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中國上海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上海港曾因年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八年排名世界之首,聞名遐邇,但因其承載能力遇到瓶頸,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動碼頭孕育而生。就在前幾天,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動碼頭迎來它的一週歲生日。也正是它的建成,使得上海港的年集裝箱吞吐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港口。

誰為中國上海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世界第一大港"創造了令人震驚的無人奇蹟,那巨大的奇蹟背後有什麼鮮為人知的故事呢?中國又是如何實現了從"世界港口大國"到"世界港口強國"的偉大跨越呢?12月12日陝西衛視播出的《國之自信》之《世界第一港的無人奇蹟》中為你揭開"世界第一港"背後的秘密。

誰為中國上海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從"第一大港"到"第一強港":智能化和智慧化是大勢所趨

"世界第一大港並不意味著就是第一強港",當主持人問到為什麼要做洋山深水港四期的嘗試,上海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的教授陳繼紅在節目中語重心長的說。

誰為中國上海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佔據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貿易額,不斷增長的吞吐量對我國的港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世界第一大港"的上海港,肩負了更為重要的使命。唯有不斷創新,方能穩步前行,就這樣,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動碼頭應運而生。

誰為中國上海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圖:2017年全球貿易情況排名表

可是建設這樣的自動化碼頭耗資巨大,為什麼還要堅持去做呢?

著名時事評論員吳學蘭老師給出了這樣的解釋:"上海港是有缺陷的,它並不是一個深水港,以前很多大船都去了新加坡,小船才來上海,它的很多潛能發揮不出來,所以洋山港絕對可以說是為上海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誰為中國上海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智能化和智慧化是這個時代的大勢所趨,只有"順流直上",方可運籌帷幄,縱橫捭闔。洋山深水港四期的建設成功,是時代所向,它的建成,使身為世界第一大港的上海港能繼續在世界舞臺上睥睨群雄,穩佔鰲頭。

誰為中國上海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上海港正一步步實現從"第一大港"到"第一強港"的轉變,中國也在努力實現"航運大國"到"航運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誰為中國上海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十年前的上海港

誰為中國上海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十年後的上海港

圖源:冰清玉潔 《洋山港開港十年【前後對比】》

"無人奇蹟"背後的雄心壯志:辛勤汗水鑄就偉大工程

他曾參與2013年中國第一個自動化碼頭——廈門遠海碼頭項目,其關鍵技術多次獲國內獎項,當然,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項目建設中也少不了他的身影,他就是從事自動化碼頭裝卸系統研究十年的王巖。

誰為中國上海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在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建設中,他擔任項目經理。面對艱鉅的挑戰,他所帶領的團隊有著"志在必得"的勇氣,幾百個日日夜夜見證了他們付出的汗水,幾十萬次的工程筆記寫上了他們不懈的鬥志,一百萬次的仿真測試承載了他們美好的希冀,再苦再累,他們卻沒有絲毫想要退縮,而是為了鑄就祖國驕傲,拼盡全力。

誰為中國上海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為了儘快完成系統的前期研發,整個開發團隊在2016年初就組織開發人員多次到洋山港進行封閉式的開發。所謂的"封閉式開發"就是會把開發人員封閉在一個地方,他們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做開發工作,整個過程中都不能離開。這樣的封閉式開發有三、四次,每次都要持續一兩個月,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建設項目能順利完工,進行多次"封閉式開發"的團隊成員功不可沒。

誰為中國上海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如果沒有辛勤的汗水和付出,又怎能鑄就如此偉大的工程?"無人奇蹟"背後的艱苦卓絕令人動容。

誰為中國上海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為什麼會被稱為"魔鬼碼頭"?無人港是如何進行作業的?和傳統碼頭相比,自動化碼頭究竟有何創新?想了解更多"世界第一港"無人奇蹟背後的秘密,敬請關注陝西衛視近期播出的《國之自信》之《世界第一港的"無人"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