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兩大“陷阱”!

《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知道別人是一種智慧,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才算活的明白。看似艱難之事,找對方法也能快速解決,看似簡單的事,未等開始內心已是厭煩,結果只能是麻煩。

生活中經常藏著,看似容易實則艱難的陷阱;同樣也存在看似艱難,實則容易的假象。人生的兩大陷阱,一旦被迷惑,命途越發艱難。

人生的兩大“陷阱”!

一、伏魔先伏自心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群魔退聽。

釋義:遇到任何邪惡擾亂於心的時候,想克服於外,必須先降服自己煩躁的內心。一旦內心和順,一切外在的邪惡就起不了作用了。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很清楚表達了人心的影響力。

人生的兩大“陷阱”!

炎熱的夏日,曹操帶領的軍隊要去討伐張繡。烈日似火,不斷有士兵暈倒,行軍速度也越來越慢,而附近並沒有水源。持續的熱溫不但會耽誤戰事,更多的士兵會被渴死。這時候曹操對士兵們說:“在山丘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大又甜,我們加快前進速度,很快就吃到梅子。”士兵們彷彿嘴巴里已經吃到了酸甜可口的梅子,士氣大振,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諸多的人和事,歸根究柢不是事情的大小,而是對人產生影響的大小。如能及時關注內心,忽視外在影響,才能合理評判事件,找到最有效的方法。

人生的兩大“陷阱”!

二、馭橫先平此氣

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釋義:遇到蠻橫的人、事,先駕馭自己的脾氣,掌握自己的情緒,外在自然干預不了你。

《孫子兵法》有一計:激將法,運用語言刺激對方去做某一件事。生活中諸多麻煩本可避免,由於受到對方刺激,心緒難平發生爭鬥,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人生的兩大“陷阱”!

《大學》有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臨近事件,對方的語言、行為,都只是刺激你情緒的陷阱而已,如能夠做到無論對方怎樣刺激,都不能影響到你的判斷,才是真正活的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