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資本遊戲背後的套路和故事(經典資本案例值得收藏)

溫馨提示: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第一時間免費獲取本頭條號分享的股權投資、股權激勵、私募股權、投融資、企業管理方面的乾貨,歡迎關注!

《華爾街》:資本主義愛情故事

數據支持:遠川研究


奧斯卡老牌影帝邁克爾·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是一個典型的好萊塢星二代。父親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參加過二戰,做過摔跤手,後來進入演藝圈,主演了庫布里克執導的《光榮之路》和《斯巴達克斯》等多部經典電影,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17名。


《華爾街》:資本遊戲背後的套路和故事(經典資本案例值得收藏)


邁克爾·道格拉斯(左)柯克·道格拉斯(右)


邁克爾·道格拉斯為了走出父親的身影,儘量避免飾演類似父親形象的角色。1975年他擔任著名電影《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的製片人,該片後來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編劇五項大獎,這是他第一次登上奧斯卡的領獎臺。


《華爾街》:資本遊戲背後的套路和故事(經典資本案例值得收藏)


第48屆奧斯卡頒獎禮,1976年

右一為製片人道格拉斯,左二為男主角尼克爾森


1987年,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準備籌拍《華爾街》。導演原本想讓據說睡過12,775位女性的性感男性Warren Beatty出演男主角,但Warren Beatty不感興趣,轉而去演了一部超級大爛片。最後導演選擇了邁克爾·道格拉斯,將他的事業推向了巔峰。


《華爾街》:資本遊戲背後的套路和故事(經典資本案例值得收藏)


道格拉斯在電影中的扮相


憑藉在電影中塑造了高登·蓋柯(Gordon Gekko)這一角色,道格拉斯獲得了第42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殊榮。他在電影中的那句“Greed Is Good(貪婪是好的)”臺詞,跟他西裝革履、頭髮油量、精明算計的華爾街大鱷形象一起,成為影史經典。

這部反映華爾街金融商戰的電影,取材於1980年代的多個人物和故事,但其中最關鍵的藍星航空(Blue Star Airlines)收購戰,是以美國資本大鱷卡爾·伊坎(Carl Icahn)惡意收購環球航空公司(Trans World Airlines,簡稱TWA)這一案例為素材,改編而來。


《華爾街》:資本遊戲背後的套路和故事(經典資本案例值得收藏)


Telder紙業股東會上的Gordon Gekko


在電影中,蓋柯企圖惡意收購藍星航空,然後將其拆分變賣,查理·辛(Charlie Sheen)扮演的年輕經紀人巴德·福克斯(Bud Fox)原本協助蓋柯,最後良心發現,聯合各方力量將蓋柯挫敗,最後拯救了藍星航空和數千名即將被解僱的工人。

但現實的情況,遠比這殘酷的多。卡爾·伊坎惡意收購TWA這一戰,並沒有像電影中那樣被挫敗,反而大獲成功,並在之後的私有化和拆分肢解TWA的過程中賺取了鉅額利潤。應該說,TWA收購戰的故事,遠比電影中“好人最終獲勝”的版本精彩得多。

《華爾街》:資本遊戲背後的套路和故事(經典資本案例值得收藏)


TWA股東會上的Carl Icahn


本篇影片是掘金影視系列的第三個專題“資本遊戲”的首篇(前兩個專題為“次貸危機”和“金融詐騙”)。我們將沿著電影中的藍星航空收購戰和現實中的TWA收購戰這兩條主線,來為大家講述惡意併購這一資本遊戲背後的套路和故事。按照公號老習慣,文章分為四個部分:

1. 篩選獵物:尋找被低估資產

2. 捕獵技巧:經典的談判手段

3. 圍追堵截:短兵相接的搏殺

4. 絞殺獲利:資本不相信眼淚

下面進入正文部分。

1. 篩選獵物:尋找低估資產


卡爾·伊坎(Carl Icahn)於1936年出生於紐約皇后區,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1961年,他跟《華爾街》電影中的Bud Fox一樣,進入華爾街做了一名普通的股票經紀人,並很快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70年代末,他慢慢找到了自己最擅長的投資方式:

惡意收購(Hostile Takeover)

惡意收購又叫敵意併購,是指在目標公司管理層拒絕的情況下,在公開市場大量買入公司的股票,迫使目標公司溢價回購。如果公司不肯溢價回購,也沒有“白衣騎士”來拯救,惡意收購者就會繼續買入獲取控制權,進而撤換管理層,拆分資產出售。

因此,卡爾·伊坎被華爾街稱作“企業掠奪者”和“吸血鬼”。電影中的高登·蓋柯就像卡爾·伊坎一樣,通過惡意收購來獲取大量利潤。他不在乎方法,只在乎輸贏的人,曾說過:“想在華爾街找朋友,那就找只狗吧,外面的世界是近身肉搏戰。”

《華爾街》:資本遊戲背後的套路和故事(經典資本案例值得收藏)


電影中的高登·蓋柯,為了賺錢無所不用其極。他利用巴德·福克斯這個不得志的經紀人,為自己打探消息,比如向同學打聽內幕信息、喬裝潛入律所機要室偷內部文件、跟蹤交易對手的行蹤來推斷對方要買的股票……

當巴德·福克斯提起藍星航空(Blue Star)的時候,蓋柯根本不屑一顧,認為笨蛋才會去買航空公司,主要是因為成本難以控制,三個工會佔了營運預算的75%,而油價一旦上升,航空公司的利潤就直線下降,這基本上是投資界對航空股的共識。

《華爾街》:資本遊戲背後的套路和故事(經典資本案例值得收藏)


但巴德很快就說出了關鍵:藍星航空高達7500萬的現金在賬上趴著,而巴德可以通過父親去勸說工會降低工資,進而節省大量成本。蓋柯像是聞到了血腥的鯊魚,下意識地摸了摸嘴唇,這個不到兩秒鐘的鏡頭,充分展現了道格拉斯的演技。

《華爾街》:資本遊戲背後的套路和故事(經典資本案例值得收藏)


巴德·福克斯還是太天真:他看到了藍星航空效率提升經營改善的潛力,而蓋柯則看到的是藍星航空隱蔽資產的潛力,他要利用巴德的計劃作為幌子,來肢解拆分藍星。

現實中,映射藍星航空的TWA也是同樣的情況:這是一家實力較弱的航空公司,剛被母公司環球集團剝離出來;飛行員、機師和乘務員三個工會同樣佔據了大量預算;但TWA擁有相當規模的現金流,時任CEO愛德華·邁耶還在雜誌上吹噓公司已經儲備了4億美元的現金。

海瑞在《驛傳三策》中寫道:“俗謂財不露白,今露白矣,孰能保群盜仗戈奪之?”TWA主動露財,絲毫不知道一場災難即將來臨。

以藍星航空和TWA為例,一個能被惡意收購的獵物,必須要滿足四個條件:

1.公司股權分散:公司的股權越集中,企業被惡意收購的機會就越小;反之,被惡意收購的可能性就越大。而那些TWA大量股票在市場中流通,幾乎沒有實際控制人,這為伊坎日後突襲埋下了伏筆。

2. 擁有優質資產:TWA作為一家航空公司,擁有相當多的優質資產,比如多條國內和國際優質航線,龐大的機群和土地儲備,更不用提趴在賬面上的鉅額資金,這些都是令高登·蓋柯眼熱的東西。

3. 資產嚴重低估:由於TWA經營效率低,連年虧損,這些資產的價值被市場嚴重低估。這些資產如果拆分出來,單獨出售,其獲得價值可能遠高於公司的價值。

4. 制度存在漏洞:股權分散的公司,其實可以通過預先設置法律障礙,來阻止潛在的惡意併購者。但當時連續虧損多年的TWA,從未想過會被獵人看上,放鬆了警惕,沒有設置抵禦野蠻人的防線。

在電影上映了接近三十年後,寶能的姚老闆四處尋覓了一番,居然發現了一家公司滿足所有條件,這家公司叫萬科。

2. 捕獵技巧:經典的談判手段


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可見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在電影的這場惡意收購中,最重要的談判是和工會達成降薪協議,談的好不費一兵一卒,談不好就得動刀動槍。

薑還是老的辣,巴德的父親(藍星航空的工會主席),一眼就看穿了蓋柯的計劃,但他卻不能阻止蓋柯說服其他工會代表,我們通過電影和現實為大家總結了這麼幾種談判技巧:

《華爾街》:資本遊戲背後的套路和故事(經典資本案例值得收藏)


1. 威逼利誘:劇中蓋柯一面以公司即將破產為要挾,一面以員工配股分紅計劃為誘餌,要求機師、飛行員和乘務員三個工會減薪20%,每個月多工作7個小時。而一旦蓋柯成功收購藍星航空,就會任命巴德·福克斯出任公司CEO。

在這之前,巴德·福克斯只在暑假時在航空公司做過行李員和運貨工,因此他提出的“提升競爭力”計劃:管理信息化、瘋狂打廣告、擴張新航線,也顯得很幼稚。從這個角度看,高登·蓋柯其實根本沒打算讓他管理公司,只是拿他做幌子。

2.各個擊破:現實中的卡爾·伊坎,對付三個工會採取了不同的方法:

工資最高的飛行員,最為害怕失業,能夠承受的降薪幅度也更大,是伊坎率先擊破的目標。最終飛行員同意降薪26%。

工資中檔的航空機師,看到飛行員同事們率先投誠,加上自身降薪幅度較小,很快也接受了降薪15%的方案。

工資最低的乘務員工會最難搞定,伊坎採取冷處理,待和其他兩個工會達成協議後,再回過頭來談判。這樣乘務員工會就顯得孤立無援,最終也只能乖乖就範。

3. 疲勞戰術:卡爾·伊坎在跟TWA工會談判期間,最喜歡把會議安排在深夜,自己先回家休息洗個澡,神采奕奕地回到辦公室,跟談判對手聊一堆棒球和人工授精等話題,等到對手筋疲力盡、大腦混亂的時候,再扔出策劃好的方案,給對方致命一擊。

威逼利誘、各個擊破、疲勞戰術,都是商場上經典的談判手段,而在中國,最成功地運用這三種技巧的,是當年的鐵道部。

3. 圍追堵截:短兵相接的搏殺


當野蠻人來到家門口了,上市公司唯有兩條出路,要麼賣給別人,要麼抵死不從。TWA沒有抵死不從的法律條件,只能選擇第一條路。

伊坎也是防著到嘴的獵物被別人搶去,對TWA發起了突襲。美國規定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必須披露,伊坎在披露後一兩週內迅速將股份擴大至20%。

伊坎咬下了第一口,血腥味迅速吸引來了白衣騎士們。國際酒店集團、東方航空公司和曾收購過布蘭尼夫航空公司的億萬富豪傑伊·普里茨克等依次登場,試圖上演英雄救美,可惜他們要麼時間來不及,要麼沒有足夠的錢。

最終只剩下了經營德州航空的弗蘭克·洛倫佐能拯救TWA,天時地利都有了。洛倫佐的介入可以讓伊坎獲利8000萬美元,作為退出對TWA的競購的補償。然而雙方對其中900萬美元的費用產生了分歧,最終功虧一簣,TWA還是落入了伊坎的魔掌。

《華爾街》:資本遊戲背後的套路和故事(經典資本案例值得收藏)


通過新聞媒體向TWA施壓的Carl Icahn,1985年


如果最初TWA設置了毒丸計劃,就能從根本上抵抗野蠻人的入侵,在這方面,當年的新浪曾經演示過經典的惡意併購反擊策略。

2005年,擁有150億人民幣身價的陳天橋打了新浪一個措手不及,利用新浪業績低迷股價大跌,在1月12日至2月10日之間先後三次在公開市場上買入新浪股票。2月19日週六清晨,盛大單方面宣佈耗資2.34億美元持有新浪19.5%股份,成為新浪第一大股東。

當時新浪的掌門人段永基,沒有想到他的小老弟陳天橋是這樣的果敢勇武,面對咄咄逼人的盛大,他把重擔壓在了陳天橋的復旦校友曹國偉身上。在普華永道見識過無數併購案的曹國偉臨陣不亂,拋出了一份經典的毒丸計劃:

一旦盛大再收購新浪0.5%或以上的股權,其他股東有權半價購買普通股。該計劃如果被觸發,盛大持有的股權就將大大被稀釋,盛大如果想繼續收購,必須增加收購成本,剛剛上市的盛大就將面臨財務方面的巨大壓力。

這場幾乎改變日後中文互聯網生態的併購案,最終以盛大在二級市場出售所有新浪股份而告終。盛大雖然獲利7000萬美元,但卻並沒有達到其戰略目的。十幾年後,新浪和微博兩家公司的市值,已經超過200億美金,盛大卻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了。

4. 絞殺獲利:資本不相信眼淚


劇中藍星航空被白衣騎士拯救,逃過一劫。現實中,TWA這頭瀕死的巨獸卻被伊坎捕獲,他們的悲劇才剛剛開始。

伊坎對現代管理制度有一套“達爾文退化論”,他不相信職業管理人能站在股東的立場上為公司攫取最大利潤。現在由於他自己既作為投資人又作為管理者,可以充分踐行自己的經營理念。在伊坎的心中,一個偉大的企業家正冉冉升起。

伊坎接手TWA的第二年,公司就出現了奇蹟般地轉變,但其實只是伊坎不入流的小把戲:拉長了資產折舊年限。趁著業績好轉,伊坎準備高價出售TWA,但潛在買家也都是業內人士,伊坎的出售計劃流產。但發達的金融市場帶來的好處是,資本有無數種方式來變現。

伊坎採取的第一步是私有化。在他的策劃下,TWA通過發行垃圾債的方式,來向股東支付了私有化的費用。在這一過程中,伊坎賺了4.69億美金,代價是讓TWA背上了5.4億美元的沉重債務。

伊坎採取的第二步是賣資產。在私有化的三年後,伊坎又把TWA賣了一遍。從美國到倫敦的三條航線被賣給了美國航空,作價4.45億美元。一魚兩吃,想來伊坎對這次捕獵很滿意。

航空公司是個重資本行業,需要不斷投入大量資金更新設施,尤其是在TWA的飛機已經陳舊的情況下。伊坎的私有化計劃抽走了公司所有的流動性,高額負債使得TWA喪失了再次起飛的機會。1992年,TWA申請破產。

在電影中,蓋柯說過:“我的使命不是創造,而是佔有。”金融家只負責輾轉騰挪,不負責創造價值。“如果餐廳的冰箱壞了,金融家是不會修的,他寧可把壞掉的牛奶賣出去,也不會去修冰箱的。”

這部電影經典的地方在於:反面人物講的每一句話,都是這個行業的至理名言。

5. 尾聲


在文章的最後,給大家講一箇中國版的惡意併購的故事:2016年,廣州國資委控制的廣電運通(002152.SZ)和神州數碼(00861.HK,現更名為神州控股)之間的股權爭奪戰。

2015年11月,港股神州控股將旗下IT分銷業務出售給了A股上市公司深信泰豐,一舉獲得現金近50億港幣。與此同時,神州控股持有的神州信息、鼎捷軟件、慧聰網等公司股權價值也達到了140億港幣左右。然而,此時神州控股自身的市值只有80多億港幣。

50億現金+140億股權≈200億資產,幾乎沒有負債,市值卻只有80多億港幣。更妙的是,最大單一股東是董事會主席郭為,持股只有6.6%。資產低估、股權分散的神州控股散發著Blingbling的亮光,很快便吸引了一江之隔的廣電運通的目光。

2016年3月15日,廣電運通發佈公告,購買神州控股5.52%股權,15天后便增持到了10.09%,成為神州控股最大單一股東,並將風險投資額度上調至22億元。而廣電運通一季度財務報告顯示,公司負債率僅24%,現金高達35億元,有充足的糧草繼續買入。

在這期間,神州控股除了股價快速下跌、日常發發公告,並無其他動作。然而,一片平靜的湖面之下,卻是暗流湧動,神州控股管理層和廣電運通之間,很快就發起了三次對抗。

第一次對抗:發生於6月2日。神州控股宣佈,向黃少康等人發行不超過1.49億股(佔擴大後股本12.01%),收購其持有的北京神州數碼大廈4-9層及18層物業。公司“看好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收購理由相當冠冕堂皇,然而,稀釋股權、拉攏盟友的目的,卻眾人皆知。

廣電運通顯然並不歡迎這一方案,卻無能為力。因為該方案僅需要得到董事會批准即可,並不需要股東大會同意。這一規則成為無數公司實行“毒丸計劃”的重要條件。也難怪看上萬科的姚老闆火急火燎地要召開特別股東大會,更換董事會。

數碼大廈收購完成後,郭為及黃少康等人的持股比例達到了18%,一舉超過了持有1.21億股,被稀釋後佔比9.75%的廣電運通。然而,郭為等人並沒有睡幾天安穩覺。

第二次對抗:6月30日,神州控股召開股東大會,郭為等人計劃申請配股發行計劃來提升自己的股權,不料卻因3.64億股(佔比50.29%)反對票意外被否。這時,郭為等人才驚覺,廣電運通持股已經達到了1.77億股,佔比15.09%,再次成為單一最大股東(低於郭+黃)。

敗走股東大會的郭為開始四處遊走,發動盟友,當時投了反對票的機構,也成為了郭為等人的重點拜訪對象。與此同時,斬獲一城的廣電運通也繼續高歌猛進,截止9月28日便買到了3.086億股普通股,佔神州控股的26.23%。

這一時點,於雙方而言,都頗為微妙。對廣電運通而言,繼續購買的空間並不大了,一旦持股超過30%,就會觸發要約收購,這個成本和結果,顯然也不是廣電運通想要的。而對於郭為等管理層而言,26%的比例也很難再超過了,第二次的對抗勝負已分。

顯然,這場戰役已經不能靠錢來解決了,而更需要的是靠其他資源,例如神州數碼背靠的龐大的聯想。郭為和廣電運通都卯足了勁,迎接終極之戰。

第三次對抗:

2016年10月25日,神州數控召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欣然宣佈”,1億股(佔發行前總股本8.45%)配股方案獲得通過。而該方案和6月份方案最大不同之處是,不僅向郭為配股4.61%,更增加了40餘名員工的股權激勵。

大鱷也好,妖精也罷,欲得公司者,必先得員工支持。所以,持有持有3億股的廣電運通,也不得不對這個打包的配股方案,投出了贊成票。至此,郭為陣營再添重籌,局勢逐步明朗。2017年初,廣電運通發佈了神州數碼減持公告,承認了這場天王山之戰的落敗。

戲劇性的是,在廣電運通減持之時,廣州財政局控制的廣州城投卻逆勢買入,最終獲得了3.75億股,佔比22.37%,成為神州控股的新當家人。此間桌面底下的利益交換,遠非表面呈現的那麼簡單,但作為私企的神州控股,迎來國企爸爸,已經是不可避免的歸宿了。

在中國獨特的經濟制度和關係社會下,惡意收購這種資本主義國家大行其道的事情,都沒辦法像BlueStar收購案或TWA收購案那樣按照市場化的途徑來分出勝負。

比如,最有效的反擊惡意收購的方法,不是靠毒丸,不是靠有錢,而是一種你絕對想不到的方法:

做網紅。

《華爾街》:資本遊戲背後的套路和故事(經典資本案例值得收藏)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請順手點個贊吧~

作者簡介:陳喵喵,公眾號第一位女性作者,旅遊和美食愛好者,曾混跡於國內知名銀行、基金、券商,懂得心平氣和地與自己相處,也會夢想著執筆仗劍走天涯。

[1]. 《King Icahn》,馬克·史蒂文斯,劉駿

[2]. Carl Icahn Killed An Entire Airline,Business Insider,2014

[3]. 《中國企業家雜誌》,2016年第十三期

[4]. 《敵意併購大師》,對外經貿實務,畢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