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被稱為中國電視劇的巔峰?你看懂了嗎?

中國電視劇不行,缺的並不是好演員,缺的是好編劇和導演。

《大明王朝1566》的展現出的眼界更加開闊,從上至下每個階梯都看個乾淨透徹,所見所聞更真實更深邃。

在哪個年代,都可以從劇中看到縮影,看到一個時代的變遷。

《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被稱為中國電視劇的巔峰?你看懂了嗎?

暗藏玄機的政治戲

嘉靖帝崇信道教,他的精舍隨處可見太極八卦圖。

而我們縱覽整個電視劇就會發現,它的戲劇結構也是一個太極八卦圖。圖中的兩極可以是嘉靖與海瑞、奸黨與忠臣,也可以是君父與子民。因此在劇中太極圖就不僅是道教的象徵,還是朝野上各種勢力對立與制衡的象徵。

嘉靖與海瑞這一太極結構看似閉合,實則開放,在帶動劇情發展的過程中,慢慢有更多的人物融入這一結構,並形成新的陰陽對立。

劇中描寫的最精彩的便是奸黨與忠臣的對立。歷朝歷代似乎有忠臣便有奸黨,有清流便有濁流。他們在一定範圍內看似能達成一種生態平衡。依嘉靖的觀點,“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濁而偏廢”,氾濫了都要治理。所以他對嚴嵩的敲打總是淺嘗輒止,能安撫正邪雙方便足夠。然而忠奸對立的生態平衡僅在統治階級內部成立,以嘉靖為首的統治者從未考慮過天下蒼生。事實上,君父與子民這一太極,早已因朝廷的過分強大而失衡,國家機器岌岌可危。所謂的生態平衡毀的是社稷,苦的是百姓。

《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被稱為中國電視劇的巔峰?你看懂了嗎?

傳承民族精神的歷史劇

歷史劇的價值要多角度多側面地分析,不僅要以現代的眼光看歷史,還要以歷史的眼光看歷史,更要以歷史的眼光看現代。

海瑞的剛直無我也使全劇充滿著一股凜然正氣。主人公似一把利劍,全劇也似一把利劍,勇敢而徹底地揭露了封建官場的荒唐與黑暗,剖析了封建制度弊病之根本。太極的意象突顯作者之老成,利劍的意象則是作品的風骨。政治戲的精彩端賴權術的展示,歷史劇的可貴則全在於道德的感召力。

對歷史作如是觀就會發現海瑞的悲劇多了一份悲壯的力量,歷史之黑暗更顯海瑞品格之光輝。海瑞是少有的孔孟的真實信徒,朝野上下恐怕只有他篤信“君為輕,社稷次之,民為重”,並“希冀以個人的力量,領到社會回覆到歷史上和理想中的單純。”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上下求索的精神論,海瑞是君子;以騎士精神論,海瑞是堂吉珂德。海瑞以犧牲“小情小我”的方式成就了“大情大我”,成為了一個高不可攀的道德標杆,而非每個人都可以拿來規範自己行為的道德標準。海瑞達到了看似不能到達的道德高度,讓道德標杆具有“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意義。道德標杆雖然只能被尊重,但也不能被遺棄。

《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被稱為中國電視劇的巔峰?你看懂了嗎?

妙不可言的藝術品

本劇在大雪中開場,在大雪中落幕,雪中可見國事衰微、民生凋敝,雪也是本劇的藝術感染力最直觀的表徵。本劇的藝術品質也似這茫茫大雪有一種不可名言之妙,人物、劇情、作者的態度都是“不露聲色的、自然而然的、莎士比亞化的衝向頂端”。

不像以往的帝王戲以封建帝王為主角,它是一出群戲。一出好看的群戲意味著主要人物都有其光彩,意味著表演上整體的高水平。這兩點《大明王朝1566》都不露聲色地做到了。

嚴嵩的老謀深算一出場便知,可他的陰險毒辣卻是慢慢浮出水面。直到“倒嚴”之前,導演才安排了描寫他在朝堂上排擠清流,私宅中荒淫無度的戲。與嚴世蕃的囂張相比,嚴嵩的陰沉更耐琢磨更有嚼頭。

嚴嵩與海瑞在道德上互相對立,在形象塑造上,兩個人物卻有異曲同工之處。海瑞的仗義執言也從未掛在臉上,那份耿直只在適當的時候才顯現出來,表演的節制反而使海瑞代表的正義更有力度。演員黃志忠還為海瑞的形象加入了一份應對政敵詰難的自如與一份面對惡勢力的不屑,於是這樣正義凜然的人物又因多了一份調皮而更生動可愛。

《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被稱為中國電視劇的巔峰?你看懂了嗎?

故宮風光

殺意寫在臉上,寬恕放在心裡,最後全靠天意。

儘管歷史不會是簡單的重複,但在歷史中不斷反覆的人性本質卻有著驚人的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