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整車項目紛紛落戶 十堰零部件產業迎來崛起良機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漢澤 通訊員 劉愛理

7萬平方米展臺,300餘家零部件企業前來“走秀”;3天時間,來自英國、俄羅斯、挪威等國際、國內1200家採購企業前來“趕集”。10月26日至28日,2018中國(十堰)汽車汽配商品交易會成功舉辦,會場內外共組織簽約儀式 28場,協議交易額達136億元。

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8月,全國汽車產量微增3%,新能源汽車增長75.4%。在汽車產業經歷變革之際,從配套“東風”起步的十堰零部件產業,迎來崛起良機。

新建整車項目紛紛落戶

去年8月,十堰市政府與東風小康汽車有限公司簽訂擴能協議:東風小康投資30億元,在十堰建設年產20萬輛乘用車生產基地,計劃生產兩款SUV、兩款MPV以及一款電動車。

今年2月,東風公司與十堰市再次簽訂協議,雙方約定,至2021年東風十堰基地新增產值400億元,新增整車產量30萬輛。東風公司董事長竺延風表示:要把十堰基地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商用車和軍車基地,以及東風主要的新能源、微車和汽車零部件裝備基地。

總部已經外遷,在十堰僅剩商用車板塊的東風,兩年來為何屢屢“迴歸”十堰新建整車項目?“除了情懷,更多的是對十堰汽車零部件產業的認可與看好。”十堰市汽車產業辦公室科長齊磊介紹,目前十堰市共有規模以上零部件企業600多家,資產總額超過1000億元,從業人員20萬人,總裝汽車的60多種關鍵零部件,十堰可以製造40多種。

近年來,東風華神、大運重卡等一批整車企業紛紛落戶,十堰已聚集整車企業37家。去年底,十堰市汽車產能75萬輛,到2020年將達到100萬輛。

整車企業落戶,產量大增,意味著更多零部件配套企業的機會來臨。

已有外地零部件企業嗅到商機。去年以來,蘇州安靠、大洋電機等20多家國內知名零部件企業落戶十堰或尋求投資合作,產品涵蓋電機、電控等零部件集成系統。

“新能源”風口來臨

10月11日,第五屆中國國際新能源·智能汽車發展與合作峰會在武漢舉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介紹,今年1月至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0.7萬輛和60.1萬輛,全國投入運營的公共充電樁數量超過21萬,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強勁,並蘊藏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10月23日,位於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廠房內,工人正在加緊調試,生產線上已有樣車正在生產。按計劃,該公司將在明年上半年推出首款電動SUV汽車。該公司是“東風”與雷諾日產聯盟合資成立的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其中東風持股50%,雷諾、日產各持股25%,一期規劃產能12萬輛。

哪裡是熱點,哪裡就能吸引資本。今年以來,十堰一批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相繼啟動,東風力神電池動工建設,規劃產能為30億瓦時;落子鄖西縣的上市公司錳獅科技,已於上半年建成投產。

與此同時,十堰本土零部件企業亞新、天運、華陽、萬潤、精密製造等,或通過合資或通過自主研發,也進軍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領域,產品涵蓋電池、驅動系統、電控總成、電動車橋、電子油門和制動踏板等。其中,正和公司開發的車身,不僅與本地新能源整車企業配套,還銷往比亞迪汽車。

按十堰市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總產值800億元以上,產量達到20萬輛,佔該市汽車總產量的20%以上。

齊磊表示,近年來,國際、國內汽車行業風雲突變,無論是格力造車,還是蔚來汽車橫空出世,以及李書福入股奔馳,都說明汽車產業變革已經來臨。“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了風口,十堰零部件企業迎來新的機遇。”

衝出一批“隱形冠軍”

十堰泰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導產品是轎車發動機主軸承蓋,該公司是大眾汽車集團全球A級供應商,去年為大眾汽車供貨360多萬套,其中50%出口,佔大眾汽車全球採購量的30%以上。“十一期間都沒有放假,訂單已排到明年。”公司副總經理何華強說。

泰祥成功的奧秘何在?“心無旁騖,潛心20年,把全部心思都花在產品研發上。”何華強介紹,公司曾有多次發展房地產、金融等產業的機會,但都放棄了,“要在擅長的領域發揮到極致,而不是盲目跨界”。

十堰先鋒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大廳裡,陳列著奔馳、路虎、豐田等10多個國內外知名汽車品牌的底盤零件。“這些國際名車上,都有我們公司的零部件。”董事長付曉亮自豪地說。

付曉亮介紹,以往,公司既做車身也做底盤,做卡車也做轎車,但產量做不大,利潤上不去。幾年前,公司改變戰略,專做轎車底盤零部件模具,近3年每年銷量以20%的速度增長。

在高、尖、專上下功夫,十堰已有一批企業走在前列。2016、2017兩屆“中國好技術”評選中,十堰共有20項入選,其中15項是零部件生產技術。今年,全省評出的“隱形冠軍”企業,十堰有4家入選,全部為零部件企業。

十堰市汽車產業辦負責人表示,十堰擁有深厚的汽車文化,有國內領先的衝壓、焊裝、塗裝、總裝等汽車生產設施,匯聚了一批國內優秀的汽車專業人才,只要企業找對方向,專注專心攻堅,相對外地更有機會獲得成功。

政策激勵加速產業興起

十堰汽車零部件產業形勢發展喜人,但也存在短板。十堰市政府一份報告顯示,該市有汽配企業2000多家,但規模以上企業僅600多家,大部分企業存在專注度不夠,簡單加工零件多、模塊化系統化部件少,基本處於產業鏈低端,產品附加值低、生命力弱等問題。

專家認為,零部件企業應積極適應整車企業發展需求,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向附加值更高、市場潛力更大的領域尋求突破。

去年,十堰出臺“製造業四年行動計劃”,將加強政策引領和要素保障,培育行業“隱形冠軍”50家以上。今年初,十堰市經信委在“汽車產業發展報告”中明確指出,支持零部件企業以輕量化、智能化、乘用化、新能源化為方向,加快轉型。

今年8月,十堰出臺“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將零部件企業列入獎勵範圍,並設立3000萬元專項獎補資金,對符合條件的技改項目給予50%的貼息補助。同時,鼓勵傳統零部件企業開發配套乘用車、新能源車、智能網聯汽車的產品,對銷售額前三名分別給予20萬至50萬元獎勵。

十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柯賢國介紹,在享受各項優惠政策之外,該區每年還拿出1000多萬元,重獎企業發展有功之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