平了,你們又能好多少呢?

在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為了生存,什麼都行,把小孩兒生下來丟棄弄死也行,把人家全家活埋也行,把老人背上山去冷死餓死也行,美其名曰的傳統,可是為了生存,誰能夠指責呢?這是今村昌平翻拍五十年代的電影,我想,如果這個傳統是真的,說不一定這就是金庸的鐵掌山的背景原版呢。

《楢山節考 》:70歲老人被丟棄在山上!最悲哀的死亡方式

這是一本很冷門的書籍,當然也是一部曾經獲得戛納獎的影片,不知道多少人看過,我也是在刷流書的時候看到一個用戶發的精彩片段,書評寫的很是震撼,就在那麼一瞬間讓我有了去搜這本書的衝動,果然找到的未刪減版超出了我的想象,全程都為人性的餓感到悲哀!

貧窮和愚昧也許是醜陋的,最大化人性原始本性的同時,荒蠻卻也悽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