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龙虎山,发现史上规模最大的道教祖庭遗址,是北京故宫的一半


江西鹰潭龙虎山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的发祥地,这里钟灵毓秀,山奇水媚,道教创教人张道陵及其后裔在此居住和布道已有近2000年,因此龙虎山自古就有“中国道教第一山”之说。

在全国多地,都有名为“上清宫”的道教宫观。而位于龙虎山的大上清宫,为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道宫之一。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对上清宫的仙都风貌有极为精彩的描写,使得这座古老道宫显得更富传奇色彩。

大上清宫始建于北宋时期,是历代张天师禅宗演法、修行传箓、降妖除魔的宗教场所,是中国道教正一教祖庭。1930年不幸毁于火灾,仅存现今开放的一小部分,直至2000年才得以恢复重建。令人惊艳叫绝的是,2014年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大片建筑遗迹。

考古专家认为,大上清宫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揭露地层关系最清晰、出土遗迹最丰富的具有皇家宫观特征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遗址,是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

2014年至2017年,该遗址得到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共计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基本摸清了大上清宫的分布范围、宫观建筑的格局和历史演变脉络,人们对大上清宫遗址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据初步推断,大上清宫在全国道教宫观建筑中规模是首屈一指的,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一半。从建筑规制看,这种建筑形制是参照北京故宫乾清宫-坤宁宫的样式建造,极具皇家风范,是江南地区为数不多的北方官式建筑之一。

这一点足以证明北京宫廷与地方宗教团体有着具体的互动,代表了正一道天师与皇帝的密切交集,且遗址所蕴含的各方信息不可估量,是研究朝廷与地方关系、政治与宗教关系、官式建筑与地方作法融合的重要实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