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真的样子最帅

以前经常听朋友们背后议论谁谁谁长的帅,什么英俊的脸庞,白皙的皮肤,大大的眼睛。直到长到后看到那些认真工作的人时,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帅,什么霸道总裁,奶油小生,腊肉大叔,在认真的人面前都弱爆了。

01

循序渐进 不骄不躁

姚明小时候成绩一般,小学一年级参加运动会才第一次投篮。在篮球架前,老师问:"同学们,投篮比赛让谁投好呀?"其实目光已经投向姚明。谁都知道姚明父母是篮球运动员。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推举姚明。姚明两手捧着篮球,屏住呼吸,心怦怦跳,也许是紧张,他没投中,篮球有气无力地碰了一下篮板,落在地上蹦到一边。他平生第一次投篮就在同学的期待中失败了。而另一个小朋友用俗称的"倒马桶"业余动作倒准确投进了。姚明尴尬得满面通红。姚明其实并不喜欢篮球,他像一般的男孩一样喜欢枪,喜欢看书,尤其爱看地理方面的书,甚至还对考古发生兴趣。他还爱做航模,爱游戏机。总之,他爱好广泛。

为篮球事业拼搏一生的父母,身上带有伤病,一开始并不想儿子子承父业。父母还是想让他读个好学校,考重点中学。可以说,父母在姚明9岁那年送他去徐汇区少体校练篮球,无非是想沾打球的光考学校时加几分。

从此,每当休息天或课余时,父亲就在宿舍前的旧车棚边与孩子玩篮球。父亲做了个篮球网,投进了便买小玩意儿奖励他。再看姚明,未满14岁身高近2米。就身高来说是打篮球的好料。因此,父亲也着意对儿子进行培养。渐渐地,篮球给姚明带来越来越多的成就感。他也越来越发觉其中的魅力。

徐汇区少体校分尖子、重点、普通三种班。姚明一开始在普通班,每天只有5元钱补贴。人高马大的篮球队员对父母的经济压力是很大的。他家境贫寒,父母两人的收入只有100元,只能节衣缩食省给儿子。姑姑带来的鸡,他一下子能吃1只,蛋一口气能吃6个。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父母到处托人弄牛奶票。

刚到少体校时的姚明,除了身高,没别的优势。但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认真。凭着这点,他的天赋一点点得到开拓,很快从普通班跳到重点班再到尖子班。

指导切磋 走向世界

父母对姚明比较低调。姚明在少体校的训练中由于认真刻苦,不久便成为一颗少年新星进入了上海市少体校。这时媒体要采访姚明,母亲拒绝了。母亲认为媒体的宣传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她希望儿子脚踏实地而不是在媒体的夸耀中飘飘然。也应该说姚明正碰上好时候:体改风起云涌,全国篮球赛专业联赛从12座城市开始,CBA诞生。1996年姚明16岁,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正式成立,有了高水平外援,对帮助姚明提高水平起了很大作用。

父母也是姚明最好的老师。看球赛时,一家三口围着讨论技艺。一次,看了一场北京队的比赛,打单涛和巴特尔的"双塔"战术。姚明记得单涛有一个动作,是用肘直接架着别人上去的。母亲说,你要学学这种动作,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后来姚明回忆说:"母亲的话提醒了我,至少我会用肘了。这样我的进攻性比较强了。"

父母经常指点姚明。东方男篮主场比赛,父母每场都去,在球场可以与儿子聊一会儿,探讨球艺。打客场,父母坐在电视机前,讨论着儿子的球艺。对儿子防守、进攻、打球态度一一细评。XX年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前几场姚明发挥得不好,父母便在电话里安慰他、鼓励他。

姚明于1997年八运会开始了他的篮球生涯。从CBA联赛到亚锦赛、奥运会,南征北战四处奔波。每年就几天在家里,他不要父母休假陪他,而是一个人在家睡觉。母亲知道儿子最需要的是睡眠,也就由他去了。春节也就是在家吃顿年夜饭,年初一就得赶回去。可以说,姚明的每一步成长,都有父母的心血。

父母、老师、教练对姚明的培养是量体裁衣式的,从单独为他设计训练方案到不忙于让他过早进入NBA,他们不急于求成而又严格要求的科学方法,都表明了顺其自然而又积极引导的策略。正是这些铸就了他一连串扎实成长的足迹:16岁进上海男篮,17岁出战八运会,19岁进国家队,21岁被BBA选为状元秀,成为休斯顿火箭队主力。

在雅典奥运会上,姚明成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有多少人在呼唤:“姚明,姚明,中国人,了不起!”这时的他是多么自豪!

最近看见姚明是在公益的荧幕上:

1、2013年9月,姚明和英国的威廉王子、大卫·贝克汉姆一起为慈善救援组织拍摄了一组宣传救助野生保护动物的宣传片。

垃圾成山,蓝鲸在哭,感谢有你,一直善良。

2、11月29姚明参加冰桶挑战日,NBA中国与姚明共同宣布,NBA姚明学校于2013年12月1日起正式接受报名 。

一生热爱篮球,退役后帮助一群热爱篮球的少年,完成他们的篮球梦!

3、“ALS冰桶挑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众对于ALS(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认识,并号召人们为ALS协会捐款。截止目前,各行各业的明星大腕都已纷纷加入其中。

你认真的样子最帅

认真的人,心地一般都很善良,从小就贫穷的姚明受到了亲戚朋友们的帮助,这使他一直铭记在心,再一次次认真努力的历程中,他懂得很多东西来之不易,知道爱是需要传递的,就像他小时候时,为了能让他快速地恢复和补充营养,亲戚朋友纷纷伸出帮助之手,又是买肉、送是送牛奶票。爱一直藏在他的心中,教会了他付出与感恩。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善良的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然有个前提。

你得努力!

02

陈安之疯狂的励志故事

你认真的样子最帅

“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

虽然如愿进入了安东尼·罗宾公司,但陈安之很清楚自己的劣势,他要从零开始、甚至从负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陈安之开始了对自己的疯狂训练。

每天开车上下班的路上,他一心二用,边开车边对着后视镜“喋喋不休”地大声演讲,以致和他擦身而过司机都好奇地向他张望。等红灯的时候,他则更疯狂地对着镜子全神贯注地高声演说,绿灯亮了也浑然不觉,后面的车只好用此起彼伏的汽笛声惊醒他。晚上回到家后,随便填一下肚子,他便站在镜子前一练习就是三四个小时。

他的生活状态就像演讲一样,每时每刻保持着激情与活力,每个地方,都是他的讲台。因为他认为,演讲不是嘴巴的说服,而是一种体能的感染,是一种言行一致的表现,也就是说,你的生活就必须是这样子,你才可以在现场展现出这样一个实力。

安东尼·罗宾公司有个规定:包括安东尼·罗宾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必须站着打电话,因为站着打电话呼唤顺畅,声音的音效比较好,中气足,有气势,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充满了朝气与活力,能留下深刻印象。在公司,如果不站着打电话,被经理看到,警告上两次就开除。为了锻炼自己,陈安之加大自己的工作量,别人只打几十通电话,他则规定自己至少要打满100通。几年后他自己创业时,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也必须站着打电话,不仅如此,还必须声色并茂,不同的事还要有不同的肢体语言。因此有人形容陈安之的公司简直像菜市场一样热闹。陈安之说,公司就是要有这样的气氛才有感染力,才会产生巨大的行动力。

03

我没有试过在几千的关注下演讲,但有一次很荣幸地作为献血代表站在几百人的讲台上演讲,记得那个时候我说的是我朋友自身经历的一个故事,整个演讲过程中虽然有点紧张,但整体发挥还算不错,把改讲的都讲了。唯一讲的不好的地方就是临时加进去的内容,字数不多,就几十来字,读起来却额外陌生,一点都没有讲我朋友那段时流畅。

你认真的样子最帅

我后面回去想了想,为什么那么长的故事,能较为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几十个临时加入的词汇却念的磕磕咔咔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次数,认真的次数。那段故事我从演讲前的几天就不停反复认真地在练,而临时加入的词汇却是在上场前的半个小时决定加入的。

聚光灯和掌声,离不开一次一次认真地训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