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知識分子喝茶有什麼講究?

梁實秋:知識分子喝茶有什麼講究?

冰心看梁實秋(1903-1987),是朵花。色香味都有,才情趣俱全。

我們看梁實秋,是一杯茶。

在公園裡,一杯茶可以定終身。

在家裡,一杯茶可以盡孝道。

在客廳,一杯茶盡顯禮儀。

這個說不懂茶道的人,一生都以茶踐行生活。

到了晚年,他念念不忘的,是一杯茶,只是不知道,受 他委託去看地方的兩位女兒,有沒有坐在父母曾坐過的地方喝一杯茶?

又有沒有一個人走過來,為她們付茶錢?

一道考高中生品位的題目

梁實秋在《記黃際遇先生》談到他們在青島大學教書時的往事,青島“酒壓膠濟一帶,拳打南北二京”的氣勢,吃茶要吃名茶薈萃,茶器要紅泥小火爐,走的是正是功夫茶的精緻路數。

多年後,有一次,我看到高中語文課本上出了道閱讀理解題,選的就是《記黃際遇先生》這篇。第一題考的是理解力,選正確與否。

其中一個選項是:

A.招待朋友喝茶,黃際遇先生用的是名茶“大紅袍”“水仙”,這說明他日常生活過於奢侈。

出題者給出的標準答案解釋說,不能選A項,作者“用的是名茶’大紅袍’、‘水仙’之類”有誤,原文的是“起碼‘大紅袍’、‘水仙’之類”,這樣寫主要是為了說明他對喝茶的講究。

感情這是考究學生的品味吶,出題者不僅瞭解茶,還了解茶的價位,但對於高中生來說,要做出這樣的判斷題恐怕還是很難的,這非得是在茶人家耳濡目染的人才會想的到“大紅袍”與“水仙”這類茶價格與品味的而對應關係。

好比我們今天和普洱茶,一說起碼是喝 冰島與班章這樣的茶,也會嚇跑很多人,原因很簡單,太貴啦!

接下來這題佔6分。

“黃際遇先生是位富有生活情趣的人,這題在本文中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回答。“

出題人給出的答案:

1.講究喝茶或對吃(烹飪)很考究;(2分)

2.精通象棋,棋藝高超或用毛筆寫日記或書寫常用古體字;(2分)

3.詼諧風趣,有朋歡宴時笑話最多。(2分)

吃喝考究、象棋、毛筆字、古體字、詼諧風趣這些詞一組合,黃際遇先生的名士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我上學那會,梁實秋出現在教材裡,還是資本家的“乏走狗“,他的品位是與人民作對。現在,人民要向他學習怎麼喝茶了。

青島酒中八仙

黃際遇是潮州人,他與梁實秋一樣,都是受楊振聲之邀,從別人的地方到國立青島大學當教授,同期去的還有梁實秋的好友聞一多等人。天南海北的教授名士風雲際會,楊振聲就組了一個酒局,名曰:青島酒中八仙。成員有校長楊振聲、教務長趙太侔、外語系主任梁實秋、文學院院長聞一多、秘書長陳繼超、教授黃際遇、總務長劉康普(本釗),唯一的女性是詩人方令孺。

梁實秋回憶說,他們輪流在順興樓和厚德福兩處聚飲,三十斤一罈的花雕抬到樓上筵席之前,每次都要喝光才算痛快。酒從薄暮時分喝起,起初一座十二人左右,喝到八時,就剩八九位,開始寬衣攘臂,猜拳行酒,深夜始散。“優勢結夥遠征,近則濟南,遠則南京、北京,不自謙抑,狂言‘酒壓膠濟一帶,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許,儼然豪氣干雲的樣子。“

楊振聲善飲、豪於酒,他“尤長姆戰,挽袖揮拳,音容並茂“,”一杯在手則意氣風發,尤嗜拇戰,入席之後往往率先打通關一道,音容並茂,咄咄逼人“。

趙太侔“有相當的酒量,也能一口一大盅,但他從不參加拇戰“。

聞一多“酒量不大,而興致高。常對人吟歎‘名士不必需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黃際遇“每日必吟,宴會時拇戰興致最豪,嗓音尖銳而常出怪聲,狂態可掬“。陳季超喝酒”豁起拳來,出手奇快,而且嗓音響亮,往往先聲奪人,常自詡為山東老拳“。

劉本釗“小心謹慎,恂恂君子。患嚴重耳聾,但亦嗜杯中物,因為耳聾關係,不易控制聲音大小,拇戰之時聲音特高,而對方呼聲,他不甚了了,只消示意令飲,他即聽命傾杯”。

方令孺“不善飲,微醺輒面紅耳赤,知不勝酒,我們亦不勉強她“。

梁實秋沒有說自己的酒態,可是,一個六歲就醉過酒的人,能差到哪裡去?他的經典名言是“酒有別腸,不必長大“。青島往事,他總結說:”當你那縱酒,哪裡算的是勇,真是狂。“重要的是,”自由令人低迴的情趣在“。

年輕時沒有肆意過,老了後的回憶一定大打折扣。不出出醜,又怎麼會有話題呢?

梁實秋說,我們看到的那些古代詩人畫像,一個個都是寬衣博帶,飄飄欲仙,好像不是人間煙火的樣子。比如,《輞川圖》裡的人物,在那裡弈棋飲酒,投壺流觴,哪個不是儒冠羽衣,意態蕭然。

可是,我們不只有慕摩詰當年,千古風流,我們也要體會他在苦吟時墮入醋甕裡的那副尷尬相,只是沒有人給他寫話流傳罷了。同樣,我們憑弔浣花溪畔的公佈草堂,遙想杜陵野老典衣易酒卜居茅茨之狀,吟哦滄浪,主管風騷,可是他在耒陽抂啖牛炙白酒脹飫而死的景象,一點也不雅觀吶。

不能只談好的一面,也要說說囧態,這樣才能構成所謂的情趣。

更何況,大醉後,還有醒酒之物呢。

用功夫茶醒酒

大醉後,黃際遇會帶著梁實秋他們到一個老鄉的會所喝茶。黃際遇的老鄉是章林的蟻興記老闆,主要經營的就是茶葉,他的商號開在青島鬧市區。兩位潮州人對吃喝都有要求,精緻的功夫茶著實讓這些大教授開了眼,多年後回想起來,都是滿室生香。

每次聚飲酩酊,輒相偕走訪一潮州幫鉅商於其店肆。肆後有密室,煙具、茶具均極考究,小壺小盅有如玩具。更有孌婉卯童伺候煮茶、燒煙,因此經常飽吃功夫茶,諸如鐵觀音、大紅袍,吃了之後還攜帶幾匣回家。

不知是否故弄玄虛,謂爐火與茶具相距以七步為度,沸水之溫度方合標準。與小盅而飲之,若飲罷徑自返盅於盤,則主人不悅,須舉盅至鼻頭猛嗅兩下。這茶最有解酒之功,如嚼橄欖,舌根微澀,數巡之後,好像是越喝越渴,欲罷不能。喝功夫茶,要有功夫茶,要有工夫,細呷細品,要有設備,要人服侍,如今亂糟糟的社會里誰有那麼多的工夫?紅泥小火爐哪裡去找?伺候茶湯的人更無論矣。

梁實秋算是文人裡喝茶講究的人,但遇到功夫茶行家,一堆茶具,一系列動作,一套套喝茶方式以及一群伺候喝茶的人,就真真敗陣下來。他不服啊,就回家翻書,還真給翻出來了。“茶之以濃釅勝者莫過於功夫茶。《潮嘉風月記》說功夫茶要細炭初沸連壺帶碗潑澆,斟而細呷之,氣味芳烈,較嚼梅花更為清絕。“

浙江紹興人俞蛟所記《潮嘉風月記》,是最早記錄功夫茶泡法的。其書裡說:

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緻,爐形如截筒,高約一尺二三寸,以細白泥為之。壺出宜興窯者最佳,圓體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許。杯盤則花瓷居多,內外寫山水人物極工緻,類非近代物。然無款識,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爐及壺盤,各一。唯杯之數,則視客之多寡。杯小而盤如滿月。此外,尚有瓦礫棕墊紙扇竹夾,制皆樸雅。壺盤與杯,舊而佳者,貴如拱璧。

尋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將泉水貯鐺,用細炭煎至初沸,投閩茶於壺內,衝之。

蓋定復遍澆其上,然後斟而細呷之。氣味芳烈,較嚼梅花更為清絕,非拇戰轟飲者得領其風味。餘見萬花主人於程江月兒舟中題吃茶詩云:“宴罷歸來月滿闌,褪衣獨坐興闌珊,左家嬌女風流甚,為我除煩煮鳳團。小鼎繁聲逗響泉,蓬窗夜靜話聯蟬。一杯細啜清於雪,不羨蒙山活火煎。“蜀茶久不至矣,今舟中所尚者,惟武彝。極佳者,每斤需白鏹二枚。六蓬船中食用之奢,可想見焉。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梁先生在《喝茶》裡,開篇就老老實實地交代,我是不懂什麼茶道的,也不通《茶經》,喝不到盧仝那種七碗下肚後就兩腋生風要成仙的感覺。即便是要裝也裝不像啊。

那麼,梁實秋喝茶到底講不講究呢?按照茶界的標準看,也許沒講究到哪裡去。要是他的文章在當下寫出,就會像今年5月蔡瀾說中國茶道那樣,被茶人追著批評。蔡瀾不喜歡聞香杯,看不慣茶藝表演中泡一道就說一通陳詞濫調,他推崇潮州功夫茶與文人茶。

梁實秋踐行的,也是文人茶的傳統。他留洋回來,辦的第一份雜誌就叫做《苦茶》。

摘選自《民國茶範》,周重林·李明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