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筆記本別隻盯著配置看,多少高手都栽在這些小細節上了

對於這個時代而言,筆記本已經從20年前的奢侈品變成了普通電器,很多人都會買上一臺。不過在買筆記本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有過不愉快的經歷。

一般情況下,不懂行的人看價格,看外觀;懂的人看配置,看性價比。然後買回來之後,才發現很多坑爹的小細節沒注意到。等你後悔的時候才發現,系統已經激活了,硬件又沒質量問題,想退貨,人家不給。

散熱:至於為什麼把散熱放在第一位,小編自己有著非常深刻的記憶。小編曾經買過一臺筆記本,性價比非常高,但是有個非常坑爹的設計,就是散熱出風口在右邊,剛好跟鼠標在同一側,如果在冬天使用還好,在夏天使用的話,剛握上去就滿手大汗了。還有些金屬外殼的筆記本要特別注意,用上一段時間後,鍵盤就開始發熱了。追求高性能遊戲本的小夥伴們尤其要注意散熱,否則遊戲剛進行到一半,因為散熱不行導致性能下降甚至關機的話,那種心情就不用小編描述了。

買筆記本別隻盯著配置看,多少高手都栽在這些小細節上了

續航:如果要經常出差,或者喜歡週末外出遊玩的,那就必須考慮到續航問題了,一般情況下,超極本或者輕薄本續航性會好一點。考慮續航問題的CPU儘量選擇後綴字母為U的,表示低壓版,續航性好一些,當然性能也相應會低一些。

便攜性:便攜性主要關係到兩方面:一是重量,二是體積。追求遊戲性能的就必須放棄便攜性;如果追求便攜性就必須放棄一定的遊戲性能(目前還沒有品牌可以做到完美兼容性能和便攜性)。

買筆記本別隻盯著配置看,多少高手都栽在這些小細節上了

噪音:筆記本的噪音源一般來自三方面:CPU散熱,顯卡散熱,機械硬盤。要降低噪音最好選擇固態硬盤。而高性能遊戲本由於CPU和顯卡發熱量很大,散熱噪音比較大,目前沒有很好的辦法兩全其美。

觸屏:現在,不少廠家都推出了可觸屏的筆記本,其實真正使用過程中這個功能是很雞肋的,根本沒辦法和鼠標鍵盤比效率,不僅增加了購機成本,而且還會增加筆記本的重量和厚度,得不償失。當然,如果是筆記本平板二合一除外。

屏幕尺寸:誰都知道屏幕越大,視覺效果越好,但是大屏幕帶來的副作用就是機子體積和重量都會大大增加。如果追求遊戲性能,可以追求15寸以上,普通使用14寸足夠了,追求便攜性則最好選擇13寸以下。

買筆記本別隻盯著配置看,多少高手都栽在這些小細節上了

屏幕分辨率:除非高端遊戲本,為了追求畫質可以上2K甚至4K(前提是顯卡足夠強大),其餘的全高清(1920*1080)足夠了。

屏幕與鍵盤角度:自從聯想yoga系列推出以來,很多廠商紛紛跟進,推出了鍵盤與屏幕可以360°旋轉的筆記本,不過這個功能同樣比較雞肋。360°摺疊主要是當平板用,但是筆記本的重量怎麼做都比平板重,拿在手裡容易累,沒必要浪費額外的成本買自己根本不需要或者用不上的功能。

攝像頭:其實筆記本攝像頭也是個多餘的存在,一般像素比較低,拍照質量差。當然也有像素高,質量好的,但是價格卻要增加不少。真有需要還不如外接一個攝像頭。

音響:能正常發聲,音質不會太差即可。完全沒必要追求所謂的進口大品牌音樂芯片,不管音質再好,外放也很難體現出來,要追求音質還是買一副耳機吧。

鍵盤及觸控板:如果沒有特別要求,普通鍵盤即可。如果對手感有追求的人,一定要去實體店體驗之後再買。觸控板也一樣,是否靈敏,手感如何等等。

買筆記本別隻盯著配置看,多少高手都栽在這些小細節上了

外觀:外觀就不多說了,筆記本畢竟是整天要面對的,外觀太醜,真影響心情。

以上就是小編總結出來的配置以外影響體驗的小細節,這些小細節往往容易被忽略掉,從而導致買回來的電腦體驗非常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