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美國之所以成為美國,並不在於政府如何為之,乃在於人民如何為之。

就好像《RBG》、《昆西》和《與我為鄰》這三部在頒獎季裡大放異彩的紀錄片所表述的那樣。是千千萬萬的人民和人民的選擇以及決定,創造了現如今的美國。

美國政府,只是在美國成為美國的道路上的攔路虎而已。

1


《昆西》講述的是昆西·瓊斯的傳奇經歷,但他在音樂上的成就,早已路人皆知,這個紀錄片令人感興趣的地方在於,昆西罕見地對著鏡頭描述起了自己的家庭和生為黑人,在那個特殊年代裡的遭遇。

美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現如今的美國,雖然在表面上已經消滅了“種族歧視”,可種族問題卻依舊不絕於耳。作為那個年代的親歷者,昆西的講述,顯得尤為珍貴——尤其是,昆西和黑人音樂令白人瘋狂並且風靡全美的同時,他沒有辦法正大光明地走進餐廳為自己點餐,極為諷刺。

不過,在瓊斯女兒的拉什達·瓊斯的掌控下,影片並沒有淪為對於音樂人早期不公正經歷的控訴,紀錄片的主線,被牢牢控制在了昆西的個人奮鬥之上。

美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2


《與我為鄰》和《RBG》同樣講述了個體的奮鬥。

美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前者的主角是美國著名的兒童節目主持人

弗雷德·羅傑斯,他從1966年開始主持一檔名為《羅傑斯先生的左鄰右舍》(《Mr. Rogers' Neighborhood》)的電視節目。該電視節目完全針對學齡前兒童設計,羅傑斯以其本人的形象,而非扮演和設計的角色,出現在電視中。

本身就是虔誠的宗教徒的羅傑斯將一種宗教悲天憫人的真誠的態度帶入到了節目的製作之中。他那天生的與孩子打交道的能力,幻化成了電視節目的華彩篇章。在不知不覺中,他完成了自己的“佈道”。

美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而更加傳奇的魯斯•巴德•金斯伯格的生平事蹟,在《RBG》中被講述殆盡。作為歷史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有史以來第二位女性大法官,RBG的一生都在與“歧視”做鬥爭。她所倡導的“平權”不僅僅在於為女性發聲,更在於為不平鳴冤。

影片中所提及的金斯伯格所抗訴的每一樁案例,都圍繞著一點展開,那就是法律要如何去實現整個社會的更加平等與開明。無論是軍校招收女性,還是將生育保險發給男性,都只說明瞭一點:法律給了人們權利還不夠,還需要人們去為自己爭取到這個權利。

3


這三部紀錄片從娛樂業、大眾傳媒和司法界三個方面向人們提供瞭解釋和理解美國如何成為美國的途徑。

美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娛樂業,在普羅大眾的心中,實質上是一個聲色犬馬的場所。可在《昆西》裡,人們看到的卻是為了幾個音符殫精竭慮的音樂人。他們不斷地在樂譜和錄音室裡打磨自己的作品,不惜以健康為代價。

而表面上看起來非常輕鬆的大眾傳媒,則更加是一個耗神耗時的工作,成功的因素無法複製。做節目,如履薄冰。弗雷德·羅傑斯在兒童節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後,曾經蟄伏了一段時間,並朝著成年人節目轉變,可他一敗塗地,並漸漸隱匿。

莊嚴如司法界,是一般民眾難以涉獵的。可在《RBG》中,我們卻看到了一個嚴肅和活波並重的大法官,不斷地抗訴、不斷地身體力行推動憲法平權,不斷用耐人尋味的語言來解釋司法難題,並最終讓法定的權利降臨到每一個公民的身上——金斯伯格一定明白,寫在條紋裡的權利等於零,只有切實可行的權利,才是“天賦人權”。

美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4


美國是如何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歷史是由誰寫的?

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但這三部紀錄片從三個角度給了人們回答。

作為黑奴的後裔,昆西在音樂中得到了自己的救贖,他沒有變成黑幫,轉而成為了娛樂產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除了天賦使然,還有他自己的努力。

影片中說,昆西投入工作之後,幾乎就進入了不眠不休的狀態,他可以連軸轉,拼命工作,並能在極端的情況下,保持自己的清醒與高產。

美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湯姆·漢克斯即將在新片《你是我朋友》裡扮演弗雷德·羅傑斯


而在那個對女性並不友好的1950年代,縱然已經在法律界卓有成績的金斯伯格也沒有得到職場上的公正對待。她沒有選擇氣餒,而是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也就是這種“不公平”的歧視,奠定了她一生追求憲法平權的職業生涯。

可是,有的時候,個體的努力未必有用。因為社會的喜好、道德甚至是審美,並不會因為一個公眾人物而發生轉變。

在離開兒童節目圈之後,弗雷德·羅傑斯想過轉型,但無計可施。他的那一套睦鄰友好、寓教於樂的套路,沒法套用在成人節目上。一方面,這是因為成年人的煩惱,與兒童相去甚遠;另一方面,羅傑斯那“文以載道”的方式,在1980年代,已經漸漸被淘汰了。

5


娛樂業、司法和大眾傳媒,一起組建成了美國社會的三位一體。一個人需要娛樂、需要教育,更加需要有人替其鳴不平。

昆西從來不將教化民眾這種說辭掛在嘴邊,他想的是旋律、旋律和旋律。金斯伯格從來不去考慮大眾對她的看法,即便頂著“臭名昭著”這種充滿愛意的高帽,她也只是淡淡一笑——因為她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是為了給大眾提供談資,而是可以寫進歷史的事例。

美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而羅傑斯,則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製作節目,影響了幾代美國人。與此同時,巨大的聲譽並未讓他迷失自己。換而言之,名譽、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並沒有讓他們迷醉和狂亂,而是多了一分理智和清醒。

堅持自己,在讓自己在工作中獲得救贖;改變自己,讓自己以期得更好的人生,是這三部紀錄片所帶來的啟示——而改變社會的成見和陋習,不過是人生的附帶價值。

美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人的光輝,而不是社會、更不是政府的光輝,才是真正值得讚美的。

有記者曾經問約翰·列儂,改變自己和改變社會什麼更重要。列儂回答說,無法改變社會的話,那就去改變自己。

多年後,又有人拿這個問題去問崔健。崔健的回答更具備智慧,他說,一個人在改變自己的同時,也就改變了社會。

銳影Vanguard特約作者 | 雲起君

✪▽✪歡迎轉載,但一定要註明來源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