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步槍只能裝5發子彈,為何不增加彈倉量?


看過二戰的朋友們都曉得,二戰初期根本都是栓動步槍,只要到了後期有少數精銳部隊用上了衝鋒槍,5發栓動步槍能夠說是二戰的主要武器,5發子彈有很多不便,最主要是子彈很快打完。

為什麼各國不思索增加點子彈容量呢?這個還跟一戰有點關係,世界各國由於剛剛閱歷過一戰洗禮,各國還處於元氣恢復期,也沒想到這麼短時間內就會迸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武器沒有及時更新換代,而且當時子彈還處於比擬貴的物質,而且當時假如要增加子彈數量,就要配套的工業車床,還需求報廢現役運用的步槍,這樣的費用恐怕沒有幾個國度能承受。

各國看中的激進戰略,子彈多了戰士也不一定打的準,打多了反而形成了糜費,而且五發子彈是當時的世界主流,也很少有國度去研發30發的自動步槍,沒這個技術也沒經費。

經過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軍工開展十分快,各種科技也隨之而來,各國也認識到了老式步槍的缺陷,漸漸的研發了5.56、7.62自動步槍,根本都是一個彈夾是30發子彈。

所以我們如今看到的自動步槍根本都是二戰後設計消費的,30發是主流,二戰主流是5發,如今假如槍支低於30發的,根本都是狙擊步槍了,這種槍不需求太大的彈倉量。各位你們都懂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