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給零售“挖坑”?永輝超市剝離雲創張氏兄弟“分工不分家”

12月4日晚間,永輝超市發佈了系列公告,內容主要涉及公司架構調整,控制權變化以及收購萬達商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商管”)1.5%股權三項“重磅”內容。

消息發出後立刻引發了業內外關注,多家機構對此發表了研報,普遍將對上述系列舉措視為利好,至少5家機構維持買入、增持評級。

然而也有市場觀點認為,永輝超市實際控制人張氏兄弟解除一致行動關係或為“分家”之舉。

對此,永輝超市董秘張經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實際上是有所分工並非“分家”。公司將虧損較大的雲創板塊剝離出來,減少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其中,張軒寧為了接管雲創板塊,才會解除實控人一致行動關係。

轉讓虧損資產獲益2.84億元

據永輝超市在12月4日晚間發佈的系列公告顯示,公司於12月4日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永輝雲創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協議》,公司擬將永輝雲創20%的股權,以3.9億元轉讓給張軒寧。

張軒寧系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永輝雲創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現任永輝超市副董事長、董事,系永輝超市實際控制人張軒松一致行動人,雙方為兄弟。

最新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永輝雲創淨利潤虧損6.17億元,對上市公司並表業績造成直接影響;受此影響,母公司永輝超市在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淨利潤10.18億元,同比減少了26.9%。

對於此次交易,永輝超市認為,符合公司戰略規劃,永輝雲創原定位於為永輝超市提供創新探索和服務。但目前永輝雲創因獨立經營零售業務而產生較大經營虧損,因此有必要調整永輝雲創的控制權,既可降低永輝超市的運營成本與經營風險,又可以對永輝雲創的實際控制人及經營團隊形成相應激勵。

值得一提的是,永輝超市認為,出售永輝雲創後,永輝超市仍將繼續堅持在新零售業態格局下進行探索與創新,強化和提升“到家”能力。

另外,在財務影響方面,交易完成後,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對永輝雲創科技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由46.6%下降至26.6%,永輝雲創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不再納入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並表範圍。經初步測算,該交易將在公司合併報表層面確認約為2.84億元投資收益。

迴歸超市新零售是個“坑”?

由於上述架構調整進而連鎖引發相應的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

公告顯示,為優化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提高公司決策質量,提升公司決策效率,張軒松和張軒寧自2018年12月4日起解除一致行動關係,後續雙方將依照自身意願獨立行使股東及董事的權利和義務。而至解除之日,公司處於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狀態。

對此,張經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述舉措實際上是是對經營後臺重新搭建。永輝雲創的定位是創新探索和服務,而在經營性虧損比較大,因此把它剝離出去,不再並表,也不影響上市公司業績。

有報道指出,早在今年6月份,永輝超市董事長張軒松曾在股東交流大會中表示,“對於超級物種,我和CEO張軒寧有分歧。他看好偏重餐飲,我認為重心應該做到家。”對此有市場人士解讀認為,實際上張氏兄弟在經營方面存在分歧。

其中,超級物種和永輝生活等屬於永輝雲創板塊,被業內視為“新零售”探索的新模式,其中超級物種與阿里系的盒馬鮮生通常被視為商超新零售模式的頭羊。

不過,經過上一階段的佈局擴張之後,包括永輝、新華都、三江等涉及新零售轉型的上市零售企業均出現了利潤下降,甚至有業內人士指責,新零售是阿里給行業挖的“坑”。

對此,張經儀表示,個人不對新零售行業發表評論。不過其指出,張總兄弟並非分家,而是分工。兩人都還是永輝的大股東。此外,一致行動人不解除張軒寧就不能接這個公司(雲創),因此解除實際行動人協議也是履行必要的程序。張經儀進一步指出,雲創的創新業務會繼續做,但其認為,資源按照關聯方往來,有些後臺可以共享的還是繼續,但它未來的戰略佈局不是永輝超市主導,“我們首先是要把超市做好。”

12月4日晚間的另一則連環“重磅”公告中顯示,永輝超市將以35.31億元收購萬達商管1.5%的股權。數據顯示,萬達商管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321億元、1299億元、1356億元、518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01億元、329億元、219億元、158億元。

對於此次收購萬達商管1.5%的股權,張經儀認為,永輝超市主要是從商業物業的角度去考慮,永輝超市是萬達商管最大的超市物業的客戶,雙方合作符合戰略發展及品牌定位;此外,萬達商管還有潛在的上市計劃,對於永輝超市而言也將是可出售的金融性資產。 李 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