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下半場”的核心邏輯是什麼?

房地產的熊市在不知不覺中悄悄開啟,就連宇宙中心深圳的房價也開始掉頭向下,不管前段時間剛需住宅萬科星城、華強城或者豪宅瑧山府有多麼熱鬧,

購買即站崗已經成為購買這些資產人群的必然結果。即便是二手市場的筍盤,加上中介和各種稅費後的交易成本已經幾乎沒有套利空間,市場逐步走冷。這一切表面的原因是各種調控,比如限購限貸限售限離等,但深層次的原因依然是買房不賺錢了。

房地產價格走到2017年年中,已經走到了必然掉頭向下的結果,沒有任何其他可能。因此筆者除了有兩套實在限售的房產賣不掉,其他都已經出掉換成深圳回遷房,當然今天我們不討論回遷房,討論討論樓市下半場的開場邏輯。

“樓市下半場”的核心邏輯是什麼?

我們先回顧一下樓市,2015年降準降息後,全國迎來了報復性上漲,深圳率先實現翻倍行情,其他城市陸續輪番上演輪動的翻倍行情,其驚豔的表現力壓所有投資品,而其技術難度卻非常低,甚至唯一的門檻就是錢,是一種全民皆會的遊戲,於是全民的熱情被點燃,就連人口淨流出城市東三省房價也開始上漲,整個市場的瘋狂程度令人瞠目結舌,從最開始的真實自住需求、到後來的炒作新區再到最後的只炒作概念或規劃,全民都成為市場的專家,眾籌炒房、合夥買房成為市場的潮流,資金越來越變成唯一門檻,而其他一切被唯一門檻逐步沖淡。

資金這個硬門檻貌似難以跨越,但因為能賺錢,於是市場上演變出了首付貸、高評高貸、裝修貸、月供貸,以及信用卡、信用貸等等五花八門的湊錢辦法,房地產的邏輯變得更加簡單,有錢的趕緊買,沒錢的各種貸款買或者買了以後做貸款,實在還沒有錢的就眾籌買、合夥買,如果實在實在眾籌合夥都夠不著的那可能還未成年或者已經對這種方式的賺錢沒有興趣,市場呈現一片非理性繁榮,買了房的後悔買少了,沒買房就別提了,所有人集體把目光投向了財富轉移的領域而非財富創造的領域,更有段子寫到

敗家的最好方法就是想辦法創造,而致富的最有效方法確是深圳買房、廈門買房、鄭州買房、北京買房、合肥買房等等。

“樓市下半場”的核心邏輯是什麼?

於是,邏輯變得非常可怕,只要想賺錢的那就想辦法買房,加槓桿買房,合夥買房,也正因為如此這樣的非理性繁榮,結果一定變成了炒概念的提前受教育,超規劃的過兩年受教育,加槓桿瘋狂追高的在彈盡糧絕後受教育。那麼,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哪兒?為什麼全民參與後必然會受教育?

有人說,這是因為政策環境變了,也有人說是因為供需關係變了,還有人說貨幣不放開,房價不起飛。其實,究其根本原因是購買力和對應的價格相對失衡了,購買力跟不上,所以價格一定止步,當然更深層次原因是投資情緒變了,投資預期變了,這種預期的改變有各種行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供需關係等等影響。購買力和價格失衡後,房地產市場的非理性繁榮一定結束,也正因為如此,就來到了我們反覆提到的樓市下半場。

那麼下半場開場的整體邏輯是什麼?其實非常直觀和顯然,就是一定要保證整體穩定,可以消去非理性繁榮後的泡沫,但一定要

避免主要城市的大幅度下跌,所以一切政策的核心邏輯變了。首先必須避免短週期買賣,其次必須提高交易成本,降低交易頻率,讓時間來換取空間,讓正常的通脹彌補購買力跟不上的市場。最後,我們拋出結論,在當前的價格水平下,產權和使用權早已經分割,產權和使用權的邏輯也變得更加清晰,哪兒有更高的購買力哪兒的產權價值上漲,哪有更多居住需求哪兒的使用權價值上漲,翻譯成白話文就是頂級的寫字樓周邊一定有頂級的房產價格,而有更多居住需求的住房房租一定會上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