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年末密集“補血”資本補充將持續推進

12月以來,多家銀行的再融資方案密集發佈,銀行“補血”進程明顯“加速度”。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交通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長沙銀行、寧波銀行、貴陽銀行10家上市銀行發佈公告,通過定增、發行優先股、可轉換公司債這三種方式補充一級資本,總計再融資金額超過3000億元。

分析稱,監管集中批覆多家上市銀行可轉債及定增申請,一方面可以支持經濟穩增長,另一方面可以使銀行保持足夠的資本金。

上市銀行“補血潮”來襲

11月27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與證監會聯合發佈《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針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提出附加資本要求和槓桿率要求,部分全國性股份行或將納入系統重要性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提出更高的監管要求。

此次,對於證監會集中審核批覆多家上市銀行再融資的原因,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石大龍向《中國產經新聞》分析稱:“一是《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到2018年底前,非系統重要性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與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於7.5%、8.5%與10.5%。因此,在重要考核時點,銀行都有補充資本的壓力;二是資管新規以後,表外非標轉表內,將消耗大量的資本,2017年底,全國商業銀行的表外理財規模達到3萬億,其中信用債和非標50%。資管新規對銀行理財不符合要求的產品,設置了三年過渡期,要求每年壓降1/3。3萬億中50%的信用債和非標回表,每年將消耗5000億的銀行資本。”

“此外,目前銀行業的資產質量仍處於下行通道,不良率仍處於上行,不良的核銷也要消耗資本。2018年9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03萬億元,不良率為1.87%,較2季度末繼續提升,假設通過資產管理公司來承接債轉股的不良貸款,按照150%的資本佔用,全部轉化完將消耗銀行3000億資本。”石大龍補充說。

安邦智庫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宏旭也向記者分析了原因。他指出:“補血原因主要是銀行業務發展太快,為滿足監管要求需要補充資本金。據說有的銀行從年初就開始籌劃補充資本金,當然無論發債、定增等都需要時間落地。業務發展對資本金的需求有幾個方面,一個是信貸規模增長,一個是表外資產入表也變相地擴大了信貸規模,還有一個是不良貸款比例增加,都需要補充資本金來滿足合規要求和增強自身的實力。對於佈局理財子公司的銀行而言,理財子公司的註冊資本金也將直接消耗銀行資本。獲得再融資將有利於緩解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的消耗壓力,從長期說,也有助於銀行信貸投放能力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據中信證券統計,四季度開始共有7家上市銀行發佈資本補充計劃,僅涉及優先股和二級資本債共2620億,包括2家大行(中行、交行),2家股份行(中信、民生)和3家城/農商行(吳江、成都、長沙),優先股和二級資本債分別1660億和960億。

不過,據記者瞭解,集中批覆融資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不會很明顯。

魏宏旭表示,從批覆到發行還有一段距離,而且銀行可以靈活根據市場情況進行發行入市,不一定集中發行。從規模上也沒有太大影響,在對股市影響方面,首先,定增參與資金主要是大股東,對股市沒有明顯的“抽水”效應;其次,可轉債參與資金主要是固收類資金,相對應固收市場規模較小,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也小。如果說有影響也是對相關銀行的信心增強、業務看好,會影響估值。

石大龍認為,銀行再融資主要還是對銀行自身經營的影響比較大。

未來資本補充“不會停”

今年以來,幾乎所有整個上市銀行集體都正在從資本市場獲取“輸血”,方式包括定增或發行優先股、可轉債等。

數據顯示,年初至今,A股上市銀行已完成資本補充5315億元,其中定增和IPO1080億元,優先股1025億元,二級資本債3080億元,可轉債130億元;已公告但仍在進展中的規模7447億元,其中定增352億元,優先股3310億元,二級資本債1305億元,可轉債2460億元。

那麼,批覆再融資後,現有銀行資本是否滿足業務發展需要,未來是否會有更多銀行加入資本補充隊列?

石大龍表示,現有銀行資本仍不能完全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目前大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可以滿足未來1-2年的業務發展需要,但大部分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在支持更長遠業務發展時有明顯壓力。此外,國內版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辦法正在醞釀,部分全國性股份行或將納入系統重要性銀行接受更高的附近資本監管要求。而大型銀行在2025年又面臨TLAC的考核。總體考慮,預計將有更多銀行出於業務開展與監管需要加入資本補充隊列。

魏宏旭表示,從目前和未來來看,銀行大規模補充資本金還會持續。主要是貨幣環境現狀傾向寬鬆,銀行擴張的資金供給充裕(銀行借款方便),另外,宏觀形勢不穩的情況下,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仍很強,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需要解決,銀行有業務擴展的需求。另外一個,不良資產有上升的趨勢,需要補充資本金抵禦風險。

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已有成都銀行、鄭州銀行、長沙銀行先後上市,共融資逾80億元,此外青島銀行和紫金農商行等已成功過會。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有12家銀行正在IPO排隊,包括瑞豐銀行、浙江商業銀行、廈門銀行、廈門農業商業銀行、重慶農業商業銀行、安徽亳州藥業杜農商業銀行、蘭州銀行、蘇州銀行、江蘇大豐農業商業銀行,江蘇海安農業商業銀行、馬鞍山農業商業銀行、重慶銀行。

對於通過何種方式補充資本,中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肖斐斐認為,銀行未來資本補充延續優先二級資本債、優先股和可轉債的方式。分銀行看,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安全墊均在3%以上,可以通過內源融資滿足監管,未來約束來自2025年可能的TLAC,發行二級資本債即可以滿足。個別中小行核心一級資本相對緊張,首選方式優先股(最大空間發行),其次是轉債,目前估值不支持權益融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